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lly Blonde 觀後感

來到百老匯第一套看的便是此劇了。就之前的感覺看來這會是一套以年青女孩為主要觀眾客路的音樂劇,而實際上觀眾亦大多以年青人以及帶同小孩來的家庭為主。在開幕前打在幕上的是一個心型的鋼鍊鍊咀。在一套"非常粉紅"的音樂劇來講可以說是一早便以先聲奪人。Palace Theatre的裝修挺為豪華,椅子也非常舒適,和香港文化中心還要多一份典雅。筆者看的是五月二十四日的晚場。

先從音樂角度出發去聽此劇吧,由Laurence O'Keefe與Nell Benjamin作曲作詞的這份曲譜並不算得上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基本上除了一下子便把觀眾帶入萬人迷艾莉的世界的一曲"Omigod You Guys"之外,全劇的音樂都沒有非常讓人易於記住的音樂或歌詞片段。全劇音樂以流行曲式寫成,當中可道的特別技巧可謂寥寥可數,除了若干主題得到重現外其餘皆是一閃即過,而歌曲本身質素亦甚見參差。例如說在引入哈佛大學時有一段叫"Harvard Variations"的曲子,此曲短小精悍,音樂並不算悅耳,由簡單向外延伸至一複雜的重唱,歌詞亦顯得表面,欠缺生動,完全是一首可以剪掉的曲目。然而,就炫示曲方面,第一幕的"Ireland"及第二幕頭的"Bend and Snap"都是頗為精采的曲子。歌詞方面,描述艾莉與前度男友華納分手的"Serious"亦見有巧思,但只曇花一現而已,實在讓人失望。

與電影相較,此劇幾若完全保留了整條故事線,沒有增加多少元素。而為了能更有效地加入舞員和合唱員,劇本安排了艾莉的朋友們組成"希臘合唱組"(Greek Chorus)來推波助瀾。就劇本來講他們可以說是把大奸角卡拉漢完全縮小了,使得全劇唯一的反派的角色並不突出,而他有份參與的劇段亦不多。全劇最突出反而是配角開美容院波莉,劇裡有很多獨唱和片段都給她表演其歌喉和演技的。女主角本身的故事線總是有點簡單,沒多少深一層的情感,這可能也是此類新式美國喜劇的通病吧。劇本一直保持著輕鬆幽默,在尾段的應該劇整套音樂劇最緊張地方劇本卻顯得鬆弛,未能承續之前的劇情之餘亦讓高潮迅即消散。即使劇末的出人意料大團圓結局追回不少分數,但這仍挽救不了此劇劇本偏弱的問題。

要講此劇最出色的始終都是Jerry Mitchell的編舞,充滿蹦跳活力的舞步與清新具創意的就地取材都是讓人驚喜的。第二幕的"Whipped into Shape"的跳繩群舞和之後的"Bent and Snap"都是此劇值得一提的片段。Jerry Mitchell也同時擔任了導演,這方面他則仍顯得稚嫩了點,其中如最後法庭與重返罪案現場一幕的交接和法官欠缺位置感的擺位都使人感到不自然。他也似乎特別喜歡舞台中間的升降台,全劇至少使用了六七遍,而且用法都是一樣,就是讓一些次要角色出場或退場。至於設計項目方面,場景與道具沒有太大新意,服裝似乎都給女生們搶去風頭,燈光亦不顯突出。而正如大部份劇評指出的一般,演員飾波莉的Orfeh完全搶去了其他演員的風頭,女主角艾莉Laura Bell Bundy活力有餘但魅力不足,不能完全演活這個角色。至於男主角Christian Borle和男配角東尼獎得主Michael Rupert則成了幾乎可以忽略的角色,其他幾若沒名字的配角如男人婆同僚、希臘合唱團三人組等似乎比他們更要搶戲。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