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衛隊 觀後感

上年因為有其他事忙著所以沒有看"留著愛",今年香港藝術節的音樂劇作品是大劇團香港話劇團的作品"家庭保衛隊",似乎不再該錯過了。香港話劇團其實搞音樂劇要數之前一次真正成功的較大型製作要回到2003年的"時間列車00:00"了,在入場前聽聞此劇的質素不錯,而結果看來亦挺一致。筆者看的是三月二十九日的晚場。

替此劇作曲的是讓筆者又愛又恨的鍾志榮,他繼"邊城"後再次伙拍張兆鴻為此劇譜曲填詞,而此劇實際上和邊城著實又有一點相似之處。而這相似之處是在一開始的歌曲(此劇是"思念",在"邊城"裡則是"黃花白雪"),都是反高潮地以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小調歌曲開始,而唱的人裡面其中一個卻是不合理地存在的。然而,在之後的歌曲裡已經鮮少找到了這樣曲風的歌曲了。如果說"邊城"的歌曲是以統一曲風寫成的話,此劇的歌曲便包含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曲風,卻沒有刻意去標榜它們,而是按照劇情的需要而作的調動多於是作曲家想顯示一下多變搞搞噱頭的。舉例講"找不到死屍"一曲所用的旋律和和弦都較為新穎;"炸菜肉絲面"的兩個版本亦包括了是較寧靜的以及百老匯式歌舞的;"我有好多Plan"的探戈式曲風;"千杯不醉"的藍調;"牆"的兒歌;當然亦少不得劇情推進用的"一家團圓"以及帶溫馨的流行曲風"Ideas for Life"。扳起手指數一數此劇共有二十餘首曲目,就一個音樂劇來講算挺多了,原來後面的曲目不斷重覆在第一幕中已用過的歌曲片段,多少讓人有點失望,畢竟還希望後面還有新的旋律出現的,亦導致後面的歌曲少了驚喜。編曲方面大致理想,尤其是在百老匯風格的歌曲上的處理可謂恰到好處。歌詞真的不知從何說起,說太通俗吧,又不算是;說夠統一吧,又不能這樣說。唯有說是揉合奇異、突兀、詩意、文雅於一身吧,如果可以的話,個人認為可以找另一位富經驗的來重新編寫過歌詞,反正全劇的大部份重點歌詞都沒有提到,即使有亦是重覆前人之說,缺乏昇華作用。

劇本是全劇最能感動人的元素,而替此劇編劇的司徒慧焯及梁嘉傑該是此劇如此水準的大功臣。劇裡面的角色全部都擁有很鮮明的個性,而且全部都是非常不平衡的。在一個家之中有如此多不平衡的人絲毫沒有搶掉每一個人的戲份,在最後還提供了一個極為出色的解答。就風澤一家來講,澤和芳之間為何分開、他們二人所追求是甚麼、他們感情如何復合,這些都在劇裡一一有了解釋,而且釋述飽滿,沒有遺漏,即使觀眾們都大概猜到二人餘情未了,卻亦非常受落。至於二人的孩子Michael則與洗衣機阿絞有不少對手戲,亦為全劇加入了另一種天真無邪的、充滿朝氣的色彩。至於風玲的故事更加複雜,亦是全劇最多故事伏線被安排的一個角色。除了主角們之外配角亦各自精采,每一個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讓人大飽視聽之娛。此劇最出色的地方是,劇目本身透露著一種都市童話色彩,但內容的深度卻遠非一般小朋友能夠完全體會的。"炸菜肉絲面"歌詞傻傻的,做的矯揉造作,到頭來卻是溫情滿溢、回味無窮。每一套劇的開首和結尾都是困難的,此劇結尾便非常具特色,傢俬們一件件出來與風家的人們交流,風爺爺則和老伴站在遠處旁觀著重新走在一起的風家;一段熱鬧過後卻是風爺爺出來總結一切。他不是智者,在劇裡面他亦非完美,卻是令四個主角走到一起的關鍵,亦是四個人的先驅(這多少有點"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的感覺哩)。香港對家庭的看法已經和舊日不同,多少都有點西化偏向個人化,此劇卻是向這些說"別!"的一套劇,這無論一個人家庭如何,相信都能讓人感動的。

言論及此,此劇對筆者的印象可想而知是頗好的。其他方面最想讚的是編舞,有謂最好的東西不是多、不是質,而是要恰到好處。此劇便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歌曲和舞蹈的合作是恰到好處,不太多、不太少,而舞蹈的作用雖然沒有太大的表意性,卻是賞心悅目,而前者有著如此一份劇本恐怕也不大需要甚麼幫補了。接著是服裝設計以及舞台的特技都讓人為之一樂,雖不算大開眼界,但亦值得擊節讚賞。燈光和背景設計都不錯,而音響亦沒有出任何問題。演員方面,四位主角包括潘燦良、馮蔚衡、林小寶和劉守正都非常恰如其份,既能唱又能跳又能演,令人滿意。而配角辛偉強和王維都非常稱職而且角色非常適合他們,最讓人驚喜的是周志輝,他演繹風爺爺可謂淋漓盡致,光芒超過其他演員。韋羅莎的角色有一種神祕的美感,不知到黃宇詩的演繹會是如何呢?總括來講,此劇的觀賞指數直達雲霄,是近年來香港話劇團,甚至香港音樂劇壇出色之作。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