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nold Toynbee, "A study of history", 1972
湯恩比,《歷史研究》(上/下),陳曉林譯,1987,遠流出版(Part)


●歷史的型態

☉Xenophen: 「依索比亞人說他們的神祇是獅鼻而黑膚的,而色雷斯人說他們的神祇是藍眼紅髮的。倘若牛馬也有手,也想用手畫出、或做出像人所做的藝術品,則馬一定會把他們的神祇畫得像馬,而牛一定會把他們的神祇弄得像牛,大家都是用自己的形象來作自己的模型。」(p.20)

☉歷史思想的工業化.....「訴諸無情的謬誤」(Apathetic fallacy)(←→多情的謬誤Pathetic fallacy),把活潑的生命處裡的有如無生物。(p.29)

☉民族精神對於歷史家而言,更發生一種特別的力量,因為它供給歷史家某種觀點,使歷史家能夠在人性共同的欲求——「統觀」(unity of vision),與應用工業體制於其作品中被迫造成的現象——「分工」(division of labor),這兩者之間,得到一種調解。(p.32)

☉我們追溯地越遙遠,便越找不出英國「自給自足」或「孤立獨存」的證據。(p.48)....在我們把英國歷史視為一個更廣大社會中的歷史之前,英國歷史是不能使人理解的。(p.51)

☉「可理解的歷史研究範圍」是「社會」(Societies)....民族國家、城邦國家之類的「政治社群」,不但在空間上比他們所從屬的「社會」為短。(p.55)

☉Einstein:「如果人類不把他的鼻子,從瑣屑人的細節中抬昇出來,轉而探索更為廣泛的視域,則沒有一項偉大的科學發明能夠誕生。」(p.72)

☉Needham:「早期科學之所以萌生,最大的刺激因素之一,就是恐懼與戰慄。人們至少需要將現象加以分類....」(p.73)

☉狩獵文明的精神自由→→農業文明使人為「土地的囚徒」→→都市革命必待餘糧與大規模公共建設:「統治的少數」(governing minority)的威權。(p.85)

☉希臘模式:內部無權階層與外部無權階層(p.106)→→小社群面臨的刺激較大、人民生活較積極;若戰爭造成的犧牲與損失要超過「變化與競爭」的刺激所造成的優點,社會便趨於衰落。(p.117)

☉中國模式:分與合→→大帝國政府與軍隊人數變多,地方自治體制衰腐,域外蠻族壓力增加,維持帝國代價增加(p.119)政府又認為任何技術改變都會有害於經濟平衡(p.121)大帝國之興衰確實是由於經濟上的理由...現代科技發展,加上節育後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減少,將為未來「世界政府」的財政展露新希望。(p.123)

☉猶太模式:「寄居的少數」(diaspora)有三要素:1.保持歷史認同,奉行嚴格宗教儀式戒律 2.宗教啟示的獨一無二意義(選民觀) 3.合適的經濟基礎....外來的懲罰反而成為非常有利的刺激。(p.132)交通科技造成的「距離泯滅」...「全球社會」,「寄居」族群似乎極可能成為社會上最重要成員....不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組織。(p.135)

●文明的誕生

☉種族說、環境說(希臘)...本身都不是文明誕生的正面因素。(p.192)

☉以科學的語言而論,我們可以說:「自外侵入的因素」(intruding factor),是在提供一種計算精確的刺激,以喚起被侵系統中最大的創造潛力。以神話學與神學的語言來說,則魔鬼之侵入上帝的領域(約伯記、創世紀、浮士德),即是一種促使完備的「陰」態進入新興「陽」態活動,所必須的驅迫或推動。(p.204)

☉西非地區的「蒸曬」視為一項「挑戰」,而文明的誕生,正是對這「挑戰」的「回應」。(p.215)

☉華夏文明所應付的自然環境挑戰,甚至可能比兩河流域、及尼羅河谷的挑戰還要凌厲...不但有沼澤、叢林、洪水的嚴酷考驗,而且還有惡劣氣候的考驗。(p.221)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的實例。(p.231-)

☉環境的挑戰:
1.多難之邦的鼓勵:
黃河....經過三四千年的人力經營,不斷排泄湖泊積水、築堤阻擋河勢,洪水為災,卻仍未盡滅...可是華夏文明之誕生,卻是在黃河流域,不在長江沿岸。(p.248)

2.陌生地域的鼓勵:
「先知的榮耀,必在他的本鄉本土之外」。(p.264)渡海移民有個獨特現象,便是各種不同的種族區分,都已一體混融、消失無形,因為他們第一向必須放棄的社會用具,便是原始血族。(p.271)

