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妮 Annie

資料:

製作人: Mike Nicolas, Irwin Meyer, Stephen R. Friedman, Lewis Allen, Alvin Nederlander Associates Inc, The 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Performing arts, Icarus Productions

作曲: Charles Strouse

作詞: Martin Charnin

編劇: Thomas Meehan

原作: Chicago Tribune-New York News Syndicate, Inc. "Little Orphan Annie"

背景: David Mitchell

服裝: Theoni V. Aldredge

燈光: Judy Rasmuson

音樂指導: Peter Howard

編曲: Philip J. Lang

舞台經理: Janet Beroza

編舞: Peter Gennaro

導演: Martin Charnin

 

簡介:

七十年代比較長壽的音樂劇之一。Charles Strouse的東西雖然有別於五六十年代大師如Richard Rodgers和Frank Loesser等的作品,可也有一股市井而清新的感覺。這套音樂劇不說不知道原來是改編自一套漫畫,就是平常在報紙副刊裡看到那種四格的小型漫畫。裡頭的故事與音樂劇故然不盡相同,然而那股樂天、以童心看世界的性格再加以諷刺倒是沒有兩樣的。因為當時正值美國經濟蕭條復甦的時期,這套音樂劇卻處處透露著希望,就好像一枝強生針一般鼓舞起當時的美國社會。另外以小孩為主位的音樂劇更吸引了不少家庭帶了小孩來看,有不少大人便是看這套音樂劇長大的。

這套音樂劇在百老匯上演前曾經到過美國康乃狄克州,在百老匯上演後一年亦到過英國倫敦。曾經參予過此劇的演員很多,亦被兩次拍成電影,其中參演過的有如Andrea McArdle、Dorothy Loudon、Ann Reinking、Gary Beach、Bernadette Peters、Guy Stroman、Shelly Burch、Nell Carter、Sutton Foster、Tim Curry等等。此劇一共有兩套後傳"Annie Warbucks"和"Annie II",但皆因為故事不合前題而在百老匯及外百老匯慘淡收場。而重生版因為原本飾Annie的演員是在比賽中選出,卻遭解僱,在不利新聞和毀譽參半的情況下也是匆匆落幕了。無論如何,此劇依然是極得民心而且家傳戶曉的音樂劇。而且每逢聖誕,此劇就像芭蕾舞裡的"胡桃夾子"般,是劇院都樂於上演的音樂劇。

 

故事:

第一幕

("Overture")

1933年,美國正陷於經濟大衰退,一間孤兒院裡,安妮道出自己身世,並幻想她父母的樣子。("Maybe")她們的主管,阿嘉莎對她們並不甚好,孩子們有苦無處訴。("It's the Hard-Knock Life")她出走去找尋父母,途中救了一隻流浪狗,她就管牠叫珊迪。她希冀一個美好的將來。("Tomorrow")

這時失業的情況漸見起色,("We'd Like to Thank You Herbert Hoover")他們被安妮的樂觀吸引,便請她一起開心。警察介入把安妮捉走回孤兒院,珊迪逃走。而阿嘉莎也開始對小女孩極厭煩。("Little Girls")這時富翁奧利佛的祕書葛蕾絲來請一個孤兒去奧利佛家裡短住,而她選擇了安妮,安妮感到開心。("I Think I'm Gonna Like it Here")開頭奧利佛不大滿意葛蕾絲請了個女的回來,後來二人卻漸漸相處好起來,還一同逛街。("N.Y.C.")

葛蕾絲告訴阿嘉莎奧利佛要領養安妮,她離開時撞到了阿嘉莎兄弟魯斯特,而他才剛放監,偕女友莉莉來找阿嘉莎,三人想起以往日子。("Easy Streets")奧利佛向安妮說要領養她,安妮卻哭了起來,奧利佛問其故,安妮卻想著她的親生父母。奧利佛安慰她,並決意幫其尋找生父生母,其僕人和葛蕾絲也向她保證。("You Won't Be an Orphan for Long")

