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兄弟 Bounce

資料:

製作人: Goodman Theatre, The

作曲、作詞: Stephen Sondheim

編劇: John Weidman

背景: Eugene Lee

服裝: Miguel Angel Huidor

燈光: Howell Binkley

聲效: Duncan Robert Edwards

編曲: Jonathan Tunick

音樂指導: David Caddick

舞曲: Robert Lindsey Nassif

選角: Mark Simon

製作舞台經理: Alden Vasquez

舞台經理: Anjali Bidani, Matt Leiner

編舞: Michael Arnold

導演: Harold Prince

 

簡介:

沒有多少人能夠有勇氣去跟自己過往的幽靈再鬥一場的,Stephen Sondheim與Harold Prince這一對曾讓百老匯風起雲湧的組合自1981年"友情歲月"獲得前所未有的失敗後便分道揚鑣,自此再沒有合作過。在22年之後,二人才再次合作製作這套音樂劇。此劇除了有Stephen Sondheim的曲詞之外,還有John Weidman的劇本,二人在1990的時候便合作過創作音樂劇"刺客列傳"。此劇的製作殊不順利,在1999年此劇已經舉行過一次製作坊式的製作,然而在不久之後便是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結果此劇被置諸高閣,直至四年後才找到機會上演。不論是在芝加哥還是華盛頓,此劇的演出都獲得了頗差的評價。原因則是眾說紛云的,有說Stephen Sondheim的曲子開始抄襲自己之前的作品;有指劇本缺乏靈活;有指製作有欠創新及順暢,總之似乎從哪一方向看都不大行。

就是因為這樣,這套音樂劇的壽命便到此為止了,原本百老匯觀眾還以為有機會再次欣賞這三位美國戲劇界大師的合作夢想也隨之幻滅。倒是"刺客列傳"卻在翌年在百老匯重生上演,獲得了劇評與觀眾的讚賞。此劇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一對命途上落各異的兄弟Wilson與Addison Mizner的故事為提材,講述他們如何相互影響地生活,而他們又是怎樣對待對方。音樂上作曲家跟自己之前的作品"激情"不同,回復其個人的風格。頗有趣的一項發現是,雖然大部份劇評對此劇評論都是負面的,卻有很多都留下了這麼一個註腳:此劇在未來似乎仍是可能上演的,只是不是以現在的形式。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有如:Nathan Lane、Victor Garber、Howard McGillin、Richard Kind、Gavin Creel、Michele Pawk、Kevin Chamberlin、Candy Buckley、Nancy Opel、Brooks Ashmanskas、Lauren Ward、Jane Powell等。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1933年,六十一歲的哥哥艾迪生和五十八歲的弟弟威爾森差不多同時在睡夢中逝世,這兩位八年沒有交談過的兄弟總算相遇。艾迪生明顯不大高興,但威爾森則解釋二人總能從困難中反彈出來。("Bounce")二人爭吵之時回到了童年時代,二人的父親早逝,透過母親留下必定要抓緊每個機會的遺言。("Opportunity")一向討母親觀心的威爾森說服了她資助二人去淘金(艾迪生建議開一間花店)。("Gold!")威爾森一去到目的地後便被抓進了一所賭博場地,("Gold! - Part 2")遇見了美女妮莉,("What's Your Rush?")卻輸掉了他與艾迪生所掘到的黃金。還好妮莉揭發有人作弊,在一片混亂中威爾森總算撈了一筆。("The Game")

回到家裡,二人相比著吹噓自己的功勞,這當然又是威爾森贏。("Next to You")忍受不住自己弟弟性格的艾迪生開始了他的旅程,途中雖然增廣見聞,卻一事無成,還花盡了財富。("Addison's Trip")然而,這同時亦讓他發現了自己有設計方面的才華。正當自己受到了一位約克斯夫人的邀請之時,威爾森頂了哥哥的名字進去,發現約克斯夫人居然便是妮莉。二人舊情復熾,("The Best Thing Ever Has Happened")縱然妮莉知道威爾森不多不少都是貪圖其美貌與金錢。為了撫平艾迪生之憤怒,威爾森著其替他與妮莉設計房子,但房子還沒有設計完妮莉跟威爾森便分開了。("I Love This Town")

懵然不知的艾迪生還在設計著房子,並照顧著病重的母親。她指威爾森從來不來看她,卻沒有抱怨過他,畢竟她就是喜歡這個孩子。("Isn't He Something")威爾森回來的時候其母已經溘然而逝了。艾迪生知道威爾森和妮莉分開後,加上對其從不探望母親的憤怒,幾乎便殺了他。從此以後,艾迪生決定要出人頭地。("Bounce")

第二幕

眾人的境況一天比一天差,("The Game")然而正當鋼鐵鉅子荷利斯與艾迪生遇上後,二人旋即對對方惺惺相惜,並決定合作。("Talent")荷利斯一直想說服自己姨姨資助這個計劃卻不成功,但加入了艾迪生的設計及創意後,其姨姨總算同意了;整個沙灘過不多久便變成了建築林立的地區。妮莉再次成為貴婦,而荷利斯則與艾迪生展了一段同性戀情。("You")威爾森依舊是一貧如洗,他來到艾迪生的住處,並拉攏荷利斯與妮莉說服艾迪生進行新計劃。("Addison's City")一開那倒是進展順利,("Boca Raton")但漸漸的威爾森不斷在計劃上加新計劃,結果一下子全部崩潰。荷利斯誤會這對兄弟合謀來對付他,跟妮莉離去。("Boca Raton Aftermath")威爾森正欲開解艾迪生之時後者終於爆發了,("Get Out of My Life")二人一下子回到幕首的情境。

就在此時,二人面前出現了一條道路。這對兄弟再次回想以前,自己如何走過一個個低谷,接著 - 反彈上去。("Bounce")

[附加資料:此劇有一首棄曲"A Little House for Mama",為改劇本前艾迪生希望替母親設計一所屋子所作的一首歌曲。

 

紀錄:

/

 

唱片:

只出了一隻,2003年的華盛頓卡士版(其實跟芝加哥卡士一樣)。

 

觀感:

筆者當初聽這套音樂劇最大期望的始終是Stephen Sondheim,然而現下的注意力倒轉移到Wilson Mizner和Addison Mizner這對難兄難弟身上了。音樂上此劇無甚大驚喜,亦保持著作曲家一貫的曲風。劇本上呢此劇亦沒有太大差錯,就是比較混亂和沉悶。在故事裡面筆者省略掉挺多枝葉的劇情讓這兩位兄弟的角色不怎明顯,讀者諸君有興趣的不妨自己找找。個人認為,此劇的水準普普通通,恐怕與作曲家最大的反敗作"友情歲月"還略有不及哩。打這之後,Stephen Sondheim便沒有再出產音樂劇了,倒是Harold Prince仍為新劇當導演。再加一點附加之資吧,此劇在叫作"Bounce"之前曾叫作"Wise Guys"及"Gold!"。

 

推薦曲目:

Bounce: 男聲合唱,全劇不斷重覆出現的主題曲,輕盈而帶動力。
Next to You: 男女三人合唱,重點不在兩個男聲如何爭吵,倒是當母親的與兒子的關係在此曲可是交待得清清楚楚。
The Best Thing Ever Has Happened: 男女合唱,正宗音樂劇情歌,適合拿出來表演。
Get Out of My Life: 男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歌曲,甚具劇情張力的段落,對演技有要求。

 

數字:

芝加哥首演: 2003年6月30日 - 2003年8月10日
上演場數: 47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