3.打擊造成的激勵:
4.壓迫造成的激勵:
5.受罪造成的激勵:
盲人、奴隸、猶太人

☉中庸之道
→「最具激勵性的挑戰,是在不夠嚴厲與過份嚴厲的中間,中庸之道,方為至佳。」(p.323)
→「挑戰與回應」的交互作用,要受到「報酬遞減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的支配,挑戰的嚴厲性有其「適中程度」(mean range)(p.330)
→雅典人因對波斯入侵、戰火蹂躪的回應,而成為「希臘的導師」;而普魯士為了回應拿破崙入侵的戰爭摧殘,而成為Bismarck統一下的德國。(p.335)
→中國華僑....從一個為長久社會傳統所削弱的經濟環境,進入到另一個更富激勵性的經濟環境。(p.336)


●文明的成長

☉所有一些「被遏抑的文明」,都是由於已發展出一套「謀生絕技」,結果竟導致停滯不前。...Polenesians, Eskimos, Ottomans, Spartians....(p.368)

☉所有一些「被遏抑的文明」,都有兩項昭彰的特色,即「階層制」與「專業化」....Pericles在著名的「葬禮演說」中,認為雅典與它的敵邦之間,形成全面的對比,因為雅典人是以神的形象造成的「人」,而斯巴達人只是戰爭的機器....命運相同的事例,可見於所謂「烏托邦」...蟻穴與蜂巢、Plato的「理想國」、Huxley的「美麗新世界」....(p.392)

☉要將該運動轉變為一種重複的、再現的旋律,必須有一種「生力」(Bergson: elan vital),促使被挑戰的集團越過「平衡」,進入「過量」,而「過量」又使他面臨新的挑戰,激起新的回應,達成新的平衡,進入新的過量....(p.403)

☉對於人文環境的不斷征服,通常表現的形式,是該一社會在「地理上的擴張」;對自然環境的不斷征服,通常表現的形式,是該一社會在「技術上的改革」。(p.405)

☉「趨向自決的進步」:「不斷簡化律」...「昇華」...行動轉入「內在人格」之中...(p.429)

☉文明的成長是「創造性個人」或「創造性少數」的成就。(p.442)

☉「退離與復返」(Withdraw and Return):使創造性人物能夠體認到他自己內蘊的力量,如果她不曾暫時自社會的束縛與阻礙中退離出來,這力量可能一直蟄伏未用。(p.445)希臘哲學家精神上侷限之處,正在於相信....「精神漫遊」(Spiritual Odyssey),其全部與終極意義所在,只是「狂喜」,而不是「復返」...缺乏基督徒基本的美德:「愛」。(p.449) St. Benedict, Buddha, Muhammod, Machiavelli, Danti....(p.462)國家:Athens, Italy, England「光榮孤立」。(p.473)


●文明的衰落

☉對環境失去控制:自然(旱災、瘧疾、戰亂),人文(蠻族與宗教的勝利)

☉「自決的失敗」:

→文明的衰亡為出於自殺。(p.551)

→George Meredith: Love's Grave
The wrong is mix'd. In tragic life, God wot,
No villain need be! Passions spin the plot:
We are betray'd by what is false within.(p.552)

→Shakespeare: King John: Act 5, Scene 7
This England never did, nor never shall,
Lie at the proud foot of a conqueror,
But when it first did help to wound itself.

→Bible: Matt. 15:18-20

Next to this let us see how the things which proceed out and defile the man do not defile the man because of their proceeding out of the mouth, but have the cause of their defilement in the heart, when there come forth out of it, before those things which proceed through the mouth, evil thoughts, of which the species are-murders, adulteries, fornications, thefts, false witness. railings.

To see God belongs to the pure heart, out of which no longer proceed "evil thoughts, murders, adulteries, fornications, thefts, false witness, blasphemies, the evil eye,"

1.模仿的機械性:
正因為模仿是一種訓練,所以它是人類生命與運動的一種機械化行為。(p.554)

2.舊瓶裝新酒
3.自我的偶像化
「角色的逆轉」(Aristotle)、「果報」、「驕者必敗」(希臘)、「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p.598)

4.制度的偶像化:
eg.東羅馬帝國。必定先有文人侍從,然後才有神化王權。(p.631)

5.技術的偶像化:
eg.David vs Goliath, 戰爭技術的改進

6.黷武的自殺:
三個希臘字:「飽饜」、「暴行」、「災禍」(p.650)eg. Asur, Charlemagne, 帖木兒

7.勝利的陶醉:
eg.教皇。教皇本來試圖驅除世間的暴力,結果反而為暴力所迷。(p.676)


2004.9.17
立人祕密書齋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