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遊記

 

 

2006 10 16 (Mon) 過直布羅陀海峽去北非的摩洛哥

乘坐9:00的快船去北非摩洛哥的丹吉爾(Tangier),不知是否直布羅陀海峽的風浪太大,還是他們本來就不太注重時間觀念,原定一個小時的航程走了一個半小時,入境手續在船上辦理。

 

摩洛哥比西班牙慢兩個小時,上岸後去提款機領了點摩國貨幣(Dirham)後就直奔火車站,等到11:30才有火車去首都拉巴特(Rabat),而且不是直達車,要到Sidi Kacem轉車。這裡明顯沒有歐洲的火車方便,票上也沒有寫甚麼時間到,到站後在那個月台轉車也不知道,只好到處問人,可是摩國人是講阿拉伯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北部地區),所以很難溝通,所幸沒有坐錯車。現在正逢穆斯林的齋戒月(Ramadan),就是日出與日落之間不能進食、不能喝水、不能抽煙、不能有性生活,因此白天沒有餐廳開門營業,今天就只有早上吃了一個蘋果,沒有辦法,只好跟他們一起齋戒吧。齋戒月每年是在不同的月份(是根據穆斯林的月曆),我記得200311月中去埃及,也是碰到穆斯林的齋戒月。

 

16:15到達首都拉巴特,入住青年旅舍。我五點半不到就進了餐廳,可是要等到太陽下山大約17:50才有得吃。在日落後的兩個小時,整個城市都停擺了,所有人都吃飯去了,街上個人都沒有,真是有點可怕,兩個多小時後再看,又是人山人海了。

 

同房有一個老外,他在香港住過幾年,他說他的前妻是英國海軍的高官,有一個語言學的博士學位,會說廣東話、普通話,和福建話,在香港97回歸的時候還當過查理斯王子的翻譯,她還跟他爭論誰最後一個上船,最後是一齊同步登船。前面我比較相信,可是後面的我有點懷疑。

 

 

2006 10 17 (Tue) 拉巴特

青年旅舍有供應早餐的,可是他們並沒有按照齋戒月的規矩,早上8點才給我們吃。同房有幾個回教徒,他們在天沒亮就爬起來吃東西,然後又爬上床睡回籠覺,有幾個乾脆就不吃了。

 

早上去了捷拿古城(Chellah)、皇宮(Royal Palace),又去了哈申塔和穆罕默德五世皇陵Tour Hassan & Mausoleum of Mohammed V)、烏代亞舊城(Kasbah des Oudaias)等幾個旅遊景點。

 

下午又去了考古博物館,可是非常失望,裡面展示的東西太少了,除了幾個羅馬時代的銅像還比較可觀外,其他甚麼都沒有,十分鐘不到就看完了,很難想像這是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摩洛哥首都的博物館。

 

今天又和那個老外聊天,他說是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大學的歷史系教授,有一個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和劍橋的博士學位(主修宗教歷史),現在正準備拿第二博士學位(英國約克大學)。他寫過幾本書,他教了十多年書,現在放下工作一年旅行,他已去過187個國家與地區,他旅行時還帶了一隻大型獅子毛公仔,他說它是他的旅行伙伴,否則太寂寞了,每次他自己不照相,只幫獅子拍照,他也不告訴別人他的名字,非常奇怪,更奇怪的是他有三本護照(美國、英國和愛爾蘭)。又聊到他的前妻,她會33種語言,其中12種是精通,除了書寫流利外,還可以玩猜字(Cross Word Puzzle)的程度,我跟他說我也很想認識她,她退役後現在英國石油公司(BP)做事。另外還遇到一個紐約來的小子,剛剛高中畢業,準備騎自行車遊走西非。

 

 

2006 10 18 (Wed) 麥金納斯(Meknes

在公元二、三世紀的羅馬帝國,它的疆土曾經伸展到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而在麥金納斯就有一個摩國保存最好的羅馬古城遺跡烏魯別里斯(Volubilis)。早上乘坐07:17的火車到麥金納斯,車程2個半小時。

 

到站後找青年旅舍,安頓好後,乘坐「泥猛」的士去Moulay Idriss,車程半個小時,的士是一部20多年車齡的奔馳(Mercedes),連司機擠了七個人,到站後轉乘的士10分鐘就到。

