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 Elliot 觀後感

難得來到英國倫敦,不看一兩套音樂劇可不大像話。如果要看,那首選當然最好是原汁原味的倫敦西區音樂劇吧。此劇無論是創作抑或首演都是在英國進行的,而且名聲極響,便決定選擇此劇來看。Victoria Palace Theatre是一個間格不算大的劇院,紅色的座位讓觀眾坐看不太舒服。倫敦西區的劇院和百老匯不同的是,它們的場刊只有紀念場刊,不然就連一張紙也沒有。其實想想,也太寒酸了吧。筆者看的是七月十八日晚場。

先來還是音樂。如果將此劇和Elton John之前所作過的音樂劇相互比較的話,會發現此劇的音樂比起之前的都要篇幅較大以及樸實。"獅子王"以非洲鼓等樂器作為賣點,而"阿依達"則是現代搖滾包裝起來的愛情故事;此劇有了前者故事的深遠,卻有後者的音樂水準。撇除了炫人的編曲,此劇開始是"The Stars Look Down",由黑白電視畫面進入富聖詠感覺的合唱曲,感覺既親切又合宜,亦有效地把觀眾帶到故事所發生的年代之中。接著有好幾首長長的曲子。"Solidarity"的歌曲建基在一個簡單的節奏動機之上,卻混和了兩個毫不相干、大相逕庭的畫面,音樂上的處理亦是非常出色。其後"Expressing Yourself"的音樂亦為之前的緊張氣氛帶來了鬆弛的神采,甚至可以讓人暫時忘卻整個故事原本便有著的沉鬱。隨後氣氛轉至窩心,"The Letter"小巧玲瓏、感人至深,這三首曲子各有千秋,併起來卻是蕩氣迴腸,使人如墮入故事與他們身歷其景一般。值得一提的還有第二幕開幕曲"Merry Christmas Mary Thatcher",雖然劇場設計凌駕了歌曲本身,但個人認為設計其實有點大而無當,遠不及音樂鄉俚親切。當然全劇最重要的歌曲"Electricity"依舊是令人感動的,在全劇的處理上此曲獲最大的掌聲。不過,此劇有不少曲子都是讓筆者稍有微言的:"Grandma's Song"搞笑但無聊、"Deep Into the Ground"出現得正確但質素平平,而"He Could be a Star"歌曲表達不出角色內心應該有的掙扎,雖然就旋律而言其實是不錯的一首曲子。歌詞來講反正和劇作者一樣,便難以產生詞與劇本不合的問題;而綜觀全劇的歌詞,水準還是中上級的,雖然沒有智言雋語,至少表達情感方面捕捉到角色的神韻。編曲則挺具說服力,是全劇最出色的一環之一。

來到劇本,事實上寫電影劇本的人亦就等於在音樂劇寫劇本的人,那麼在表達中心思想上是沒有甚麼分別的。即使故事比起電影裡面的稍有改動,卻亦無損全劇想給觀眾明白的道理。劇本就好像一本書般,最重要的是開頭和結尾。此劇以一個小孩看電視為開頭,不算甚麼特別,但溶入現實演員們唱起"The Stars Look Down"的手法的確頗具電影感,令人懾服。其後最精采的場面得數"Solidarity",兩段正在進行卻不相交的故事線就給這個簡單而實用的段落帶過去了,當中導演和編舞師在這個地方的手法可謂爐火純青,使人拍案叫絕。接著下去故事獲得發展,而每一個角色的性格便逐一被顯示了出來。此劇不算長,但人物角色個個鮮明,算是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故事之中比利的角色由不諳世事到最後可以成熟地孤身一人踏上旅程,中間所發生的事情極為深刻。全劇似乎都沒有多餘的段落以及不合理的地方,這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成績。故事方面,相信對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會有共鳴的。全劇的故事以內心戲為主,沒有太多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劇情,對於喜歡看故事的觀眾可能會有一點兒悶也不一定哩。

剛才也讚了導演了編舞在此劇的功力,的確,全劇的走位安排以及舞蹈編排實在出色,除了剛才提及的"Solidarity"之外,"Angry Dance"、"Born to Boogie"和"Merry Christmas Mary Thatcher"都是劇裡面大型而精采的舞蹈段落。然而,這些到最後"Finale",通通都給比了下去。設計項上,場景、燈光和服裝都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卻也沒有甚麼別具匠心的地方,所以只可當是因時制宜,符合標準吧。演員來講,實力尚算平均,沒有說誰給誰比下去的感覺,而飾男主角比利的Layton Williams跳舞非常厲害可是不用說的了,歌聲則平平,反不及飾米高的演員Lewis Cope呢。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