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大道 Avenue Q

資料:

製作人: Kevin McCollum, Robyn Goodman, Jeffrey Seller. Vineyard Theatre, The New Group

作曲、作詞: Robert Lopez, Jeff Marx

原著: Jeff Whitty

構思: Robert Lopez, Jeff Marx

布偶: Rick Lyon

背景: Anna Louizos

服裝: Mirena Rada

燈光: Howell Binkley

聲效: Acme Sound Partners

動畫: Robert Lopez

音樂指導: Gary Adler

音樂協調: Michael Keller

選角: Cindy Tolan

技術: Birna Lynch

宣傳: Sam Rudy, Media Relations

市場: TMG - the marketing group

經理: John Corker

舞台經理: Evan Ensign

音樂指導、編曲: Stephen Oremus

編舞: Ken Roberson

導演: Jason Moore

 

簡介:

挺有趣的音樂劇,以木偶和人作故事主角,看似是充滿童真的音樂劇卻是充斥著粗言和諷刺,極盡搞笑之能事。此劇在當年以極震撼及讓人驚訝的姿態擊敗了同年的勁敵"罪惡女巫"成為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得主。然而其實此劇處處都有外百老匯的影子:搞笑而近乎鬧劇的劇情、輕鬆簡單的音樂、背後的意涵、簡單直接的背景和設計、不偏重大型舞蹈等等無一不是極"外百老匯化"的設定。此劇原本在外百老匯上演並四度加長劇的上演檔期,更贏得了以外百老匯為目標的Lucille Lortel獎。進駐百老匯此劇更加成為觀眾的新寵兒,到現在入座率依然高企。

很明顯此劇有很多地方是受美國深受歡迎的兒童節目"芝麻街"影響,然而因為其成人的意念與故事性質問題,此劇是只適合十二歲或以上的少年與成人觀看的。故事裡的人物十分典型,對任何年齡的人都能帶出一定的共鳴感,亦是此劇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此劇在倫敦及世界各地上演都獲得好評,並成為繼"獅子王"之後運用木偶最淋漓盡致的音樂劇。曾經參演過此劇的演員有如:Stephanie D'Abruzzo、Jordan Gelber、Ann Harada、Rick Lyon、John Tartaglia、Natalie Veneita Belcon、Peter Linz、Jennifer Barnhart、Jodi Eichelberger、Barrett Foa等等。

 

故事:

第一幕

首先我們來到Q大道,("Avenue Q Theme")剛畢業的普雷斯頓新來到這裡。("What Do You Do With B.A. In English?")大道居民姬特(怪獸/布偶)和布萊恩(正常人)探討誰的命較差,其餘人物,好朋友尼基和羅迪(布偶)、布萊恩未婚妻伊娃(正常人)、大道地主加利(正常人)紛紛加入討論。("It Sucks to be Me")尼基認為羅迪是同性戀,他不斷保証不會歧視他,可羅迪堅決否認。("If You Were Gay")普雷斯頓開始找尋自己的價值。("Purpose")姬特告訴他她想開一間怪獸學院,普雷斯頓問她與樓上的泰勒基(怪獸/布偶)有沒關係,結果眾人都轉移討論種族歧視。("Everyone's A Little Bit Racist")這時姬特接到通知要教一堂課,她決定教互聯網卻被堅持說互聯網是為色情而發明的泰勒基弄得一頭煙。("The Internet is for Porn")

普雷斯頓弄了一餅帶給姬特,這使她幻想二人的戀情("Mix Tape")。當晚,各人在夜總會聚首,布萊恩先來一段熱身("I'm Not Wearing Underwear Today")而主菜露茜(布偶)則挑逗著眾男士。("Special")姬特和普雷斯頓當晚做愛的聲浪太大,可加利卻不欲加以阻止。("You can be as Loud as Hell you Want (When you are Makin' Love)")另一邊廂,羅迪夢見尼基和他成為情侶,而姬特和普雷斯頓也在熱戀中。("Fantasies Come True")布萊恩和伊娃還是結婚了,在婚宴上尼基又再說羅迪是同性戀,這使羅迪十分光火而把他踢出同住的房子。("My Girlfriend, Who Lives in Canada")普雷斯頓覺得自己忘記了自己的目標,便和姬特分手。("There's a Fine, Fine Line")

第二幕

之後普雷斯頓失蹤了幾星期,回來時他已被解僱。布萊恩要他看看周圍,("There Is Life Outside Your Apartment")後來普雷斯頓和露茜搭上了。姬特落寞地和伊娃討論。("The More You Ruv Someone")她寫了張紙條要與普雷斯頓見面,露茜發現並把其毀掉。沒家可歸的尼基找加利幫忙,卻不得要領。("Schadenfreude")姬特當然等不到普雷斯頓,此時三人不禁懷緬校中的日子。("I Wish I Could Go Back to College")尼基向普雷斯頓乞錢,卻點醒他替人做事。他記得姬特的夢想是開一所怪獸學校,於是便和其他人一起幫她籌錢。("The Money Song")可是各人都很手緊,可泰勒基居然以投資色情事業所賺的一千萬元全數捐出。("School For Monsters/ The Money Song Reprise")

姬特十分意外。這時羅迪向所有人公開自己(其實人人都早已知道)的祕密,也原諒了尼基,請他回去,尼基也為他找到了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男朋友。姬特感動,同意和普雷斯頓重新開始("There's a Fine, Fine Line Reprise")。這時一個新來的布偶要租場,這使普雷斯頓想到把這個故事放上音樂劇舞台的想法,可是這很快便被否決了。雖然如此,眾人還是同意一切還是以現在為主吧("For Now")。

 

紀錄:

2003年Lucille Lortel獎

最佳聲效、最佳音樂劇

2004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編劇、最佳曲詞

2004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Stephanie D'Abruzzo (姬特、露茜)、John Tartaglia (普雷斯頓、羅迪)

2004年外圍劇評獎

木偶特別獎

 

唱片:

百老匯原聲已於香港有售啦,而全世界亦暫時只有這一版本。

 

觀感:

很喜歡這種童真和現實摻和的音樂劇,鬼馬、調皮,不失教育意義和反思精神。另外此音樂劇中大都是一人演多角的,對其聲音可謂極其考量。例如說泰勒基與尼基或普林斯頓與羅迪亦是由同一人飾演,然而從聲音上可幾乎是完全聽不出。也因為要與"芝麻街"差不多,聲音大都顯得小童化與幼稚化,更顯出借小童之口引出的故事道理。音樂劇裡另一令人感驚喜的是歌詞,此劇對如"種族歧視"、"網上色情"、"濫交"、"幸災樂禍"等等不同大小類型的題目都加入了自己的意思,如何把這由劇情中帶入歌詞十分重要,而歌詞極度搞笑之餘仍保有其原本意義,實在是值得一聽再聽的音樂劇。

 

推薦曲目:

Purpose: 男聲獨唱,全劇中較嚴肅的歌曲之一。
Everyone's a Little Bit Racist: 大合唱,角色們逐一加入對種族歧視留下意見。
The Internet is for Porn: 大合唱,究竟上網的真義是...?
There's a Fine, Fine Line: 女聲獨唱,柔和悠婉。
There's is Life Outide Your Apartment: 大合唱,詞中不乏搞笑元素。
The Money Song: 大合唱,又一次唱出社會人情。
For Now: 大合唱,全劇的重要主題曲。

 

數字:

百老匯首演: 2003年7月31日 - 現在
上演場數: 980 (截至04/12/2005)
個人評分: 8.5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