 

雖然說是摩國保存最好的羅馬古城,可是看起來只能用敗瓦來形容,只有幾個大型建築還剩下幾根柱子可看,比較完整的建築只有一個拱門,所有的雕像和銅像都移到昨天去看的首都考古博物館,所以這裡甚麼都沒有了。

 

回到麥金納斯,看到一家麥當勞,原來麥當勞是沒有齋戒月這回事的,那我就不用餓肚子了;裡面還坐著不少人,不過大部份都是帶著小孩的(小孩不需要齋戒)。

 

隨後去了古城區走了一下,去了幾個地方,如Moulay Ismail皇陵Dar Jamai博物館,和巨型糧倉Heies-Souani等。麥市的人比較友善,走在路上很多人都會主動與我打招呼。

 

回到旅舍才發覺我是今晚唯一的住客,似乎沒有太多人願意來這個城市。

 

 

2006 10 19 (Thu) 菲斯(FesI

乘坐9:39火車去菲斯,車程一個小時,入住青年旅舍。

 

菲斯被譽為摩國的文化首都,說是最能代表摩國的地方,菲斯的古城也是一絕,裡面有超過9,400條巷道,350座清真寺,簡直是迷宮中的迷宮,聽起來都可怕。旅舍的負責人說最好找一個導遊帶路,我也同意了。

 

由於時間還早,自己先去了一個博物館(Harbarim Synagogue),是在一個猶太人的墳場旁邊,這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差的一個博物館,它只是一個猶太人的舊住宅裡,幾個房間裡陳列著的只是一堆的「垃圾」,甚麼舊雜誌、舊家庭照片、舊家電、舊用品,說舊也不算是古董,都是60年代到80年代東西。按道理說這跟本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博物館,這些東西拿去跳蚤市場都沒人要。

 

下午約好了導遊進古城,剛進城門口的時候,有如在電影裡看到的兩千年前進入巴格達城似的,街道很窄,兩邊都是店鋪,人們熙來攘往,到處都是叫賣聲,非常繁忙。而運貨的都是馬和毛驢,都直接扛在們的背上,因為車子開不進來,經常有人畜爭道的情況。裡面商店眾多,有手工藝品店、地毯店、石刻店、五金日用品加工店等等,最特別要算是一家皮革店,他們從原皮、脫毛、染色等皮料加工,而且所用的方法,還是十四世紀以前所保留的。古城裡還有一所大學,這曾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不過後改成可蘭經的學堂,目前正在裝修,也沒法進去參觀。

 

 

2006 10 20 (Fri) 菲斯 II

早上把行李寄存到汽車站後,就再跑去遊古城。先去了軍事博物館,不過今日沒有開門,這裡地勢較高,可以瞭望整個古城,整遍古城區都是泥黃色,如果在日落前來會更好,屆時太陽的金光照射到古城將會映射成一遍金黃。

 

接著去了古城區的一個博物館(Musee Batha),是在一個舊皇宮裡面,除了一個大花園外,裡面有少數藝術品展示,包括銅壺、地毯、服裝、首飾等等,不過展品甚少。其實古城並不是太難走,因為繁華熱鬧的只是一條主幹道,只要依著走,不要偏離太遠即可。另外又去了一個博物館(Musee Dar Belghazi),它位於一個舊豪宅裡,也是展示了很少數的舊藝術品。古城內還有一個摩國最早的私人博物館(木雕博物館),可是今日也沒有開放。比較特別的是經過那些香料店,小小的店鋪,擺放了有幾拾種不同的香料,那真是香。

 

如果菲斯就是摩國的文化首都,而在這文化首都裡就是這幾個小博物館,而且展示的東西又少得可憐,那真令人失望,難道是在殖民地時代被強國奪走了?還是摩國根本就沒有甚麼值得保留的東西?

