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遊記

 

 

2005 01 04 (Tue)  離開印尼,飛去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KL

今早乘計程車去機場,結果嚇了一跳,沒有Air Asia 的櫃台。後來才知道它是借別家航空公司的,時間未到,無人辦公。Check in 時我要求一個走道位,可是那位小姐說沒有劃位,我還以為聽錯。隨便坐?

 

起飛時已快接近中午了,我想應該有中餐吃了,誰知連茶水都要自費(6 RM)。約2小時40分鐘的航程到達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KL)。拿了行李,過了海關,馬上去Burger King 啃了幾個漢堡。再看看自己剛買的車票,還有一個多小時才開車,心想去退票,然後轉乘火車進市區。誰知票員說還有5分鐘就開車,原來水與KL有一個小時的時差,該死的航空公司居然降落時沒有宣佈。

 

巴士去到Chan Sow Lin站,轉乘 輕軌,在車站內見到周星馳的新片廣告:功夫,決定今晚去看。入住唐人街的Travelers Moon Lodge,是Lonely Planet介紹,說甚麼又大又好,誰知的要命,廁所/浴室又漏水,而且不只是一間漏,而是全部三間都漏。既來之、則安之。

 

跟著四處打聽電影院的位置,問到在KLCC那裡有電影院。於是飯都沒吃就跑去看電影這部又是一部經典之作,故事佈局新鮮,還有些粵語長片的味道,而且有笑有淚,看完之後非常滿意。出奇地全院沒有手機響,這在香港和中國大陸都是不可能發生的。

 

回到住處,忽然見到房間牆上有隻小蟲在蠕動,開始還以為是小強,看清楚一點,原來是床,這下子不得了,難道要重演2002在法國諾曼第時的人大戰?睡前趕緊擦好防蟲膏,結果不出我所料,每隔十多分鐘就要爬起來清理子,一共打死四十多隻,其中不少還有血的,可是自己好像並沒有怎樣被咬,不過不管如何,天一亮就搬。

 

 

2005 01 05 (Wed) 遊吉隆坡,見老朋友

一夜無眠,六點天未亮就跑出去找旅館,走了幾個街口就找到一間頗為乾淨,但是卻沒有洗衣服務的唐城酒店。於是洗衣服仍叫Travelers Moon Lodge幫忙,住就免談了。

 

去到新住處,重覆檢查,果然帶來一些床,背包裡、雨傘裡都有,真是可怕,花了很多時間清理。

 

早上,去了雙子星塔(452),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築,雖然它不是最高的建築,可是它是最高的雙塔建築,它座落於KL市中心(KLCC),此塔由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出資建造,於九十年代中期完成。自此以後,它就成為KL地標和最熱門的旅遊點,建築師是美國的Cesar Pelli,他的設計是來自伊斯蘭的幾何圖案,代表團結一致、融洽、穩定和合理性。

 

我們可以上到天橋,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KL市,這裡是免費參觀的,可是每天都有人數的限制,所以一定要早來。有一個導遊告訴我們,前一陣子的印尼地震,這座大樓移動了幾英吋,他們要暫時關閉。

 

中午,和我以前的商業夥伴Ten Cate公司的Chris Lawson和余德榮一起吃飯,我以前在香港工作時是賣他們的產品(排水和土工布)到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我們去了文華酒店裡的一家日本料理,他們點了很多東西,我們聊起以前的陳年往事和一些未來的計劃。這頓飯當然是他們請客啦!這個世界上是有免費午餐的。

 

飯後,他們把我送到伊斯蘭美術博物館附近,可是我走錯路了,去了警察博物館,由於是免費的,進去看看也無妨。裡面有很多資料是我感興趣的,使我瞭解到有關六十年代馬共暴亂的一些事情。

 

KL的伊斯蘭美術博物館是我看過最大的一個,展品豐富,有珠寶、兵器和盔甲、織布、錢幣、陶瓷和畫。其中一個有趣的展示是清真寺的建築,介紹了清真寺的組成和世界上有名清真寺的特色和區別。

 

新發現:

你可知道全世界最高的十幢大樓裡,香港了三個?

你可知道台北101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樓(509)?

 

 

2005 01 06 (Thu) 去蝙蝠洞和博物館

KL40分鐘巴士就到了蝙蝠洞,它是一個熱門的旅遊點,有一個很大的石灰岩洞,裡面有一個印度教的神殿,你要走273級梯級才能到洞口。每年這裡有超過一百萬人來這裡朝聖。這裡有語音導播,可以聽到很多印度教的故事。

 

在這裡碰到一團中國大陸來的遊客,他們一直在聊他們買了多少珠寶和鑽石。了不起,他們真有錢,我在考慮明天車票的問題,他們在考慮這幾天還要買多少珠寶。

 

回到中國城吃中飯,去了一家海南雞飯館,他們強調還在用1938年的秘方。的確很好吃。飯後,去了國家博物館,馬來西亞的確是一個多文化、多民族的國家,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原居民等等,博物館裡展示了他們的文化和習俗。

 

國家博物館的旁邊就是海事考古博物館,由於天氣、人為失誤和暗礁,很多船在馬六甲海峽沉沒,這個博物館展示了船中所打撈的東西,還有介紹他們怎樣去找這些船。

 

晚上,和余德榮和他的家人一起共進晚餐,這個世界上不止有免費午餐,還有免費晚餐。後來他太太的弟弟也來了,聽我這個800日環遊世界的偉大計劃。

 

 

2005 01 07 (Fri) 金馬倫高地(Cameron Highland),遇到一個海嘯生還者

本來我想在KL多住一天,可是已買好的車票巴士公司不讓改,只好起程去金馬倫高地,這裡有森林遊和很多茶園可以參觀。

 

車程4.5個小時到了一個寧靜的小鎮Tanah Rata,它位於海拔1,500 的山區,四周都被叢林所包圍。入住Father’s Guest House,一個單人房只是RM20 (HK40) ,廁所、浴室共用,對我來說無所謂,最主要是便宜。此旅舍頗乾淨,而且職員都很友善,前台的小妹是一個印度人,長得很像Sandra Bullock,我稱她做印度的Sandra Bullock

 

此旅舍是由Lonely PlanetLets Go,因此這裡有很多西方的背包客,至少30多人,是我此行中見到背包客最多的一次,大多數是從英國來的。我發現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來馬來西亞的大都是英國人,去印尼的大都是荷蘭人,不知是否是殖民地情意結?因為馬來西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而印尼曾是荷蘭的殖民地,預計我二月份去越南時會碰到很多法國人。

