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thing Goes 觀後感

又是Hong Kong Singers的製作了,他們的孜孜不倦委實值得他們每次的票價都那麼貴不過卻不愁沒有觀眾。今次他們選的是一套在美國三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劇,而且卡士還頗為強勁。筆者看的是三月六日的晚場。

要評論Cole Porter的音樂大概有點高難度,這位玩樂人間的才子寫起歌來並無章法可尋,有時充滿旋律,有時則不斷重覆同一個和弦走位,只是調子不同。還好此劇是他最出色的音樂劇之一,曲子當然是最為出色的種類。然而要講其歌曲價值在那裡恐怕不是音樂和旋律方面,而是在歌詞裡面。Cole Porter是百老匯黃金時期能夠同時作曲兼任作詩的大師之一,而且是享負盛名地抵死搞笑,尖刻有味的。此劇中不少歌曲都有同樣的感覺,例如是"Blow, Gabriel Blow"、"Friendship"和主題曲"Anything Goes"裡面的歌詞都對社會作出了一個戲謔式的調侃。至於其他歌曲他亦忍不住要玩玩文字遊戲,例如"Bon Voyage"的兩種不同讀法、"You're the Top"和"It's De-Lovely"中牽強拉回來的押韻語句等等。 要講其純為搞笑的歌曲亦不是沒有,例如"Be Like a Bluebird"和"Buddie, Beware"等等。這些歌曲反而要比那些經典的百老匯情歌"Easy to Love"更具特色、更有風格哩。感覺上此劇的歌曲非常平均,笑料也多,很難說有甚麼缺陷呢。

至於劇本,還是先提一下多少有訕笑華人的成份,在此次製作來講已然是大大的降低了,但依然有一點。劇本裡不難找到有很多在現實之中是匪而所思的場面,例如明明是囚犯,卻因走到船上來變成了明星這個遭遇,以及竟然可以三番四次暪過上司的波比。這些都顯示出那個時候社會的一種想逃避現實躲到去幻想生活的感覺。而這套劇更出色的地方是,它亦不時把觀眾扯回現實,畢竟其訴說的始終是一種社會狀況,只是寄託於嬉笑怒罵之中而已。所以,此劇的角色們並沒有想要去表達一種深切的情感,亦沒有想要表現出一種與社會不容的掙扎。劇裡面最令人感到緊張的只是波比懵然不知地拒絕了蓮露這一個在劇首只是用來介紹這兩個角色的定位的橋段而已。作為一套輕輕鬆鬆開懷一下的劇目來講,此劇的劇本可謂非常稱職的了。

舞蹈來講沒有甚麼可評之處,除卻那個踢踏舞有點不夠規模以外;服裝、燈光和音響都交足功課。值得一提的是較為不惜工本的背景以及每一位演員的演出。然而飾哈普的Christine Ling演技還需要磨練,她和男主角Allen Frost的交流亦不甚多。演員裡面最好的該是飾門菲斯的Reuben M,雖然歌喉欠奉但演技還搭救得來。

 

回到小小搞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