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 Purple, The 觀後感

這是另外一套筆者原本沒有想過會看的音樂劇,原來筆者想會去看的是"芝加哥"才對,然而據聞此劇雖然評論一般,卻自上演以來不乏客路,這也勾起了筆者的好奇心。加之此劇自從讓電視節目美國新人王 (American Idol)的勝出者Fantasia Barrino取代原來的Kenita R. Miller成為主角之後,評論亦開始轉變口風,亦加深了筆者對此劇的興趣。上演此劇的是Broadway Theatre,一個舒適簡約的大型劇場,觀眾理所當然地佔了不少比重是黑人,剛巧最近一屆的勝出者Jordin Sparks也來觀看了這場演出,這是六月一日的晚場。開場前是一個充滿鄉村氣息設定的舞台,四邊都有木頭般的裝飾,而大幕則是一封以拙劣字跡寫給上帝的信件。

和其他大部份百老匯音樂劇一樣,筆者對此劇的認識是從百老匯原聲開始的。那隻唱片並不能將此劇音樂的長處表達出來,原因是它並不能將整套音樂劇完整的錄下來。這是一套史詩式的音樂劇,音樂在劇裡面的作用並不是表演和抒情那麼簡單,而是連綿不絕的作配襯、重提、主題重現。原聲中的歌曲都是斷開一截截的,只把劇裡面最悸動人心的歌曲都錄了下來,但失去了在中間連結這些情節的音樂,其魅力就此失去了。此劇的音樂最大的特色不在於旋律而在於節奏,一開頭的"Mysterious Ways"一子便把所有角色一下子交待出來,在劇場看是一個非常震憾的大場面,一收進原聲裡便失色了很多。此劇中節奏獨特使人難忘的歌曲有如"Big Dog"、"Brown Betty"、"The Color Purple"等,這些曲子的旋律都是建立在其富黑人色彩的節奏伴奏底線上,旋律是甚麼其實已然沒有所謂了。另外此劇的歌曲亦是非常劇場性的,很難分出一些歌曲出來獨唱,例如"Hell No!"、"Push Da Button"、"Any Little Thing"和"I'm Here"等都是非常不錯的角色探索或炫示式歌曲,但一脫離了音樂劇本身,其表意性便會大大減低,每一首曲子都被定型在音樂劇整本的曲譜上,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唯有整套欣賞才能看得出其美處。話須如此,此劇的音樂可不是一直都讓人滿意的,歌詞是此劇的其中一個弱點,而此劇的序曲裡面亦已經總結了此劇最好的幾首旋律,除卻裡面有的幾曲外,其餘的亦沒甚麼娛樂性。

劇本亦是此劇一直備受批評的地方,筆者沒有看過原著以及電影,但就音樂劇而言,此劇的劇本的確是有點弱。史詩式音樂劇的劇本無可厚非會是較為沉重肅穆,而讓觀眾一直看下去的原動力則是在發生的事能否使觀眾產同情或感覺,以及除了主角之外其他們角之間的互動。明顯地此劇兩方面都做的不大成功。雖說此劇對主演的女主角演技要求很高,劇本也給了足夠的地方她去表現自己,但劇本本身並未能把她所有的情感都發揮出來。在故事開端不久她便被虐待,觀眾所知的她一開始便是一個慘的很的女孩:沒有樣貌、被父親強姦、資質魯鈍,然後她的命運便一直被壓著,沒有一刻放鬆。即使遇上了愛人舒格和活潑善良的哈普,她亦沒有表現出一時的解脫。一切都得等到第二幕她反抗"先生"之時才讓情境獲得舒緩,這樣長時間的情緒低潮可實在太灰暗了。另外此劇的配角大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但故事本身並沒有講太多關於他們的事,使之只是小趣小事,沒有連貫性的故事發展。換言之,此劇的劇本是線性發展的,沒有明顯的枝節,起承轉合中"轉"的不夠,"合"的不夠精采,這讓這套史詩式音樂劇缺乏了一份使人心頭一鬆長吁口氣的感覺。

在其他地方此劇其實還是挺有看頭的,編舞在此劇雖然不起甚麼作用,第二幕初的"African Homeland"雖然是一段大型舞蹈段落,但音樂平庸而劇本節奏極慢使之成為全劇最失敗的地方;然而在其他地方編舞還是適當並令人感覺不錯的。背景、服裝和燈光此劇其實都有中上的水平,靈活運用的旋轉舞台、合乎農村風格樸素得來怡人的服裝和尤在"African Homeland"中巧妙運用的燈光都是此劇出色的片段。演員呢,Fantasia Barrino給予了一個令人振奮的表演,其得天獨厚粗啞的嗓子與女主角魯鈍的性格簡直便是天下無雙。加之她的演繹亦恰到好處,絲毫沒有新手的不自然和生硬感,可以說是全劇的靈魂人物。而飾"先生"的Alton Fritzgerald White及飾哈普的Chaz Lamar Shepherd都有出色的表現。相反地,女角方面則顯得失色,Elisabeth Withers的舒格和Darlesa Cearcy的妮迪都未能盡情發揮。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