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Fair Lady 觀後感

這是一套無論是音樂劇還是電影都獲得巨大成功的音樂劇,亦是百老匯之中經典中的經典。Hong Kong Singers跟HKAPA合作的這套音樂劇上演作為音樂劇愛好者幾乎找不到原因不去。唯一要抱怨便是票價太高,以及這個全由外國人組成的主要卡士吧。筆者看的是十二月九日的下午場。

Frederick Loewe受的是傳統古典音樂的訓練,所寫出來的音樂大都像早期百老匯大師Richard Rodgers、Irving Berlin一般滿都是浪漫派的東西。而這套音樂劇他更加不斷用上了歐洲的輕歌劇風格,就好像在英國大行其道的Gilbert&Sullivan的劇目一般。這為定在英國的故事除了帶來了親切感外,輕鬆而充滿古典浪漫風格的音樂即使在現在聽來也不落沉悶。看這套音樂劇不能不提及音樂關鍵之處當然便是男主角希堅斯教授不須要真的唱歌的音樂部份啦,在這個製作中這仍然保持著,而且還控制得挺不錯。有別於R&H的作品,此劇作為間場音樂的完結不是順流而是戛然而止的,這在轉景時不免會覺得有點生硬。作曲家似乎突別偏好艾弗雷這個角色,兩首具"Showstopper"作用的歌曲"With a Little Bit of Luck"和"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都給了他。作詞方面倒還沒有甚麼突出,但同樣擔任編劇Alan Jay Lerner可謂在劇本之上加入了很多成功的元素。

劇力,出奇地似乎是此劇最成功的地方。這之所以奇怪是因為較古典的音樂劇大多都是音樂比劇力出色的,但這套音樂劇卻不然。改編自蕭伯納名著,此劇卻加入了很多喜劇元素,以及跟原著有所不同的結尾。在希堅斯教授的說話之中透露了很多他個人的特色,把一個自以為是的英國紳士角色刻劃得細緻深刻。全劇每一個場景都加插了讓人為之芫爾的對話及情景,而且那些並不是為搞笑而搞笑,大多都暗有所指。全劇最缺乏描寫的應該只有可憐年輕的弗雷,全劇我們所知除了他很有錢,以及非常年輕以外,似乎沒有其他性格;對比起大男人希堅斯、老好人比格利、甚至帶有戲謔成份的存在的希堅斯之母都顯得黯然失色,然而他卻擁有全劇最受歡迎的情歌"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此劇上半部輕鬆,下半部嚴謹,探討到了人的內心和物過境遷的無奈,亦是值得一讚的。然劇終一句"Where the Devil are my Slippers?"更加是經典中的經典,每個演員對此的演繹都是一個經驗。

編舞方面非常不錯,編舞似乎把舞台每一寸都用上了。然而每次大的舞蹈場面像"Wouldn't it be Loverly?"和"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都有台上太多人的感覺,以致大型舞蹈反顯得蹩腳,不及只有兩三人的舞段,例如"The Rain in Spain"和"With a Little Bit of Luck"等等。服裝令人滿意,背景缺乏變化但絕對合稱,燈光似乎有些許失誤,但亦無礙演出。演員感覺上都只屬中規中矩,Hannah Tsatsonis飾依莉莎前後兩個形態都不錯,但歌喉欠奉,飾希堅斯和比格利的Bruce Walker和Tony Penny有很多對手戲,都非常不錯,但也稍有冷場;最突出反而是飾艾弗雷的Gus Scott,一拋這個角色以往的狡獪變成大老粗,甚為出色。Hong Kong Singers這次的製作幾乎能夠與以前"Guys and Dolls"或"Kiss Me, Kate"相媲美了。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