 

在山區的天氣是無法預測的,早上還是陽光普照,下午卻下起了暴雨,我決定留在旅舍看看書、寫點東西。坐我對面的是一個英國長大的印度人,他的名字叫Ummit,他祖父從印度移民去肯雅,後來他爸爸從肯雅移民到倫敦,他還有親戚在肯雅,而他的姐姐們都在肯雅出生。

 

他告訴我海嘯時他在布吉島,嘩!他是海嘯的幸存者之一,他當時在布吉以南12公里Raya Yai島上,所幸他住在島的另一邊,海嘯的浪沒有打過山頭,島上以西都被掃平了,海浪大約10高,從海灘往內50010高的範圍的所有東西都不見了,所有的小屋和餐廳都不見了。他真是幸運,更神奇的是他父母當時也正在斯里蘭卡旅遊,也躲過了,一點傷都沒有。你能想信嗎?

 

更有趣的是此人是一個電視台的導播,和我妹妹的工作一樣,他是讀新聞系的,也跟我妹妹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回到家他從來不講他的工作,而我妹妹則是一到家總是不停地講電視台的事情。他把工作辭掉,打算旅行一年,現在已經進行了一半了。

 

 

2005 01 08 (Sat) 叢林遊和參觀茶園

和六個人一起去叢林遊,所走的路在地圖上是找不到的,所以我們顧了一個導遊,導遊的名字叫Cali,是一個馬藉印度人,他是一個在這裡長大的退休銀行家,除了有很重的印度口音外,他還算是一個不錯的導遊,很有經驗,懂得很多植物。

 

第一段很好走,走的路有一層約半米厚的植物分解物(葉子和根),就好像走在地毯上似的,很軟、很舒服,跟以前登山不同。

 

導遊介紹了很多有趣的植物,例如:蕨類植物(或稱為羊齒類植物)、含羞草、豬籠草(又稱森林避孕套、食肉草、捕蟲草)、唇膏花、攀藤植物、藤杖和一些藥用植物,還看到一些白蟻巢,Cali又告訴我們白蟻怎樣建們的巢,由於白蟻的數目仍然有限,因此不會對森林造成太大的影響。此外,這裡也有一些吃白蟻的箭豬。

 

中午,我們去到一個茶園,只能參觀茶樹,但不能去參觀做茶的廠房,我們看到茶農們用大剪刀剪茶葉,他們不是用手摘的。有時他們還用剪茶葉機,因為他們將來也要把茶葉弄碎裝在茶包裡,所以茶葉的形狀並不重要。這裡生產的都是紅茶,可是我不是喜歡喝紅茶的人,所以我沒有買,只是在那裡喝了一杯。

 

多久,天開始下起大雨,即使是我的Gore-tex外套也擋不住,全身都濕透了。在外面是下大雨,裡面出大汗。雖然天氣不太好,不過森林之行還是很有意思的。

 

 

2005 01 09 (Sun) 登上Bringchang山,看青苔森林

Brinchang 山(2,032)是金馬倫高地中最高的山峰,它出名不但是因為其高度,也是因為它的青苔森林。

 

我們一共七人,再加上導遊,開著Land Rover四驅車去Bringchang山,其中有兩人從英國的Yorkshire來、兩個瑞典小妹妹和一對法國夫婦。導遊Kumar也是一個馬藉印度人,自小在華人社區長大,所以會講一些廣東話和普通話,使我有點兒驚訝。有時他的面部表情很像Will Smith,所以我稱他做Kumar Smith。他很喜歡Land Rover,他可以不停地講Land Rover,他說最好的型號是6473年的,那是為英國陸軍而生產的,馬力大而且容易維修。

 

車子開到沒法再走了,我們就開始下車步行,山頂上都被霧所籠罩。據說這裡只有30%的日子是有晴天的。坡很陡,步道上有很多沼澤,而且很泥濘,我們時常要抓著樹幹才能前進,用爬的多過用走的,我們的鞋子和褲子都濕了,而且都沾滿了泥巴。有些地方,泥很,可以把鞋子都黏住。我們都沒有想像會是這種情況的,那些女孩子一邊走,一邊尖叫,我們也幫不了他們,因為我們都自顧不遐。

 

有趣的是這個森林被青苔所覆蓋,到處都是,如果你輕輕用手按一下那些青苔,會有水擠出來,青苔能保住很多水份。雖然登上頂峰不是很遠,可是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之後,我們一致認為這是其中之一最難爬的山。

 

跟著我們去了一個原居民的村莊,Kumar介紹他們日常生活習俗,那些植物可以作為藥用,那些用作毒藥,毒藥就放在吹箭箭頭上以用作打獵之用,在他們住的周邊,至少有十幾種有毒植物。

 

其中一個女子Claire邀請我到英國去,她打算200511月去登珠穆朗瑪峰。我說我們應保持聯系,屆時可以一齊去。

 

新發現:

你可知道金馬倫高地有超過5,000Land Rover吉普車?這是在單一地區內最高百份比紀錄。

 

 

2005 01 10 (Mon) 離開金馬倫高地,前往檳城

本來想打一場高爾夫球才離開,這裡打球比蘇州便宜一半,可是這裡整個地區自昨天下午就停水,不能洗澡,沒水洗我的鞋子和褲子,也沒有水刷牙洗臉,還是早一點離開吧。大約六個小時的車程,中途停了一陣保,保被譽為百萬富翁之城,可是就旅遊點來說,到沒有甚麼可看的。

 

檳城是一個島而僑治城就是其最重要的城市。此城是英國人在馬來西亞最早的居住地,比馬六甲和新加坡還要早。據說國父孫中山就是在檳城僑治城的其中之一咖啡館策劃1911年的革命,但我對此有點保留。

 

入住僑治城唐人街裡的Love Lane旅舍,走在僑治城佛回到六十年代,像是在九龍佐敦至旺角的上海街一帶,但是上海街是線性的,只有一條街,而這裡整個地區都是,很有懷舊的感覺,似乎時間走得特別慢。街道兩旁都是兩層的樓房,上層住人,下層作為店鋪。除此之外,這裡有很多殖民地時代的建築,非常漂亮,在這裡你還可以找到三輪車。

 