 

晚上乘坐20:30的巴士去馬拉喀什,預計車程9個小時。鄰坐的家伙,從開車後一個小時就開始吐,一直吐到馬拉喀什,真是為他難過。

 

 

2006 10 21 (Sat) 馬拉喀什(Marrakesh I

早上5:45到馬拉喀什,由於天還黑著,我就留在車站等天亮。大約七點左右,叫了一部計程車進古城,入住Hotel Aday。菲斯的古城都是泥黃色的,而馬拉喀什卻都是紅色的,算是一個特色吧!

 

去了馬拉喀什博物館,裡面展示的東西卻不多,不過博物館內有一個大庭院卻相當漂亮。博物館的旁邊有一個可蘭經的舊學堂(Medersa Ben Youssef),現在已經沒有人上課了,只供遊客參觀。接著又去了一個摩國的藝術館(Musee Dar Si Said),展示的東西也是少得可憐,只有幾塊木雕是可看的。

 

去了幾個摩國的城市,發覺還是法國的遊客特別多,不知道是否法國人殖民過這裡,人們還留有某種的情意結?從這裡還可以安排去撒哈拉沙漠遊覽,一般是三四天遊,可是由於我下個月會去毛利塔利亞(Mauritania),屆時會乘車穿越撒哈拉沙漠西部,因此沒有打算在此去撒哈拉沙漠。另外摩國最高的山峰也在這裡,有海拔4,180,也是北非最高的山峰,不過由於兩個月前剛爬完西藏的神山(卓馬拉山口,5,700),因此沒有太大興趣爬5千米以下的山了。

 

 

2006 10 22 (Sun) 馬拉喀什 II

早上去了撒丁皇陵Tombeaux Saadiens),在這裡碰到那個去過187個國家的北愛爾蘭教授,聊了一陣後,決定約他晚上出來再聊。接著又去了巴希亞皇宮(Palais de la Bahia),皇宮不大,一批旅行團的遊客,顯得特別擁擠。

 

傍晚指定時間那個教授準時出現,還帶著他的旅行伙伴—─獅子毛公仔,那獅子叫做Montgomery J. Lion。我們聊了很多,大多是關於戰爭和宗教,他的記性很好,也讀過不少書,加上他就是學歷史專業的,所以很多見解都是很獨特的,非常有意思,大部份時間都是他在講,我只是不斷地提問。我們又聊到摩國文化的問題,他說不應在博物館找,摩國的文化就是在菲斯古城的市集,因為那個市集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除了少部份商品外,幾乎甚麼都沒有改變,使我茅塞頓開。他的確是一個很奇怪的人,聊了幾個小時,他還是不肯說自己的名字,只是說是獅子的侍從(Lion Servant)。

 

 

2006 10 23 (Mon)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本來想在馬市多住一天,可是今天是摩國穆斯林齋戒月的最後一天,之後會有很多人旅行回家,因為齋戒月後就等於中國的農曆過年或者是西方國家的聖誕節那麼重要,我不想明天跟他們一起擠,所以今天先走。乘坐11:00的火車去卡薩布蘭卡,車程三個多小時,到步後入住青年旅舍。

 

卡市可以說是摩國最出名的城市,因為著名的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就是以這個城市為背景,不過如果是為了想重溫《北》片的浪漫,可能會大失所望,因為卡市一點也不浪漫,到處是寬闊的馬路和商業大樓,它只是摩國的商業中心,而且《北》片全片都是在好萊塢電影棚內拍攝,據說製片和男女主角都從來未踏足過摩國。這裡也有一個與電影裡同名的Ricks Cafe,不過其建築則較為現代。這裡只有一個比較出名的景點,就是哈申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於1993年完成,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宗教建築。

 

在旅舍內遇到一個日本小子,他來摩國之前花了四個月時間從中國走中亞各國到中東,然後經埃及來摩國,他年齡不到30歲,已經去過了七八十國家了。

 

 

2006 10 24 (Tue) 飛去突尼西亞(Tunisia

在法國人來之前,卡薩布蘭卡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鎮,現在卻是摩洛哥的商業大都會,法國人幫摩國人修建碼頭、鐵路,和林蔭大道,算是給殖民地的小小建樹吧!

 

不管書上說摩國人是多麼的友善,還說是非洲大陸上最友善的人民,我還是有些保留,因為我在各城市的街道上經常看到吵架和打架的,連小孩子們也互相打,有一個摩國人向我解釋說是因為齋戒月,大家都餓昏了,所以火氣較大,我不能認同他的解釋,我倒覺得也許是阿拉伯人留下來的強悍民風吧!

