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一生情 Anna Karenina

資料:

製作人: Circle in the Square

作曲: Daniel Levine

作詞、改編: Peter Kellogg

原作: Leo Tolstoy "Anna Karenina"

背景: James Morgan

服裝: Carrie Robbins

燈光: Mary Jo Dondlinger

聲效: Fox and Peria

髮型: Michael T. Costain

編曲: Peter Matz

舞曲、音樂指導: Nicholas Archer

音樂協調: Seymour "Red" Press

主管: Susan Elrod

製作舞台經理: Wm. Hare

舞台經理: Jack Gianino

戲劇顧問: Nancy Bosco

選角: Judy Henderson, Alycia Aumuller

公關: Maria Somma

發展: Craig Raia

宣傳: The Golden Group

副編舞: Jonathan Cerullo

編舞: Patricia Birch

導演: Theodore Mann

 

簡介:

自"孤星淚"獲得成功之後,人們對"史詩式戲劇在音樂劇舞台上是注定要失敗告終"的定理產生了懷疑,一套套改編自經典史詩式著作的音樂劇先後在百老匯舞台上上演又落演,但當中只有少量的音樂劇真正能夠在百老匯充滿挑戰性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其餘的就像走馬燈般在觀眾身邊擦過,只留下些許痕跡。此劇便是其中之一。在全由Circle in the Square打理之下,此劇在百老匯的旅程可謂非常不利。作曲作詞人在百老匯的經驗是完全沒有,在這一套二人唯一一次在百老匯的作品裡面,他們受到的批評前所未有。評論對此劇的音樂、歌詞和劇本都予以毫不留情的批評,並指出那是全劇最失敗的地方。除了他們之外,老牌編曲Peter Matz亦備受質疑其能力。

其餘的東西來講,此劇的評論卻是一致地稱好的。服裝、背景和燈光認為可以有效地襯托出一個俄羅斯風格的舞台環境,而不論是導演還是編舞,都受到了不錯的評價。然而,舞台作品並不止局限於創作人員及製作人員,場地的配合亦非常重要。有指此劇在Circle in the Square劇院上演並不適合,原因是其建築架構並不適合這類型的劇目。結果此劇上演僅一個月多些便在百老匯下檔,而原聲卻在十四年後才出現,演員卻只剩下兩個有份在錄音出現。有份參予此劇的有:Ann Crumb、John Cunningham、Scott Wentworth、Brian d'Arcy James、Kerry Butler、Gregg Edelman、Melissa Errico、Jeff McCarthy、Marc Kudisch、Jerry Lanning、Garbiel Barre等。

 

故事:

第一幕

1870年俄羅斯,已婚婦人安娜前往探訪弟弟史提化("Journey to Moscow"),在途中他還上了英俊的弗朗斯基伯爵,在同一架火車上的還有知識分子干斯坦丁。干斯坦丁向史提化指自己愛上了史提化妻子多莉之妹姬蒂,史提化卻指干斯坦丁有一個對手,那便是弗朗斯基。安娜知道史提化背多莉在外面鬼混消息走漏,對之不大滿意,史提化卻指那是上天生成,難以改變。("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Love")姬蒂對此卻顯得惶恐,("How Awful")並拒絕了干斯坦丁的求婚。("Would You?")此時史提化和弗朗斯基亦來到,安娜安撫多莉成功,史提化進去見她之時四人交談。("In a Room")

一星期之後安娜在火車站上重遇弗朗斯基,("Snowstorm Scene")並得知他特意跟蹤她,便將他斥退。回到家裡她見回其較年老的丈夫卡列連和兒子沙俄札,卻有一股失落。("Nothing Has Changed")干斯坦丁回到自己的地方發誓忘掉姬蒂,("I Shall Work")姬蒂另一邊廂卻後悔了。("How Many Men?")另一邊廂安娜卻屢次在社交場合上遇上弗朗斯基,並對之漸產好感。("We Were Dancing")卡倫連和安娜的關係轉差,("Karenin's List")在一次鬧翻之後安娜憤而去到弗朗斯基的公寓,並跟之表達愛意。("Waiting For You")

第二幕

過了幾個月之後,安娜已經懷孕,卻因不想離開兒子而留在卡倫連家裡。終於他們幽會被早已知情的卡倫連撞破,("This Can't Go On")最終他決定跟安娜離婚。史提化去探訪干斯坦丁,並告訴他姬蒂依然未有人追求得手,暗示他再次求婚,干斯坦丁卻不為所動("That Will Serve Her Right")。在意大利安娜生下了安妮,卻對沙俄札思念日增,而她亦感到弗朗斯基開始對她感厭倦。("Everything's FIne")回到莫斯科,干斯坦丁結果還是去了向姬蒂求婚,而這次她終於答應了。("Would You? Reprise")

姬蒂把消息知會安娜,("I Never Dreamed")這使她更為低落。沙俄札十歲生日那一天安娜回去發現一個比以前態度軟化的卡倫連,("Only at Night")然而他不肯放棄兒子的撫養權,更說服了安娜沙俄札跟著她一定不會比留在俄羅斯好。安娜回到火車站上,充滿哀傷,("Finale")有了決定的她臨死前再次想起沙俄札("Seryozha"),然後在火車快要到站時她縱身一躍......最後弗朗斯基在自願踏上不歸的戰士旅途前跟史提化道別,("Epilogue")相對應的,則是干斯坦丁和已懷孕的姬蒂的幸福場面。

 

紀錄:

/

 

唱片:

共有2006年出的錄音室版及日本版兩個版本,香港前者有售。

 

觀感:

原本筆者並沒有打算去買一隻幾若銷聲匿跡十五年,名字毫不響亮的音樂劇回來的,然而好在這個世界有人發明了網上試聽這個服務。那隻錄音版本的歌曲大都經過重新編曲,感覺非常不錯,究竟當年為何被指差勁現下看來是不得而知了。就音樂來講並不是沒有好歌,但就是難以令人一聽難忘。至於歌詞亦有同樣問題,感覺上都沒有甚麼新意和聰明之處。有指此劇把干斯坦丁由一個頗重要的人物變得純為喜劇用途;不過,舞蹈和服裝方面都是令人感到滿意的。另外,此劇對每一個演員的要求都不低,要演亦頗有難度喔。

 

推薦曲目: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Love: 男女合唱,全劇唯一一個歌詞上有多少出色之處的曲子,亦是全劇最為劇評受落的歌曲,對答型曲子。
In a Room: 四人男女合唱,同樣是對答型曲子,在劇目裡面有一點喜劇作用,諷刺性不錯。
I'm Lost: 女聲獨唱,角色探索型歌曲,溫柔凄酸旋律亦算悅耳,適合拿出來獨唱。
That Will Serve Her Right: 男聲獨唱,對男聲要求頗高的角色炫示曲,喜劇性挺高的一首曲子。
I Never Dreamed: 女聲合唱,同一首歌顯出兩個女性非常不一樣的處境的角色探索型歌曲,適合拿出來演唱,難度亦高。
Seryozha: 女聲獨唱,凄美而孤單的一首哀歌,對女角能否把感情放在裡面的考驗不小。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92年8月26日 - 1992年10月4日
上演場數: 46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