雖然有眾多懷舊的建築,但是整個城市並不落後,高速網吧到處都是,而且步行15分鐘,就有一個六層高的大型購物中心,有電影院和食肆

 

 

2005 01 11 (Tue) 遊博物館

早上去了檳城博物館和美術館,由展示的資料顯示,在1819世紀時,人們已經從緬甸、美國、日本、印度、中國、爪哇、阿拉伯、歐洲、英國來到此地,他們來到這裡找工作、經商、找尋新的機會,後來更定居下來,似乎他們都能和諧地住在這片土地上。

 

後來去了Cornwallis堡,這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第一個軍事和行政基地,不管他們說了多少好聽的故事,大家別忘記,就是這家公司賣鴉片給滿清時的中國人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人民。

 

 

2005 01 12 (Wed) 遊檳城島

參加了一個檳城一日遊的旅行團,連我還有兩個英藉日本人和一個荷蘭人,導遊Jimmy是台灣人,定居檳城已有30多年了。

 

我們沿著檳城的海岸公路行駛,我們又停到我昨天去的Cornwallis堡,現在此堡由一個私人公司管理,Jimmy介紹老板的女兒Needa給我們認識,她是一個很漂亮的馬來人。

 

後來我們去到緬甸式的佛寺和泰國式的佛寺,兩者有何分別?除了建築之外,我看不出任何分別。隨後,我們去到一個漁村,這裡也是海嘯的受災地,現在每天仍有幾噸垃圾沖到岸邊,他們每天都要清理。

 

我們開車繼續往山上走,去參觀一些果園,可惜現在不是季節,否則我們可以自己採摘水果。這裡的水果有:蓮、大樹蘿、香蕉、木瓜、李子、蓮霧、奇異果等等,即使是蓮,也有四個不同的品種。

 

我們又去了鄭和廟、蛇廟和觀音廟,而最後一站是檳城山,我們坐纜車上山,跟香港的纜車很相似,但是這裡的比較長,而且中途還要換車,大約花了半小時才上到山頂。在山頂,可以看到整個僑治城的全景,還可以看到連接Butterworth的大橋。

 

晚上,乘坐21:00的巴士去Kota Bahru,在那裡轉乘6:10的火車去Gemas。此段就是出名的叢林鐵路,聽起來都過癮。

 

 

2005 01 13 (Thu) 叢林鐵路,你所看到的就是樹、樹和樹

早上4:00到達Kota Bahru,只有幾部計程車在等客,我選了一部叫他載我去Wakaf Baharu的火車站,車站裡個人都沒有,真有點兒可怕。

 

到了5:00,慢慢開始有點人,碰到兩個澳洲女子和兩個阿拉斯加來的美國人NeilTeddy,他們是我1994年離開阿拉斯加以後,第二和三個見到的阿拉斯加人。第一個是我在200311月在約旦Petra遇到的。Neil是一個船長,夏天時在Valdez一)幫漁業及遊戲部工作,冬天時則四處去旅行。有時,阿拉斯加人的生活的確令人羨慕,一年只工作四個月。

 

火車6:10開行,天仍然黑,甚麼都看不見。太陽出來後,才發覺我們完全埋沒在綠色的森林之中,你所看到的就是樹、樹和樹,你所看到的顏色就是淺綠、綠和深綠,可是卻看不到任何生物,幾個小時後,就會覺得悶了。車廂很,到處都是蟑螂,原以為是空調車,結果空調壞了,只有幾把小風扇,還不是每把都能動,也不能開窗,裡面是又悶又熱。窗戶也得不得了,根本無法照相。

 

偶然會經過些小村莊,有些被三周前的洪水破壞的頗為厲害,那是一個20年一遇的洪水,即使在火車上,我們都能看到洪水留下的水位線,有些地方更達到四米高。

 

20:15才到Gemas,沒想到在車上花了13個小時。到站後,已經天黑,也沒有巴士行駛,坐計程車去馬六甲的話要RM200,我決定在此鎮住一晚,明天才走。

 

註一

Valdez是阿拉斯加南部威廉王子灣的一個小城,在1964年,這裡發生了歷史上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地震,引發的海嘯,把整個城市都淹沒了,後來人們在附近另一處地方重建此城1991年,歷史上最嚴重的油船漏油事件在這裡發生,艾克森石油公司的油輪Valdez號的船長喝醉酒了,把船撞到暗礁去了。即使是14年後的今天,野生動物的數目還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水平。Valdez也是在阿拉斯加輸油管的終站,是一個天然不凍港。

 

 

2005 01 14 (Fri) 前往馬六甲,鄭和於1405年在此登陸

乘坐一部Benz巴士去Tampin,然後換車去馬六甲,途中看到很多棕櫚樹,非常漂亮。昨天有叢林鐵路,今天有棕櫚公路,而坐巴士卻比火車舒服得多了,好東西都不會太長久,不到一小時就到了Tampin。巴士上只有五位乘客,但是卻不同時來了兩位票稽查員,這個巴士公司怎能生存啊?

 

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曾於1405年來到馬六甲,帶來了明朝皇帝的禮品,他不但來到馬六甲,而且去到印度和非洲東岸。最近,有一位退休的英國海軍軍官說他曾去到美洲,而且比哥倫布還要早65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話,可以看這本書“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America” written by Gavin Menzies   這本書是我在阿拉斯加時的一個導師介紹的,他以前是阿拉斯加地質調查所水資源部的頭頭。

 

 

2005 01 15 (Sat) 六甲,博物館日

六甲有很多博物館,而且大都集中在聖保祿山附近,例如,歷史博物館、文學博物館、馬六甲NMNO博物館、海事博物館、Baba Nyonya博物館、皇宮博物館、伊斯蘭博物館,還有永恆美麗博物館等等。大部份的博物館都不大,所以一天之內可以全部看完,而且門票也不貴,由RM15

 

在歷史博物館,每逢星期六、日早上10:30有一個英語導遊團,我有幸地趕上了。導遊Desmond知識淵博,告訴我很多馬六甲的歷史,此博物館是荷蘭人在東方蓋的,而仍保存下來的最老建築叫做Stathays。在1650年代,這裡是總督府,旁邊的基督教堂也是由荷蘭人於1753年建的。

 

此大樓於1980年改建成博物館,當他們進行修復工程時,發現大樓下面有一個排水系統。在17世紀來說,荷蘭人的這種設計的確是很聰明和衛生的。

 

