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我天地 Billy Elliot

資料:

製作人: Tim Bevan, Eric Fellner, Jon Finn, Sally Greene

作曲: Elton John

作詞、原作: Lee Hall

背景: Ian MacNeil

服裝: Nicky Gillibrand

燈光: Rick Fisher

聲效: Paul Arditti

音樂顧問、編曲: Martin Koch

音樂指導: Philip Bateman

副導: Julian Webber

主管: Rebecca Quigley

成人選角: Pippa Ailion

小童選角: Jessica Ronane

執行製作人: David Furnish, Angela Morrison, Colin Ingram

編舞: Peter Darling

導演: Stephen Daldry

 

簡介:

Elton John繼2000年的"阿依達"後又一力作,跟同名電影的編劇Lee Hall合作的一部音樂劇。此劇於倫敦上演,暫時還沒有搬進百老匯已經在英國發展得十分成功。因為英國勞工法例的關係,男主角比利由三位童星飾演。作曲作詞者Elton John在2000年取得了東尼獎後雄心勃勃,接連寫了兩套音樂劇,分別在倫敦西區和百老匯上演。其中故事發生在英國的"跳出我天地"便是在倫敦上演那一套,作曲家沒有使用一貫激烈的搖滾樂,而今次琅琅上口的音樂加上像"孤星淚"般有鼓舞人心作用的進行曲讓此劇更添氣勢。結果這便獲當年奧利佛獎九項提名,並順利獲得最佳音樂劇的名銜;在搬到百老匯之後再次成為大贏家。

找尋小演員可謂最難的一部份,基於英國勞工法例,他們不能每場演足,所以每隔一場比利便必需換角。即是說被選中的除了要唱得好,跳舞功夫夠以外還得樣子相像。當製作小組克服了這一點後,一切便好辦得多。編舞師對這套音樂劇可謂貢獻良多,他必須揉合現代舞和芭蕾舞去闡譯這個有關少年在舞蹈中尋夢的故事。首演的卡士包括有:Sally Dexter、Phil Whitchurch、Chris Lennon、Ann Emery、Liam Mower、George Maguire、James Lomas、Emma Hudson、Haydn Gwynne、Gregory Jbara、David Alvarez、Trent Kowalik、Kiril Kulish、Will Chase等等。這套叫好又叫座的音樂劇在不熟知英國歷史的美國人看來或許會有點不明所以,但這也已經比被派去美國百老匯的吸血鬼音樂劇"尼斯達" (Lestat)要成功得多。

 

故事:

第一幕

1984年英國,礦工工會跟政府的勞資糾紛總是斷斷續續,在戴卓爾夫人上任後為甚。("The Stars Look Down")十一歲小孩比利之父積奇和長兄東尼都是礦工工人,二人在訓練比利練拳時因要和由韋堅遜夫人教的芭蕾舞班共用場地讓他接觸到芭蕾。("Shine")家境貧寒的比利還有一個痴呆的祖母,常常搞錯時空。("Grandma's Song")因為發現到比利的潛能,韋堅遜夫人跟比利上了私人祕密的課,而另一方面礦工和政府的衝突正在加劇中。("Solidarity")比利的好友米高向他表明自己有同性戀傾向並對穿芭蕾裙不感反感。("Expressing Yourself")

比利跟韋堅遜夫人學習芭蕾漸漸熟絡起來,為了訓練要把自己釋放出來,他便拿出了他讀過一百遍母親臨死前的信讓她看。("The Letter")韋堅遜夫人深信比利是一個跳舞的天才,繼續鼓勵他跳舞,並訓練他甚有台風。("Born to Boogie")因為積奇和東尼都不知比利私學練習的事繼續跟政府抗爭;比利因為一次示威行動之中與東尼發生爭拗而不能出席一次面試,韋堅遜夫人執意要讓二人知道比利去參加鄰選,積奇和東尼自然是極為反對,這使比利左右做人難。("Angry Dance")

第二幕

聖誕節,一眾礦工們詛咒著載卓爾夫人一邊慶祝,("Merry Christmas Maggie Thatcher")而積奇亦和眾人分享他自己的生命。("Deep into the Ground")不久積奇和東尼終於知道了比利背著他們去跳舞的事,另一方面跟政府的抗爭也處於不利狀態。在比利跳舞的時候積奇都知道其天份,為了不向韋堅遜夫人"施捨"他向資方屈服,卻被東尼發現。在二人努力下,眾礦工們都合起來籌錢讓比利有足夠車費去參加面試。("He Could be a Star")經過試舞後,比利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說話(失敗的話下年再來吧)而跟之爭執,最後評判問他為甚麼那麼喜歡跳舞,比利的回答卻使眾人動容。("Electricity")不久,爭持結束,工會向資方投降,眾礦工們唯有打起尊嚴繼續工作;而比利卻成功被錄取。("Once We Were Kings")終於比利要離開米高和韋堅遜夫人繼續自己的旅程了,("The Letter - Reprise")米高為他送行,在比利嫻熟的舞步帶領之下,此劇亦就此落幕。("Finale")

 

紀錄:

2006年奧利佛獎

最佳新音樂劇、最佳男主角: James Lomas, George Maguire, Liam Mower (比利)、最佳編舞、最佳聲效

2006年倫敦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2009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 David Alvarez, Trent Kowalik, Kiril Kulish (比利)、最佳男配角: Gregory Jbara (積奇)、最佳編舞、最佳導演、最佳編曲、最佳背景、最佳燈光、最佳聲效

2009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編舞、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音樂、最佳男配角: Gregory Jbara (積奇)、最佳女配角: Haydn Gwynne (韋堅遜夫人)、最佳編曲、最佳聲效、最佳燈光

2009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David Alvarez, Trent Kowalik, Kiril Kulish (比利)、Haydn Gwynne (韋堅遜夫人)

 

唱片:

原聲已經抵達香港囉,然而大家應該不知道除了倫敦原版卡士外還有一張概念專輯吧。

 

觀感:

個人十分喜歡這套音樂劇,又一個勵志的故事,包括比利追隨夢想和比利家庭跟政府的抗爭的血淚史都十分有賺人熱淚。音樂方面也是Elton John幾套音樂劇中筆者認為最好的。演員的發揮在這套音樂劇上可以說既自然又親切,大家都會被拋下男性尊敬學舞的比利而感動,亦會被其兄和其大的處境感到同情。除此以外,第一幕末的"Angry Dance"也混合了舞蹈和交待情節,更能感染到觀眾。唯一好投訴的應該便是原聲也太簡單了,連故事也省掉,亦沒多少製作筆記。此劇已有計劃進軍百老匯,這於此劇在美國上演的發展會如何,大家還是拭目以待吧。

 

推薦曲目:

The Stars Look Down: 開幕曲式的大合唱,既雄壯又鼓舞。
Shine: 女聲獨唱,交待劇情之餘亦是主角人生的轉捩點。
The Letter: 男女合唱,溫情而帶淡淡哀愁。
Angry Dance: 純音樂,描繪著左右做人難的舞蹈,非常精采的一段。
Merry Christmas Maggie Thatcher: 男聲合唱,打趣般的一首聖誕歌曲。
He Could be a Star: 男聲合唱,全劇最悲傷的曲目。
Electricity: 男聲獨唱,由主角唱出,亦是全劇主旨所在,有多少反高潮意味。

 

數字:

倫敦首演: 2005年5月12日 - 現在
百老匯首演: 2008年11月13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1060 (截至2011年5月29日)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