 

晚上,乘坐18:40 Tunis AirTU712班去突尼西亞的首都突尼斯,可能由於是齋戒月後的假期吧,全機只有16個乘客。航程不到2個半小時,突國比摩國快兩個小時到步拿到行李後已經是快半夜12點了,為了安全起見,我就在機場的椅子上睡了一個晚上。

 

突國是屬於北非的地中海國家,由於突國兩邊的鄰國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都仍然有戰亂,因此目前沒有人敢從陸路進入突國。突國是屬於北非的地中海國家,以前也曾是法國的殖民地,因此這裡也是除了阿拉伯語外,法語是最通行的外語。

 

 

-------------------------------------------------------------------------------------------------------

2006 10 25 (Wed) --- 2006 11 05 (Sun) 在突尼西亞

-------------------------------------------------------------------------------------------------------

2006 11 06 (Mon) 飛回摩洛哥

早餐時遇到一個美國人(Peter),才27歲,不過已經去過148個國家與地區,不過他是我見到的洋人中比我還遊得快的,例如他去阿爾及利亞,才住了一天,突尼西亞才兩天一夜,他在地中海國家總共加起來才逗留12天,這簡直是超級快速了。他說他患有一種病,叫作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也就是他不能專注在一件事太久,因此也不能在一個地方住太久。在聊天中還有一個美國藉的阿爾及利亞人,長得很像電影裡的恐怖分子,看起來有點可怕,過人還是相當不錯的,英語法語都非常流利,他是幫聯合國做事的,在東帝汶獨立時他曾經在東帝汶工作。

 

下午乘坐15:25 Tunis AirTU711的航班回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飛機延誤了一個小時才起飛,航程不到2個半小時,摩國比突國快一個小時。到步後入住Hotel Touring

 

 

2006 11 07 (Tue) 辦毛利塔尼亞簽證

一早去毛利塔尼亞領事館辦去毛國的簽證,填張表,兩張照片,加上護照影印本就搞定,叫我下午三點去領取,就這麼簡單?我都有點不相信。上次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毛國領事館,還要我向我國的大使館拿介紹信才能辦理簽證。遇到了一個比利時人(Thomas),從1995年就開始來非洲旅行,已經來了非洲很多次,去過大部份非洲國家,早期是背包行,後來是騎自行車,現在都是開車了。他說他太喜歡西非了,他說西非是看人看文化,東非是看野獸,現在每年他都會來西非,尤其喜歡塞內加爾南部的Ziguinchor,他此行會在那裡住上大半年,並準備在那裡蓋房子,去年他去的時候,那裡還在打仗呢?不過他好像一點也不怕、一點也不在乎。交完表格後,我們去了咖啡館聊了很久,獲得很多資訊,對這次陸路走西非的信心大增。

 

下午三點不到就去了領事館,可是等到五點才給我們,幾拾個人就在領事館門口「罰站」,裡面的人進進出出,可是也不告訴我們發生甚麼事,也不告訴我們甚麼時候可以拿,這就是非洲人的做事態度。

 

後來去了幾個書店找書,只有一家有一些英文書,但是除了一些莎士比亞的作品外,就只有一本Dan Brown “The Da Vinci Code”《達文西密碼》,未來的一個多月可能不太容易找到英文書,最有可能的也只有在加納,所以也不用多考慮就把它買下了。

 

 

2006 11 08 (Wed) 出發去西撒哈拉:卡薩布蘭卡到達卡拉(Dakhla

乘坐10:00的巴士去達卡拉,打聽下來有說是24個小時到,又有說是30個小時到,反正就是2430個小時,車子晚了40分鐘才開動。由於兩星期前在摩國旅行時都是乘火車,因此也沒有太注意摩國的公路,今天才知道也是兩線道,路也是很窄,經常有越線超車的情形,沿途還見到三起車禍,我只希望司機小心點開車。車子是Volvo的,有電視可是甚麼也不播放;車上沒有廁所,每隔三四小時會停車一次。由於人不多,我可以兩個位子。

 