博物館裡除了展示馬六甲的歷史外,還有一個鄭和的展廳,這裡記錄著他的七次旅程,來到東南亞、印度和非洲,每次他的船隊有41307艘船不等,船員每次有兩萬七千到三萬人。他們也拿哥倫布和麥哲倫做比較,哥倫布和麥哲倫兩者都大約只有四艘船,船員大約有一百至兩百人。難怪有人認為鄭和能到美洲和北歐去。

 

六甲的貿易黃金歲月是在1516世紀,當時每天有兩千艘船停泊在碼頭,有84種語言在使用,人們從阿拉伯(波斯)、印度、菲律賓、暹羅等國來到這裡進行易貨貿易。馬六甲曾經被葡萄牙人統治、後來被荷蘭人統治,最後被英國人統治。從建築上也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現象和故事,例如聖保祿教堂,葡萄牙人蓋的時候是一個天主教教堂,荷蘭人統治的時候,把它改成一個基督教教堂,英國人統治的時候,卻把它改成了一個軍火庫。

 

還記得那個海嘯生還者Ummit?我今天又碰到他了,我在Coffee Bean喝咖啡時他就站在我前面。我離開金馬倫高地後,去了檳城、Kota BahruGemasTampin和馬六甲,而他就去了吉隆坡,然後來了馬六甲。真巧!我下一站去新加坡,而他會在此留幾天,然後去新加坡、印尼的峇里島。

 

新發現:

你可知道鄭和是在雲南省的昆陽出生?你知道他是一個伊斯蘭教徒?有趣吧!一個明朝的海軍大臣居然不信佛教。你可知道在南京、倉和昆明都有鄭和的紀念館?

 

 

2005 01 16 (Sun) 新加坡,見一些老朋友

早上很早就醒了,房間裡有很多蚊子,沒法睡。雖然我打死了幾個,可是們是不斷地進攻,連防蟲膏都不怕,我數了一下,手上腳上一共有50多個包。你能想信嗎?不過不是全都在這裡咬的,有些是在KL、有些是在檳城、有些是在叢林鐵路的火車上。入住廉價旅館就要付出一些代價,除了付房租外,還要捐點血

 

離開馬六甲,乘坐巴士去Johor Bahru,然後從Johor Bahru去新加坡。從Johor Bahru到新加坡,就像從羅湖到九龍似的。過了馬來西亞邊境,過河(Johor海峽),然後進入新加坡境。我來新加坡的原因主要探望兩位朋友,我在CETCO公司的舊同事Francis和一位日本朋友高橋

 

到了新加坡,我打電話給我的朋友,他叫我住他們家,那當然好啦!他現在是一個交換學生,來新加坡管理大學工商管理。認識他是在2002年的8月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當時他剛從非洲一直跑到北歐來,走過埃及、埃塞俄比亞、肯雅、坦桑尼亞、贊比亞、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博、南非、萊索托、斯威士蘭,然後回到比利時,再去歐洲。我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他還不太會講英語,但是他的膽量是我敬佩的。

 

在他的公寓裡,有四個交換生,Roan來自墨西哥、K來自韓國、還有另外一個日本人SatoshiSatoshi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住了15年,能講流利的英語和日語。

 

下午,又有兩個日本朋友來探望,他們是TakaMayu。他們小倆口把工作辭掉,準備環遊世界三、四年,他們是200411月開始的,並且把每天的行程發布在網上(http://www.sekai-purapura.com),可惜都是用日文寫的,見到他們,我這個八百日環遊世界只是小意思啦!

 

Francis一起吃晚餐,他帶我去Keppel會所吃中餐,這是新加坡最老的高爾夫球場,東西不錯,下次我要多來幾次,讓他多請請客。

 

 

2005 01 17 (Mon) 新加坡,學校日

早上,去了的學校新加坡管理大學,令我驚訝的是,這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部筆記本電腦,整個學校都是無線網絡覆蓋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上網。

 

後來我們去了圖書館,可是其中一個管理員說圖書館只開放給本校學生,我不能進去。真是荒謬,大學圖書館應該開放給所有人,你說不能借書是合理的,連看看雜誌都不行?我非常憤怒,我會向他們的校長投訴。

 

可惜今天沒有課,否則我會去旁聽一兩節。下午,我就回Johor Bahru了。

 

 

2005 01 18 (Tue) 沙撈越的首都古晉

乘早機去東馬的古晉,古晉是沙撈越的首都。這次我仍然乘Air Asia,由於己知道機上無供應食品,於是自己買了點食物作早餐,誰知有一個牌子寫著禁止攜帶外來食品上機,只好吃完之後才上機。

 

到步後,經過移民局,他們在我的護照上蓋了一個章。當時我就有點疑惑,這班機是內陸機,而且我已經在馬來西亞境內,為何仍然要蓋章?昨天不是已經蓋了章嗎?我再看一下,昨天的章是西馬和沙巴,而這個章是沙撈越。婆羅洲只有兩個州:沙巴和沙撈越,連西馬來的馬來西亞人來這裡都要帶護照蓋章,沙撈越不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嗎?可是這樣子好像去了另一個國家似的。為甚麼?

 

古晉是一個很漂亮的城市,人口大約有50萬,它曾被世界衛生組織(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選為優良健康城市。這裡有很多博物館:沙撈越博物館、沙撈越伊斯蘭博物館、華人歷史博物館。出奇地全部都是免費入場。

 

華人歷史博物館是一個很小的博物館,它展示了華人從南中國遷移過來,根據記載,自10世紀就有華人到馬來西亞的古晉和馬六甲,他們大部份是從中國的南方,如福建、廣東、客家、潮州、海南、福州、雷洲(海南的北部)。

 

 

2005 01 19 (Wed) 世界上最大的花Rafflesia

大約離開古晉75公里有一個Gunung Gading國家公園,它有一樣很出名的東西,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Rafflesia,但是去之前要去查一下最近有沒有開花,此花只35天。昨天我查到有一朵在11620日開花,所以今天趕快去看。

 

這種花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植物,它沒有葉子、沒有莖、沒有根。其實它是一種寄生的植物,從花蕾到開花大約9個月時間,但是並不是每花蕾都能開花,如果雨水太多或者乾都開不了花。去年,有大約200個花蕾,可是只有68個能開花。

 

