Oliver! 觀後感

曾幾何時有兩個劇團同時把音樂劇"小安妮"在香港重演,一個是HK Singers,另一個則是香港合唱團;今次這個音樂劇便是由後者所做的音樂劇。既有現場伴奏亦有完完整整的一個演員陣容。筆者看的是八月二十一日的晚場,亦即最後一場,所謂Closing Performance之謂也。就之前的聽聞所得該合唱團之前所製作的"小安妮"很是不錯,故此同行之人對此劇仍抱挺大期望,然而出來後他們卻有點皺眉搖頭之感。

如果要講音樂劇中的音樂處理,那只有一個字棒。Lionel Bart被指是英國最容易被忽視的音樂劇作曲作詞家,縱然此劇在1963年東尼獎一鳴驚人,電影版更是聞名遐彌。音樂方面,由開首的"Food, Glorious Food"超便已經確立了整套音樂劇的架構。旋律動機亦是有的,給主角奧利佛的是哀怨但抱希望的音樂;而其他人都有相應的音樂風格,如費根的猶太式音樂、南茜的正統浪漫音樂、度查的玩笑式輕鬆音樂,無一不是獨具匠心的表現。

假若只看上半場此劇其實還挺悶蛋的,因為其實此劇與"小安妮"以及其他很多以孤兒作主題的音樂劇或故事實在有太多相似雷同之處。然而劇本顯然是同情奧利佛和南茜這兩個同樣都是善良,但遭遇卻截然不同的人。至於費根和度查則成為那時整個社會的縮形,他們不是邪惡,亦不是大奸之人,只是為錢財而生,就此而己。在大家為奧利佛得到一個家而高興時,卻有更多的人同情著費根和度查如何繼續他們之後的生活,畢竟如此的生活方式他們根本便沒有選擇的餘地。香港合唱團的版本很明顯想讓之成為一家大小都合適的音樂劇,便把南茜和比爾都"復生"了,然而這亦無傷大雅。

背景、服裝、燈光、編舞此次複排都是理想的。參考了倫敦版所造出的長樓梯舞台,看似破爛實際上可能要比普通衣服還要貴的衣服、帶一點現代的燈光、還有不會多此一舉及相形見拙的編舞可以說讓此劇取得一個理想的平衡。然而,可能已經唱太多場,大多的角色唱歌都已經顯出疲態。奧利佛的聲音甜美,但總唱不準音;南茜縱然十分努力,還在高音有些微失準;至於其他角色,真正像唱音樂劇的只有費根、度查和老先生的管家而已。還好雖然主角們有點失準,合唱團仍然表現不錯。管弦樂團亦是十分出色,前提是,那段小提琴獨奏不是錄音的。全劇最出色的曲目反而是"Who Will Buy",各獨唱者都唱出了水準;而費根的"You've Got To Pick a Pocket or Two"及"Reviewing the Situation"都十分不錯。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