第二幕

這時奧利佛透過廣播巨額尋找安妮生父母,連孤兒院也知道了。("You're Never Fully Dressed Without a Smile") 魯斯特和莉莉聯同阿嘉莎要騙取那獎金。此時奧利佛和安妮來到總統的會議,原本氣氛凝重的情況被安妮使各人都樂觀起來,並一起歌唱明天。("Reprise: Tomorrow")此時奧利佛收到一共有幾百對父母自認為安妮之生父母。而經過審查,無一對符合。奧利佛向安妮訴以深情("Something was Missing"),二人均對對方產生親情。("I Don't Need Anything but You")。

在慶祝奧利佛領養安妮的晚上,眾僕人為安妮高興。("Annie")突然魯斯特"夫婦"出現,並拿出憑証。安妮感失望,而葛蕾絲則對魯斯特稍有印象,而這時總統突然打了個電話來,奧利佛便請他幫助。聖誕,FBI傳來調查結果,安妮之生父母早於多年前逝世,他們亦發現魯斯特、莉莉和阿嘉莎的勾當。他們結果在拿錢當日被拘捕,孤兒們和重新找回來的珊迪一齊來慶祝。("A New Deal for Christmas")

[附加資料: 草稿中還有以下曲目: Apples, We got Annie, Just wait, That's the way it goes, Parents, I've been so happy,全被刪掉了。]

 

紀錄:

1977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原作、最佳曲詞、最佳女主角: Dorothy Loudon (阿嘉莎)、最佳背景、最佳服裝、最佳編舞

1977年Drama Desk獎

最佳原作、最佳編舞、最佳服裝、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Dorothy Loudon (阿嘉莎)、最佳歌詞、最佳音樂劇

1977年紐約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1977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女主角: Dorothy Loudon (阿嘉莎)、最佳背景、最佳新人: Andrea McArdle (安妮)

1977年Theatre World獎

最佳演員: Andrea McArdle (安妮)

1977年格林美獎

最佳原聲

1978年洛杉磯劇評獎

最佳背景

 

唱片:

香港也有原版,我想也有電影原聲。不過原版還附沒公演的歌,算划算。外國一共有四個不知日期的錄音:錄音室版、以色列卡士、德國電影原聲、丹麥卡士;1977年百老匯原裝卡士、1978年倫敦卡士、1979年墨西哥卡士與澳洲卡士、1982年西班牙、阿根廷卡士與電影原聲、1991年挪威卡士、1995年與1997年的錄音卡士、1997年荷蘭卡士、1999年電視卡士及2001年西班牙卡士。

 

觀感:

極力推薦"Tomorrow"一曲。小女主角的歌喉很不錯,其中"It's The Hard-Knock Life"一曲好像還改編了做rap歌哩。在這套音樂劇中光芒四射的始終是小女主角Annie,原卡士中Andrea McArdle的聲線是我聽了那麼多原聲依舊覺得在童聲裡最好的,相比起來電影與其他版本都要遜色不少。現在看來其實故事也沒甚麼特別,老套的劇情:可憐善良的小孤女遇到心地良善的富翁並被其收養,從此二人幸福地生活下去;然而這在美國的而且確是音樂劇要成功的"灰姑娘"公式。尤其在那個非常時期,這套音樂劇更起了激勵人努力上進的作用,當然編劇的Thomas Meehan的搞笑功力也應記一功啦。

 

推薦曲目:

Maybe: 女聲獨唱,很甜美柔和的歌曲,也抒發了人們對夢想的渴求。
Tomorrow: 女聲獨唱,全劇最鼓勵人心的歌曲,亦是人人耳熟能詳的。
I Think I'm Gonna Like it Here: 女聲領唱,除了夾雜多人外舞蹈亦很好看。
N.Y.C.: 男女聲領唱,介紹著紐約大都會的繁華,也意味著這不會倒下。
You're Never Fully Dressed (Without a Smile): 男聲領唱,全劇樂觀主義所在。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77年3月26日 - 1983年1月2日
上演場數: 2377
百老匯複排: 1997年9月21日 - 1997年10月19日
上演場數: 239
電影首映: 1982年5月17日
電視複映: 1999年11月7日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