到了公園以後,找了一個導遊(他是一個護林員),因為公園很大,自己根本無法找得到。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大約60公分直徑,只能說是一般大小,上個月有一朵101公分直徑大,是這裡的紀錄。

 

當你摸上去的時候,這種花有點像橡膠似的,而且裡面有很臭的味道。由於這朵花已經開了幾天,顏色已經有點變黑了,新開的花應該是鮮紅色的。導遊說下個月會有三朵開花,到目前為止這種花只能在野外生長,沒法人工繁殖。

 

有趣的人物:

巴士司機是一個華人,他已是第三代了。他祖父從海南來,能說很流利的普通話,他說他還能寫,因為他以前在華文學校讀了六年書,他想告訴我所有有關沙撈越的事情,沙撈越甚麼都是好的。

 

新發現:

你可知道Shell石油公司是由Marcus Smauel1880代創立?他是一個英國人,他在沙撈越的Miri石油企業。

 

 

2005 01 20 (Thu) Bako國家公園,尋找長鼻猴

Bako國家公園有很多野生動物,例如:銀箔長尾猴、蜥蜴、婆羅洲長鬚野豬,還有最重要的長鼻猴。

 

公園在古晉的東北部約50公里,但是此公園只能乘船去。我先乘巴士去到一個小漁村,然後換乘小船約30分鐘就可到達。就在靠岸之前,我們就看到一個洲長鬚野豬在沙灘上找東西吃,得真醜

 

一些沙撈越的原居民是獵頭族,我不是說找工作的獵頭,而是以前他們把對方殺死之後把他的頭砍下來做為紀念品。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想證明自己很勇敢,會殺人啦。導遊說如果當年有數碼相機的話就不用砍頭了,今時今日,這些人都已經進化了,會說英語,有些還成為了導遊。

 

長鼻猴是一種很奇怪的猴子,牠有一個很長的鼻子,公的有較長鼻子,還有一個像懷孕的肚皮,母的鼻子沒有公的那麼大,肚皮也較小。牠們是食草的,可是卻不能吃含糖類的水果,否則引起的胃氣會殺死牠們。牠們的胃裡有很多細菌,可以消化食物和分解一些植物的毒素。根據統計資料,在沙撈越有大約1,000隻野生的和150隻在公園裡。

 

們都是早上6:00前和大約17:00出沒,尤其集中在海邊的紅樹林之中。在這裡我看到差不多所有動物除了這種長鼻猴,下次來,我應該在這裡住一兩天,屆時看到們的機會就大了。由於我這幾天會去沙巴,我還會有機會看到們的。

 

 

2005 01 21 (Fri) Semenggok野生動物中心,探訪我們的表親

Semenggok野生動物中心看猩猩(Orang-utan),牠們是最大的住在樹上的動物,Orang-utan在馬來語是森林之人的意思,牠是屬於大猿類(Great Ape),跟大猩猩(Gorilla)、黑猩猩(chimpanzee)、侏儒黑猩猩(Pigmy Chimpanzee)或者倭黑猩猩(Bonobo)是同類,牠們有較大的腦容量和智慧,而且沒有尾巴,這就是牠們(猿)和猴子的區別。

 

這裡的猩猩都是到處亂跑的,喂食是在每日的9:0015:00可以自由參觀,其實人們來這裡主要就是看牠們喂食。公園的護林員把水果放在指定的地方後,就大叫幾聲,沒多久這些猩猩就自己跑來自己拿東西吃,我們大約在25的距離觀看們。

 

這裡的猩猩有淺紅色的毛色,成年公的大約1.4高,重60100公斤,母的太約是公的一半呎吋。公的力量可以相當於6個男士。猩猩會做工具,們會思考、會解決複雜的問題,們每都有自己獨有的個性,們是人類最近的表親。

 

幾千年前,在亞洲到處都可以找到猩猩,但是現在只有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島能找得到,野生大約有20,000隻,動物園裡大約有1,500隻,有一半的數目是在前10年消失的,如果這種情形不改善,以後我們只能在動物園和保護區裡看到們。

 

有趣的人物:

有一個澳洲女子,她有一個文學和微生物學的學位,將會在墨爾本大學研究HIV的藥物,她將會做一些人類細胞的實驗,並預計今年底會有一些新發現。她說她工作的鄰居是一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是目前唯一得了諾貝爾獎而仍然住在澳洲的。當然啦!學要跟最好的學。

 

有一個芬蘭人,她妹妹是研究癌症的,前一陣子剛發表了一篇文章在自然雜誌上。能夠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真是了不起,我問她要了那篇文章的題目。

 

 

2005 01 22 (Sat) 貓博物館,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貓博物館

古晉在馬來語是貓的意思。城市的徽章就有兩隻貓,另外在海邊的一個圓環上還有幾個貓的雕像,此外,這裡還有一個博物館,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博物館。我不是很喜歡貓,可是我很喜歡看博物館。書上介紹說裡面有貓的雕像、海報等展品,我想大概15分鐘就可以看完,沒想到我這裡泡了半天,這裡有很多東西可看。

 

博物館裡展示了有趣的資料,例如古埃及的貓、馬來人、華人、日本人、西方人對貓的迷信、貓的習性、有關貓的電影、貓在東方的藝術、貓在西方的現代藝術、貓在中世紀的藝術、有關貓的詩、貓的郵票、名人與他們的貓、馬來人有關貓的箴言、貓的電影海報等等。

 

第一個馴養貓的國家,相信在古時候的埃及(大約公元前3,000年),在當時,如果一個家貓死了的話,會被認為是慘痛的經驗,整個家庭都要即時服喪,並且剃掉他們的眉毛,服喪期直到眉毛長出來之後才結束。在19世紀,在埃及的Beni Hassan發現了300,000隻貓木乃伊,重量超過20噸,我在200311月去埃及的時候都沒有發現這項消息。

 

當然還有介紹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CATS,還有Jim Davis 的“加菲貓,Garfield” ,有趣的是Jim他自己並沒有養貓,因為他老婆Carolyn對貓過敏。

 

還有展區展示了最大的兩個貓糧生產FriskiesWhiskas

 

參觀完之後,我本來想去參觀附近的木材博物館,但是今天關門了,木材博物館是PUSAKA所擁有的,它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公司。

 

晚上,乘坐20:00的巴士去Batu Niah,去參觀Niah國家公園,那裡有世界上最大之Niah洞。

 

新發現:

你可知道貓要睡2/3的時間,如果你不讓貓睡覺一星期,就會死。

 

你可知道作家海明威曾經養過40貓?

