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影雜:談薛尼鮑迪 - Kent &Ben..

Kent:薛尼鮑迪(Sidney Poitier),一個有天份、英俊挺拔、氣宇軒昂、眾所公認的Hollywood第一個黑人明星。其先世是巴哈馬裔的移民,1924年出生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父親是貧窮的農夫,15歲時到紐約依附兄長,早期在美國黑人戲劇協會的舞台磨練一些演出經驗,於1950年以26歲的年紀踏入電影界,處女作是大製片家柴納克(Darryl F. Zanuck) 製作,名導約瑟夫曼基維茲(Joseph L. Mankiewicz)導演的”無路可走. No Way Out”,他在片中飾演一個醫生。從影前面幾年雖都飾演一些配角角色,但其演技泰半會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較有名的莫過1955年由Glenn Ford主演的黑板森林(The Blackboard Jungle)。開始得到國際囑目是1958年他與Tony Curtis雙雙因逃獄驚魂(The Defiant Ones)獲得Oscar最佳男主角提名,此片他飾演的黑人逃犯角色,鋒芒不輸給合演的Curtis,後者當時已是走紅影壇的紅小生。1960年代,他獨樹一格的表演才華與黑人演員背景,附隨著當時的熱門的美國黑白種族意識衝突問題,由他擔綱主角拍攝出的幾部膾炙人口的影片,例如:再生緣(A Patch of Blue,1965)、惡夜追緝令(In the Heat of the Night,1967)、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及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1967)等。70年代以後他開始嘗試為一些商業娛樂片子擔任導演、編劇,但不時仍在銀幕中演出,如1988年在Shoot to Kill中飾演警探,上山下海追逐暴徒,身手仍很俐落。特別一提的是1991年回到種族對立話題上,他在平等的隔離(Separate but Equal)電視影片中,飾演一位捍衛黑人人權的律師與Burt Lancaster演出了一齣令人難忘的法庭對手戲。

Ben:Sidney Poitier之所以偉大,在於他成功打入了白人當道的好萊塢電影界,在此之前好萊塢的黑人角色常是一些歹角、被取笑的對象,或是忠心耿耿的僕人、神父,總之,難得有機會在影片中擔當重角,甚至有些黑人角色還由白人化?扮演呢;黑人其實也有自己的電影業,也屬於黑人的製片公司,但基本上都是專拍給黑人看,白人完全不會去接觸這些電影的,黑人電影和好萊塢幾乎是不相干的兩個世界,黑人演員也只有在這些電影裡有機會擔任主角…

因此去年奧斯卡將終身成就獎授與Sidney Poitier,是一個十分合理的作法,正因為Sidney Poitier的出現,讓黑人演員相信自己也有機會打進好萊塢,其後才有琥碧戈珀、丹低華盛頓、威爾史密斯等黑人巨星的出現;同時,Sidney Poitier也扭轉了白人對黑人的既定印象,以往黑人角色在銀幕上都是比較粗俗、搞笑的,但Sidney Poitier卻在銀幕上展現了優雅的紳士風采,其實,Sidney Poitier如同多數的黑人一樣,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童年的生長也很艱苦,和日後在銀幕上展現的形象有一些差距…

不過說起來,Sidney Poitier很少在電影裡談戀愛,即使有,也只是像《誰來晚餐》這樣正經八百的演出,風花雪月和他似乎是絕緣體,他扮演的角色還是以警探、教師…等一些正派人物為主,儘管仍然是一線主角,但相比之下,好萊塢還有這麼一點種族不公!!!但不可否認,他仍然是相當偉大的…

Kent:我日前向美國訂了一張Sidney Poitier主演的Lilies of the Field(流浪漢)DVD到了,Poitier是一個夠資格列入演員區的人物,雖然他是一個黑人演員,我想很多人會喜歡他,別把他省略了。

電影”流浪漢”的原名 Lilies of the Field,是有典故出處的,見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八節到三十節,告誡人不必自尋煩惱,田野的百合難道不是自然生長?片名點出戲的題義。電影的情節到教堂建成時,五位德國修女認為是來自上天恩賜,而鮑迪的流浪漢認為是人力勝天,前者的唯神論與後者的自我人生哲學,在片中相映成趣,旨都在歌頌率性而順應自然。Ralph Nelson的導演手法著重於樸素和清純的喜劇格調,使整個片子的調子充滿靈潔的情趣,是部不可多得的低成本小品電影。有人說鮑迪之能得獎,與他的黑人背景映襯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但他在片中的表現,流暢自然,收放自如,獲獎並不意外。

這部片子台港等地都還沒發行,只有一區的DVD可看。

 

回專欄特輯

本文版源自本站留言版,版權為作者所有,勿私行轉載,謝謝





Top of Page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