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舊金山/三蕃市大地震 (San Francisco)

發行:
1936 - USA - 116 min. -MGM B&W,Colorized
導演:W.S. Van Dyke
(范戴克)
演員:
Clark Gable
(克拉克蓋博/奇勒基保)
Jeanette MacDonald
Spencer Tracy
Jack Holt
Jessie Ralp


內容介紹

本片以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為背景……


版主私人評價★★★★
版主感想:
本片由W.S. Van Dyke執導,是30年代中期的巨資昂貴影片,上半部穿插競選、音樂、歌劇的豐富情節,下半部則集合歷史大地震的重現,是一部充滿藝術性的卓越電影。

主要人物有偉大的Hollywood巨星Clark Gable跟Spencer Tracy搭檔,Gable飾Blackie Norton是個玩事不恭的無神論者,他經營是一家盛名遠揚的夜總會,是舊金山一位受市民熟悉的人物,準備參政,Tim Mullin (Spencer Tracy)是個沉著的神父,是Norton從小結識的好友。

主要劇情講述牧師的女兒,女主角 Mary Blake(Jeanette MacDonald),來到舊金山卻因挨餓而投靠Norton的夜總會,她有一張好嗓子,想要在歌劇院尋找發展,愛情就在Norton和Mary的爭端之間展開,加插了Norton和歌劇院老闆 Jack Burley (Jack Holt)之間的兢爭,Norton雖是影片的英雄,但他頻繁地以反英雄之姿拒絕讓Mary向歌劇界邁進,並以合約之限不許她到Burley的歌劇院,不過他跟Burley在商業與政治上的競爭只是其一因素,更私人的意圖是他們都愛Mary…。但我注意到,Mary對Norton的吸引是稍微難以相信的,兩人根本沒有化學作用,無論外貌與性格上,享樂主義的Norton為何會愛上呆板的Mary真是天知曉。

較有意思的反而是Norton跟神父Tim(Spencer Tracy)之間的深厚感情,Tracy的戲份較小卻是重要的角色,Tim是個像父親般的人物,他以第三者的正義與道德觀觀看三人的追逐,用心去支持一片混亂的Mary,Tracy的表現毫無疑問地使他得到第一個oscar提名最佳男主角。

不過Clark Gable的表現也相當立體優秀,Norton應該是Gable最有可能獲得影帝的角色,但他沒有得到,當時他並不討MGM巨頭Mayer的歡心。

較喜歡Jeanette MacDonald在劉別謙的Merry Widow(風流寡婦)中嬌媚的樣子,但Jeanette在本片裡的表現顯示了她能勝任一部音樂影片(當然Gable跟Tracy都不是歌手),她在片中獻唱的主題歌San Francisco也傳頒一時,成為城市的標題歌曲,十分耐聽

影片於結尾二十分鐘重現了一件重大歷史,1906年4月19日發生在美國舊金山的毀滅性大地震,這件事導致整個海灣地區燒成灰燼,近千人被火燒死或被砸死,軍方為了阻止火焰蔓延,城市的商業區已經成了一片廢墟,損失慘重。其實除去地震本身就有很完整的劇情,但最佳的觀看原因還是因為有地震埸面……。

個人覺得這是影片一個頗為礙眼的缺點,總覺得地震的發生與基本劇情可以分開兩部影片!因為它們牽連不大,伏線不夠,以現成近似的例子來說,近年那部“珍珠港”為何會被罵聲不絕?因為很多人僅對那二十分鐘轟炸埸面有興趣,雖然這部片的基本劇情比起“珍珠港”那段俗套愛情可觀,只是地震埸面也太望穿秋水了,一心要看“火燒舊金山”的人也許就會嫌悶,即使顯然是生產成本的問題,但我覺得還不如省掉那兩幕貴重的歌劇場面(Faust和La Traviata) 。

但於1936年而言,影片的傑出在展示了精采驚人的特技效果,於沒有現代技術可利用的情況下,拍出那些火焰與爆裂場面,令人印象深刻,如果那時Oscar有特技效果獎,那影片肯定會贏取它,至於影片結尾所有人歡悅地共唱軍歌的盛大埸面,也許能讓美國人看得淚花四濺。

稍微吐糟一下,根據史實記載,大地震發生在凌晨五時,但影片明顯展露那是在天空明亮的時間拍下的,雖然那時要展示黑暗的況狀比較難。

奧斯卡記錄:1936年最佳配樂
提名最佳男主角(Spencer Tracy)、助導、導演、電影、原著

___mac(20.3.2006)

回舊時代影雜



Top of Page
sign my guest book

All Word Copyright (c) 2002 -2006。本頁所有文字版權所有,非經同意勿任意轉載。老人痴影症All Rights Reserved.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