 

你可知道從19271982年,共有39部電影是有關貓的,或者是用貓作為名字的。例如:巴拉史翠珊的“The Owl and the Pussycat”, “The Night of a Thousand Cats” 等等。

 

 

2005 01 23 (Sun) Niah洞,世界上最大的洞穴之一

由於去Miri的車程要14個小時,所以車上有兩個司機,一個開車,一個睡覺,他們三個小時停車換手。雖然道路都是已鋪瀝青,可是仍然很顛簸,很難入睡。大約在早上7:45到了Batu Niah。我叫了一部車載我去Niah國家公園,距離大約15公里

 

辦好入園手續之後,我在熱帶雨林中走了3公里,都是木板鋪成的步道,非常好走,我整個人都淹沒在熱帶雨林中。熱帶雨林是長青的,這裡的樹木已經有100萬年的歷史了,這個公園有3,000多種樹種,而且不包藥草、灌木、蕨類植物、棕櫚和真菌類。

 

令我詫異的是,這裡的土壤並不是很肥沃,90%的養份都是從植物中來。植物死了之後,掉到地上,成為森林垃圾,它們被分解後,被其他植物所吸收。螞蟻、白蟻、蚯蚓、真菌和其他細菌能幫助分解。據研究,每公頃面積,每年有10噸的森林垃圾,我不是一個植物的愛好者,可是單單聽這些數字就覺得很有趣。

 

第一個Niah洞叫做Traders洞,雖然它不是特別大,可是你也能感覺到它宏偉。再往前走5分鐘就是大洞 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之一,從一頭走到另一頭要花45分鐘,洞裡很黑,要用手電筒,裡面也都是木板鋪成的步道,但是洞裡有滴水,加上一些動物的糞便,所以有些地方很滑

 

在洞裡,你還可以看到一些當地人在燕窩,Niah是主要的燕窩中心之。另外,有些當地人還採集鳥糞(鳥和蝙蝠的)作為肥料,兩者都需要領牌照。由於洞裡有很多鳥和蝙蝠,鳥糞很多,所以洞裡很臭。

 

過了大洞後,有一個洞叫壁畫洞,考古學家認為在40,000年前,這裡曾有人居住過,牆上的畫就是當時他們畫的。

 

參觀完後,我乘巴士去Miri。約兩小時車程,這是一個很小的城,人口只有15萬人。入住河邊的Highland Backpackers Inn,很乾淨,而且還有衛星電視。老板David是紐西蘭人,他是馬航“Twin Otter的機師,這個小客棧是他的副業。

 

新發現:

你可知道金絲燕只有16重,但每天能吃掉體重一半重量的昆蟲?一天下來,們可以在這個公園裡吃掉11噸的昆蟲。

 

在洞裡住的金絲燕能分泌一種特別的唾液,能夠在牆壁上築巢。由於洞裡很黑,們有一種回聲定位能力,類似雷達的作用,當們飛的時候,會在喉嚨位置發出滴答的聲音來找尋方向。

 

 

2005 01 24 (Mon) Mulu洞,世界上最大的洞穴

早上很早就起來了,然後到這個小城去走了一走。我計劃是乘坐12:30的飛機到Mulu,但是已經客滿,航空公司說有一班9:50的還有位子,我看了一下,現在已經是9:00了。我趕緊回去收拾行李、結帳,跳上計程車,一共花了6分鐘,這可能是個紀錄。

 

15分鐘後到達機場。Check in之後,才發覺房間的鑰匙還在我的口袋裡,我打電話給David,他說我可以交給其中一個馬航的機師,那就簡單了,否則我還要寄給他,或者下次回來時再還給他。

 

30分鐘的飛行時間就到了Mulu。這裡是沒有陸路通Mulu,你可以坐船,可是要花很長的時間。Mulu國家公園就離機場2公里路。

 

Mulu國家公園裡有好幾個洞穴,其中鹿洞 世界上最大的洞穴寬:120,高:120~160,長:2.2 公里),它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的世界遺產。有一個數字很有趣,就是你可以放50747珍寶客機在洞裡面。此外,在Mulu洞系裡面,沙撈越洞廳(Chamber)是世界上最大的洞廳。不幸的是,這個洞廳很難去,要花10小時往反,而且你必須是很有經驗的爬洞能手。

 

 

參觀完Langs洞和鹿洞之後,我們就坐在洞口,看蝙蝠出洞覓食。每天傍晚,這裡大約有250萬隻蝙蝠,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組都是以螺旋形的線形飛行,持續幾分鐘。那真是壯觀。你也知道,蝙蝠是瞎的,瞎子跟著瞎子一齊飛,那就更不可思議了。

 

有趣的人物:

我認識了一個馬來人叫Zaidi,他對爬山非常熱衷,他定了一個目標,要在兩年內爬完馬來西亞12座高峰,他已經完成了10座了。其實,有些山並不是很高,可是很難爬,例如他剛完成的Mulu峰,只有2,300高,但卻需要43夜的時間,而且全程的水和食物都要自備,在馬來西亞氣候又高又潮濕,日間經常都在30oC左右。他說氣候和步道狀況都不是最糟糕的,森林裡還有吸血蟲,牠們會到你身上然後吸你的血,而且咬的傷口是奇無比,如果還在你身上,你要用火或者是鹽才能牠們弄掉。如果你硬拔下來,傷口會流血半個至一個小時,這是由於們分泌的抗血凝物質。他說幾年後他會去非洲爬非洲最高峰Kilimanjaro。我問他為甚麼不考慮麥金利山或者是珠穆朗瑪峰,他說他怕冷。任何有雪有冰的山他都不想去爬。

 

 

2005 01 25 (Tue) 風洞和清水洞

我們乘船沿Melinau河往上游走,去風洞和清水洞。中途,我們停了一個小村莊叫Penan settlement,他們都住長屋(Longhouse)。

 

顧名思意風洞就是有風從洞裡吹出來,像空調一樣。在洞裡,有—個洞廳叫皇帝洞廳,裡面有很多漂亮的鐘乳石和石筍。還看到了洞蜘蛛和洞蝎子。

 