原來西撒哈拉沙漠這一帶曾經是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在1975年的11月,有大約35萬摩國人徒步走到西撒哈拉這裡,稱為綠色長征(Green March),他們覺得這裡應是屬於摩洛哥的,後來西班牙人撤退了,沒多久這裡的毛利塔尼亞人也退走了。誰知沒多久,這班家伙居然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應該自成一國,想鬧獨立,結果這班家伙跟摩國政府打了16年游擊戰,到了1991年由聯合國出面調停,摩國政府說是在1992年會來一個公民表決,不過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實現,摩國政府怎會讓你們獨立呢?目前西撒哈拉地區看似平靜,但是仍存在很多不安和動蕩。

 

 

2006 11 09 (Thu) 到達卡拉(Dakhla

早上九點到了Laayoune,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以前台灣的作家三毛曾經在這裡住過,可是不確定《哭泣的駱駝》是否就是在這裡寫的。

 

車子越往南,路就越窄,在會車時經常有一邊的輪子跑到沙地裡去。此外,越往南軍警檢查站越多,有時相隔十分鐘車程就有一個,如果車子被截停的話,持外國護照的都要下車登記,不過都是例行公事,並沒有故意留難。

 

可能是受到大西洋的潮氣影響,西撒哈拉沙漠並不是吋草不生,反而有不少沙漠的草類植物,所以看起來跟內陸的金黃色的沙丘不太相同。

 

在一個休息站碰到一個法國人(Baptist),他現在定居在馬里,是搞音樂創作的,他不喜歡法國,也從來沒有在法國工作過,臉上還有一個「X」的刺青,是個很奇怪的人,不過他會講英文,可以和我溝通。他去摩國辦事,現在要回馬里,可是這趟行程經陸路單程要走大約七、八天,而且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大約在18:00我們到了達卡拉,一共行駛了31個小時,其實車程不應該走這麼多,只是車子一到站就停半小時,到了休息站又停3050分鐘不等,司機們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入住Hotel Sahara

 

在旅舍裡又碰到了那位法國人,還有一個摩國的石材商人(Faraj),於是商量好明天一齊出發過境。這個商人是去毛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馬里等國去採購石材,他此趟商務旅程要花一個月左右,而且全部是走陸路,在這裡經商實在是太辛苦了。

 

 

2006 11 10 (Fri) 過境去毛利塔尼亞 Mauritania

一早就去了Bush Taxi(泥猛的士)站,可是由於我們昨晚沒有預定,第一輛車「奔馳」轎車已客滿,五個人的位子擠了七個人(連司機)。第二輛是一輛92年「奔馳」的貨車,等了三個小時才客滿開車,車廂沒有坐位,只是鋪了一張地毯,我們十個人就「」地而坐,車廂沒有窗戶,車門一關,甚麼都看不見,只有幾個破洞能透射到一線光線,裡面空氣很差。我覺得我們就像偷渡客似的,我想囚車也會比我們這輛車舒服。我發現背包旅行除了腳要有力外,腰杆也要有力,否則怎能撐得住?

 

從達卡拉到邊境有373公里,這段路曾經是很危險的,有一年法國巴黎到塞內加爾達喀爾(Dakar)的汽車拉力賽,就有一些參賽者在這段路被游擊隊打劫,真不知是可悲還是可笑。另外在與毛利塔尼亞接壤的邊境地帶也埋了不少地雷,所以去到邊境也不能到處亂跑。

 

大約16:30,我們到了摩國的邊境,幸好腰力好,下車後還能走路。辦理出境很順利,沒有留難,可是效率很慢,花了一個半小時。接著進入毛國的邊境,到了檢查站已經是天黑了,我真是很擔心他們不辦公,要我們明天請早,那就麻煩了,不過還好,他們仍然辦公,這裡的邊境檢查站居然沒有電,官員要點著蠟燭和照著手電筒來登記,真是服了他們,毛國窮到這種地步。蓋了章,正式進入毛利塔尼亞。

 

過了檢查站還要行駛40多公里才到努瓦迪布(Nouadhibou),是毛國的第二大城。入住Camping Abba,晚上睡覺時蚊子是一波一波地襲擊,徹夜難眠。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