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 As Thousands Cheer

資料:

製作人: Sam H. Harris

作曲、作詞: Irving Berlin

編劇: Moss Hart

背景: Albert R. Johnson

服裝: Varady, Irene Sharaff

音樂指導: Frank Tours

編曲: Adolph Deutsch, Frank Tours, Ed Powell, Russell Wooding, Helmy Kresa

經理: William G. Norton

舞台經理: E. John Kennedy

公關: John Peter Toohey

編舞: Charles Weidman

燈光、導演: Hassard Short

 

簡介:

在現在看來,四百場的成績大概只是中中等等的成績,但回到三十年代,這可是非常厲害的紀錄了。此劇嚴格來講並不能算是音樂劇,而是一種"諷刺劇"(Revue),而把眾多的短劇連起來的便是它們全都是一份報紙上的頭條。作曲作詞家Irving Berlin和編劇Moss Hart在此劇作出了一個以前的人從沒有膽量去採取過的行動:把黑人現在的辛酸加進去。當時因為黑白人歧視問題依然存在,劇便有分是給黑人看的、給白人看的,而雖然早在此劇上演前四年已經有黑人在白人劇裡面表演,但他們的歌曲並沒有直接地拿現在的情況來作出評論,而此劇卻做到了。除此以外,此劇亦是第一套劇讓黑人與白人的演員名星名字同時在海報上登上頂頭的一套劇,縱使演員當中有人對此十分抗拒,卻無礙此項創舉的進行。

若論及內容來講,此劇其實跟當時大賣的其他諷刺劇一般有著差不多的東西。這些包括了各種類型的音樂、或針砭時弊或浪漫深情的歌詞、充滿笑料的劇本等,唯一跟大戲區分的是其較為精簡的架構,但這卻無損在大型舞蹈場面時的盛況,畢竟此劇的演員在首演之時可是有五十人之多。然而即使此劇獲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在下檔後很快便為人們所遺忘,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在1998年Drama Department便將此劇重新編排次序在外百老匯上演,並取得了非常不錯的評論和成績,令人驚訝的是劇本過了六十年的時間卻仍保持著新鮮感,亦是此次製作成功的主因。出演過此劇的有:Marilyn Miller、Clifton Webb、Ethel Waters、Helen Broderick、Leslie Adams、Kevin Chamberlin、Howard McGillin、Judy Kuhn、Paula Newsome、B. D. Wong、Mary Beth Peil等。

 

故事:

第一幕

頭條新聞!但怎麼才算頭條呢?狗咬人當然算不上,但人咬狗總可以了吧...? ("Man Bites Dog")

先來的是"羅斯福明天入主白宮"的新聞,而這當然,亦預示著前任的胡佛總統亦是時候要下台了。接著是"赫頓結婚了"的消息,富家女芭芭拉赫頓最後竟然嫁了給一個司機。("How's Chances")然之後便來到了天氣報告,而女天氣報告員顯然除了天氣之外還有更多話說。("Heat Wave")接著兩位電影明星(祖安克勞福、小道格拉斯菲賓斯)因為他們的離婚協議書的名字位置前後而爭論不休;再然後便是美國的金融政策明顯讓其他國家非常高興。("Debts")

來到較深情的部份,一孤獨女人渴望認識其他人卻不得其所,唯有用報紙專欄尋友。("Lonely Heart")然後已經九十四歲的富翁洛克菲勒卻收到了一份自己毫不喜歡的禮物:洛克菲勒中心。再來便是小孩子們都喜歡的漫畫欄,當中米奇老鼠亦在其中呢。("The Funnies")及後是一段劇場消息:綠色牧場又來重演了。("To Be or Not to Be")來到第一幕結幕前最後一個部份,便是回顧過去的專欄,這個巨大的場面所襯托的便是一對唱著情歌的戀人。("Easter Parade")

第二幕

國家歌劇院又再開幕了,換了的似乎只有富翁們。("Metropolitan Opera Opens in Old-Time Splendor")接著便是一段讓人心碎的新聞:無名黑人被一大群人私下處死。("Supper Time")聖雄甘地也來搞混,並企圖以絕食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 同行的還有福音傳道者艾美森寶麥菲爾遜。在國際新聞(古巴動亂)之後,便是編劇演員魯維卡禾特,他留下一幫人在紐約,悄悄地回到了英國去了。

然後便是一對夫婦被發現結婚前已經有了小孩,("Our Wedding Day")以及約瑟芬貝卡成名後掛念貧苦日子的專欄報導。("Harlem On My Mind")在英國皇室婚姻祕聞小道後,跟著便是百老匯的八卦小道消息,當中多少是真,多少是假?("Through a Keyhole")到了最後,眾演員強調不能重覆之前的樂曲來作結,唯有另外唱一首歌鬧哄哄地把大幕拉下了。("Not For All the Rice in China")

[附加資料:"Through Keyhole"後來被剪掉,1998年的版本中則以另一套Irving Berlin和Moss Hart的音樂劇"音樂大件事"樂曲"Let's Have Another Cup of Coffee"來代替了"Easter Parade"一曲,亦沒有了"To Be or Not to Be"這首歌。]

[附加資料:羅斯福總統 = Franklin D. Roosevelt、胡佛總統 = Herbert Hoover、芭芭拉赫頓 = Barbara Hutton、祖安克勞福 = Joan Crawford、小道格拉斯菲賓斯 = Douglas Fairbanks Jr.、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聖雄甘地 = Gandhi、艾美森寶麥菲爾遜 = Aimee Semple McPhearson、魯維卡禾特 = Noel Coward、約瑟芬貝卡 = Josephine Baker。這些都是現實中的真實人物。]

 

紀錄:

/

 

唱片:

只有一隻,1998年Drama Department卡士版,已然絕版在香港沒有出售。

 

觀感:

突發奇想,如果把此劇的劇本作出一些更藝術性或更嚴肅的修改的話,此劇便可以成為一部活活脫脫的概念音樂劇了。有時候諷刺劇的主題可以亙久不變的,這樣讓劇本不流於變成隨時代消逝的問題。談回此劇,音樂上來講有幾首真的值得一聽再聽,整體來講有好有壞,但出色的歌曲亦實在是令人信服的。歌詞來講似乎浪漫和深情的歌曲比起諷刺輕鬆的較為出色,而因為筆者並沒有劇本在手,對於每一個短劇的詳細內容到底是如何還是不予置評會較為適宜吧。倒是舞蹈有圖可看,感覺上是非常不錯的。

 

推薦曲目:

How's Chances: 女聲領唱,由三個男的和著,現在已成Irving Berlin首本的作品,浪漫而帶幽默。
Heat Wave: 女聲領唱,非常具魅力的角色炫示曲,適合拿出來獨唱,亦是編舞師能一展所長的地方。
Easter Parade: 男女合唱,全劇最吸引人的情歌,適合拿出來合唱,可以說是全劇最出名的歌曲。
Supper Time: 女聲獨唱,歌詞由輕鬆搞笑突然一轉變得催人淚下,音樂亦沉鬱哀怨,是全劇最鶴立雞群的曲子。
Harlem On My Mind: 女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歌曲,帶爵士及散拍曲風,轉變情緒頗大的曲目。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33年9月30日 - 1934年9月8日
上演場數: 400
個人評分: 7.5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