從風洞往前走500就是清水洞,因為水質清澈而得名,它有一個108公里的洞道Cave Passage),但並不是最長的,最長的是在美國的肯塔基州。在洞裡,我們可以看到水流侵蝕岩壁的痕跡,另外,我們還看到一隻洞蟋蟀,跟一般的蟋蟀不同,是一個長得很奇怪的小東西。在洞口,我們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一葉植物,是其中一種只在這裡生長的植物。

 

如果你喜歡爬山,這裡有一條路徑到尖山(Pinnacles),是這裡最難走的路段之一,你要帶3天的水和食物。在第三天的路段,只有2.4公里,可是1.2公里垂直往上,非常難走。除了一些容易的洞可以參觀外,這裡還有一些有冒險性的,但是,你必須很有爬洞經驗,因為要涉水過河、在窄石縫中穿越、或者游泳過河、還要有攀岩的技術。總之,我還沒有那些經驗,而且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

 

有趣的人物:

遇到一個澳洲藉的哥倫比亞人,我問他去南美的哥倫比亞安不安全,他說游擊隊只會在一個地方出現,還是要看你的運氣。如果你半路被攔了下來,你就把所有東西都給他們,通常他們都不會傷害你的。我不確定我會不會去哥倫比亞。

 

 

遇到3個馬來西亞華人女子,她們既非同學、也非同事,但是都是要好朋友,每隔3個月,她們就一齊去潛水、或者一齊去爬山。她們還分了她們的午餐給我吃,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2005 01 26 (Wed) Labuan,潛水看沉船的天堂

離開Mulu國家公園後,乘坐Fokker 50雙引擎飛機回Miri,然後轉機去Labuan(納閩島)。此島在文的對面,但屬於馬來西亞的領土,它也是一個自由港,所有進口的東西都是免稅的,我來此島的唯一目的就是潛水看船。

 

這裡附近有四艘船:Mabini Padre 是一艘拖撈船,MV Tung Hwuang 是一艘貨船,USS Salute 是一艘美國海軍的掃雷艇,SS De Klerk 是一艘澳洲的客貨兩用蒸汽船。

 

世事難料,不幸的是這裡唯一的一家潛水公司Borneo Divers自去年開始停止營業了,我只好下次再來吧。

 

於是決定明天乘船去哥打京那巴魯(KK,然後去爬東南亞的最高峰京那巴魯山(海拔4,100),此山又被稱為神山。它比台灣的玉山還高。

 

新發現:

你可知道納閩島是一個國際離岸金融中心(IOFC)?全世界有大約70個,而香港是其中之一。

 

 

2005 01 27 (Thu) 哥打京那巴魯(KK),沙巴的首都

2小時45分鐘的航程就到了哥打京那巴魯,入住Tropicana Lodge,老板Vincent是華人,會講廣東話,本來我沒有打算入住這裡,可是我在碼頭時碰到他的一個很好的銷售伙記Yusuf,是他把我說服了。

 

這是我第三次來KK,第一次,我來這裡學潛水;第二次,我去西巴丹Sipadan世界上最好的潛水之地)潛水路過這裡,因為潛水之後不能馬上登山,因為溶解在血液裡的氧氣和氮氣都會由於壓力減少而釋出,非常危險,並且可以致命,所以一直都沒有上去,這次來就是為了登京那巴魯山

 

下午,我去訂了半山上的住宿,要登頂的話規定一定要在半山上住一晚,第二天早上登頂。另外,你還必須請一個導遊,其實這座山很好爬,請導遊只是額外的安全罷了。

 

新發現:

你可知道京那巴魯山是第一個馬來西亞的世界遺產?

 

 

2005 01 28 (Fri) 京那巴魯山,東南亞最高的山峰

由於我只有個人,我很早就去了京那巴魯國家公園,然後在那裡等人分擔導遊,幸運地我不用等太久,有一個在新加坡工作的上海人和一個匈牙利女子,匈牙利女子在匈牙利是教英語的,她仍然繼續攻讀博士。

 

在公園辦公室門口,我們乘坐小巴去Timpohon Gate(海拔1,866這就是登山的起點。10:40起程,我們要在晚飯前到達半山住宿的地方,住宿距離大約只有6公里,可是海拔高度是3,272

 

步道很寬,而且很容易走,但是仍然花了我們6個小時才到住宿地,其實我們可以再走快一點,可是我們不想一下子走太快,以免產生高山反應。

 

我們在17:00左右到,剛好可以看日落。看著雲海在我們腳下,然後太陽就在雲海消失,真是宏偉,我無話可說。

 

在這裡沒甚麼可做的,晚飯後,就去睡覺了。我訂的是沒有熱空調的,晚上非常冷,我每半個小時起來一次搓身取暖,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最後我把牛仔褲、長袖衣服都穿上睡,但是仍然很冷。而且漸漸還開始有點頭痛,我知道這是高山反應的輕微症狀。

 

有趣的人物:

遇到一個德國人,我們同住一間房,他在泰國的一個國家公園裡工作,他是協助一些博士班的學生研究猿類的發聲,他們假扮其他動物的聲音,例如:老虎、豹、鷹等等,然後看猿猴會發出甚麼聲音。他說最難扮的是鷹,他們要把假的鷹掛到樹上,還要用繩子拉動它的翅膀,聽起來就很有趣。

 

 

2005 01 29 (Sat) 京那巴魯山,還有4小時路程看日出

零晨2:00起床,2:40出發,天仍然很黑,但有很多人一起走。我們必須在6:10前到達頂峰才能看到日出,距離只有2.5公里。

 

第一段跟昨天走的差不多,但是20分鐘後就比較陡,而且全部都是花崗岩,有些地方還放了梯子和繩子,方便我們爬上去。大約4:30,我們過了Sayat-sayat小屋(3,668,這是最後一個避護站,也是登頂的檢查站,距離頂峰仍然還有1.5公里

 

6:05,我登上了頂峰Lows Peak4,095.2我一直調整我的步伐,不想太早到山頂等看日出,那位匈牙利女子大約5:00就上去了,她說上面冷得要命。有些人沒有爬上去,還有些人在太陽出來以後才爬上去。

 

比較幸運的是沒有下雨、沒有強風,否則山頂上的氣溫可以降到零度。其實經過了登MerapiBromo火山、加上這一個半月的背包旅行後,才使我能夠應付這東南亞的最高峰。

 

 

2005 01 30 (Sun) 休息日

早上起床後,發覺我的腿很酸痛,沒法走路了,所以決定休息一天。去了網吧把回港的機票弄好,我要回家過年了。

 

