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美國夢-曉曉

影片《Breakfast at Tiffany's/第凡內早餐》是根據曾因《冷血》一書而蜚聲文壇的著名的美國南方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的暢銷小說改編攝製的。這部著名的影片被譽?是“60年代最成功的喜劇”之一,“描寫紐約生活的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在布萊克.愛德華茲拍攝的這部高雅而又風格獨特的社會諷刺和苦樂參半的愛情故事中,奧黛麗.赫本成功的演繹了一個追逐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迷惘的姑娘,在紐約的社交圈中差點兒被無辜地毀掉了。這個來自德州的女子雖然在紐約的交際場上遊刃有餘,卻又保存著善良的本質,對所謂的紐約夢若即若離,帶分超然的嘲諷。正如影片所要傳達,所要闡述的情感方式,它不是兇狠的,不是感傷的,不是道德義憤的,也不是隨性而?的,而是嘲諷的---它滲透於整部影片的始終,是影片的靈魂。

霍莉.戈萊特麗經歷著人生的顛簸流離,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渴求屬於自己的“理想的歸宿”。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物欲橫流的紐約社會中,她的夢想一個接著一個的破滅消遁了。她的人性是矛盾的,既純潔善良,但時常又近乎輕佻虛榮。她誠篤情癡,但又多愁善變。她既祈望未來卻又回顧退縮。赫本在表演時,並沒有將她本人的風度,氣質強加于霍莉身上,也沒有把霍莉演成一個風騷,一無是處的女人。她所塑造的霍莉性格飽滿可信,魯莽,稚氣,而又脆弱,開創了60年代電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

1961年,當派拉蒙電影公司拍攝此片時,杜魯門.卡波特曾希望?用瑪麗蓮.夢露來擔當女主角,但派拉蒙不願增大拍攝投入向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借用夢露,最後拍板決定讓赫本扮演女主人公霍莉.戈萊特麗。赫本起初曾以“恐怕自己不是真正適合這個角色的演員”婉拒,但因自己與派拉蒙合約在身,況且她也想通過飾演個性迥異的人物來證明自己的演技,經過考慮,她接受了片約。這部影片獲得了全球性的成功,被一般的文化人所喜愛。《華盛頓郵報》曾經報道,有幾個大學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達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種擺不掉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們拉到電影院去看---霍莉.戈萊特麗”。影片中的插曲《月河》更是廣?流傳,經久不衰,前不久還入選?“二十世紀最經典歌曲”。今日,紐約有家餐廳影院,每周日固定節目,就是這部《Breakfast at Tiffany's》。

相關討論:

___7.2004

回專欄特輯

本文版源自本站留言版,版權為作者所有,勿私行轉載,謝謝





Top of Page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