從這裡直飛回去最方便,可是很貴,於是我考慮從山打根到菲律賓的Zamboanga,然後飛去宿霧,再從宿霧飛香港,可是這一來也不便宜,後來想到我還有一張耶加達飛香港的回程機票,於是我決定從KKKL,然後飛耶加達,再從耶加達飛香港,這樣子會多花一天,可是可以省250美元。

 

有趣人物

還記得那個和我們一起登山的上海人嗎?其實我們8年前見過一面,這個世界真小。這個故事要從12年前開始講起。我在阿拉斯加讀研究生時,我有一個很要好的中國同學叫張翼,可是不幸他在一次車禍中去世了。後來我去上海探望他的母親,他父母說我應該見見張翼的大學同學叫沈超敏,因為他快去新加坡讀書。於是8年前我們就一起吃了一頓飯。但是這小子變了很多,我第一眼見他根本就認不出來,他也認不出我來。我們在半路上一直聊一直聊,後來我懷疑他就是張翼的大學同學,我就問他是否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他也非常吃驚。他說他仍記得和張翼的朋友在上海吃過一頓飯,可是不記得樣子了。他準備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書,我叫他見到張翼父母時候代問一下好。

 

 

2005 01 31 (Mon) 山打根,沙巴的舊都

乘早車去山打根,要6個小時車程,巴士是出奇地擁擠,90%以上是本地人,有帶小孩的、有的帶了很多行李,很多位子都是三個人坐兩個位子,小孩子們又哭又鬧,煩死人了。差不多還有一小時到山打根,到了一個檢查站,有一個警察上車,另一個在下面拿著MP5沖鋒槍,這裡發生了甚麼事?

 

在我小的時候,我父親的朋友曾經說過以前5060年代,很多香港人都來山打根工作。那時我就在想,這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為甚麼這麼多香港人會來這裡工作?這就是我來這裡的目的,滿足我的好奇心。

 

由於手上沒有資料,所以先去了旅遊咨詢中心,有一位華人女子,很耐心地解釋給我聽一切。她20年前曾去英國讀酒店飲食,後來幫一間大公司做旅遊業務發展的工作,最後決定定居在她的出生地山打根。

 

山打根的天氣不是很好,下起很大的暴雨來,我終於體會到馬來西亞雨季的味道,這場暴雨下了幾個小時。

 

 

2005 02 01 (Tue) 遊山打根

本來打算去Selingan島(海龜島),但是由於昨晚下雨沒有去預訂,船9:30就開走了。這是個旅遊團,是去這個烏龜島住一夜,看海龜生蛋,看把小海龜放生到大海裡。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海龜媽媽晚上爬到海灘上生蛋。據說,這裡是世界上唯一的地方一年365天都有海龜來生蛋。

 

我只好下次再來看海龜生蛋了,我決定去山打根博物館去看看這個城市的資料。山打根是婆羅洲最早、而且最重要的木材的出口港,據說北京的天壇就是用了山打根的木材。1923年,最早的國際自動電話交換機在山打根安裝,比香港和上海還要早。在1930年代,山打根已發展成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又稱為婆羅洲的小香港 貿易品種包括木材、胡椒、肉桂、咖哩葉等等。在它的黃金歲月,山打根有世界上最高密度的百萬富翁,不幸的是,這些百萬富翁沒有把財富留在此地,他們都帶著錢移居到別國,例如: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把整個城市全炸了,日本人把剩下的全燒了。戰後,首都移到哥打京那巴魯,這個城市就開始沒落了。博物館裡有一張照片顯示所有建築都炸毀了,沒有一座有屋頂的房子,談到戰爭令人難過。它也使我想起德國烏茲堡被英國轟炸機炸的情形(註一)。現在在市中心所看到的所有建築都是二戰以後所建的。由於城市需要重建,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勞工,因此當時才會有這麼多香港人來這裡工作。

 

註一

我在20028月去德國烏茲堡背包旅行時寫了以下東西。

“…二次世界大戰時,整個城市全部被英國的轟炸機摧毀。我跟一個在博物館工作的人聊起此事,他告訴我說當時英國空軍叫他們投降,可是市長不肯,他們想拼死抵抗,因此英國空軍就派轟炸機來轟炸。在1945316大約只有20分鐘的時間,有300,000顆炸彈扔到此城(大部份是燃燒彈),90%的建築被破壞,5,000市民被炸死。我看了當時的照片和市政廳的模型,那真是慘不忍睹。…

 

 

2005 02 02 (Wed) 山打根,圖書館日

由於此城可看的不多,因此我去了沙巴州圖書館泡了一天,看看雜誌和書,這裡有齊全的武俠小說,還可以找到古龍和金庸的作品。

 

我明天將會飛回家過年,我會從山打根到KK,然後由KKKL,再從KL到耶加達,第二天從耶加達飛香港。我會在香港停留兩至三周,跟著我會繼續我的旅程到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印度、尼泊爾,也許會從尼泊爾去中國的西藏。

 

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是伊斯蘭國家,馬來西亞有強烈的英國殖民地色彩,而印尼則受荷蘭人的殖民地影響。在未來我要去的國家裡,會有較濃的法國殖民地色彩,例如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宗教上他們是以佛教為主。

 

新發現:

你可知道Lonely Planet出版了一本書叫The Travel Book: A Journey Through Every Countries in the World?它涵蓋了230個國家,此書重4公斤

 

 

2005 02 03 (Thu) 飛了整天去耶加達

準備乘坐的航班7:10KK,我5:50到了機場,除了兩個保安,就只有我個人,馬航的櫃台6:30才開。Check in之後,拿到一個單張說KK有兩個機場客運站,一個是國際航班和馬航的,另一個是Air Asia的。

 

KK的飛機是Fokker 50型。到站後,我乘計程車去了在跑道尾端的第二客運站,由於時期還早,我可以轉乘早一班的航班,這樣我可以有多一點時間在KL

 

到了耶加達後,移民局問我要回程機票,我說在托運行李中,他也沒有留難我就讓我入境了。我姑姑和堂妹來接機,我姑姑幾乎不認識我了,因為我的白頭髮和鬍子。

 

 

2005 02 04 (Fri) 回家,回到甜蜜的家

早上4:00我姑姑和堂妹送我到耶加達機場。當時心情非常興奮,因為終於可以回家了。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