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聆聽 (Active Listening)

  1. 細心聆聽的應用篇:
  2. 探病篇

    1. 與病者談「痛」
    2. 「痛」是很普遍的現象,人人都知道「痛」是什麼。可是,晚期癌病患者對痛的感受卻是因人而異,是一種不能輕易理解的淒苦情緒。所以探病者宜知道:

      1. 痛的基本知識:
      2. 首先我們要整體全面地看待「痛楚」。

        一般人的痛楚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1. 生理: 癌腫瘤擠壓神經; 體重劇減; 其他病徵如嘔吐、作悶等。

        2. 心理: 恐懼、緊張; 憂傷、哀慟; 憤恨、無力感。

        3. 人際: 自閉、畏縮; 言語傷人/討好他人; 放棄。

        4. 心靈: 失去生存意義; 信仰崩潰; 失落感。*
        很多人以為痛楚是心理的問題,屬於醫生和藥物控制的範圍;而探病者既不是醫生,又不是藥劑師,就算來到病者面前,也只有為他們空焦急的份兒。殊不知探病者若能細心聆聽,針對後三大部分病者痛楚的根源,及時和適當地回應; 原來探病者亦可以為病者「止痛」療傷呢!

      3. 與病者談痛的技巧:
      4. 與病者談痛的目的在於明白病者的感受和情緒,讓病者知道我們願意痛其所痛,願意與之同心祈禱。當在病者生理上痛楚受控制的情形下,我們就可以和病者談「痛」。

        1. 要找出病者心理上苦痛的程度 — 我們可以問病者:「如果以0至10來表達痛苦遞增的程度; 那麼,你的痛苦程度是多少呢?」我們可以從數目字的高低,來了解其痛苦的輕重。
        2. 找出病者生理上苦痛的方式 — 我們可以問他們,痛楚的方式是怎樣的?請病者描述其痛苦情況。究竟其痛苦是屬於長期痛抑或陣痛?是似遭受重物壓著的頓痛?抑或針刺的痛呢?詢問的目的並非診斷病情,而在於讓病者訴說其痛苦感受。
        3. 細心聆聽病者語氣中流露出來的情緒 — 人際和心靈上的重擔,要知道這部份的傷痛是不容易表達的。探病者宜觀查,從旁印証,不宜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去查詢,以免病者反感。請記著,我們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完全為病者傾耳而聽,才能找出弦外之音,了解病者的苦結。
        4. 清除對止痛藥的誤解 — 這部份是關於醫藥的知識,探病者宜先從醫生、護士及藥劑師處得到協助,為病者清除種種誤解,以消除病者在生理上逃避「止痛」的障礙。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誤解:*

        • 病人以為患癌必會有痛楚,因此病者要認命,接受痛楚。 (其實,癌病不一定帶來痛楚,要視乎患處觸及的神經系統情況而定。)
        • 病人以為止痛藥如嗎啡等會很容易上癮。 (其實,患有癌病而有痛楚的病人,使用嗎啡等止痛藥是不會上癮的。)
        • 病人擔心痛楚加增等同癌病加劇,因而刻意否定痛楚加增的事實。
        • 害怕打針而拒絕用止痛藥。 (其實,止痛藥可以用口服,藥帖或靜脈注射等方式進行,不一定要打針。)
        • 害怕止痛藥有太多副作用而拒絕用藥。 (無可否認這類藥物是有副作用,例如意識昏沉、嗜睡、便祕等。不過, 有些副作用在服藥後一周便會消失;至於便祕問題可請教醫生協助解決。)
        細心聆聽是起點,與晚期癌病者談痛,則是進入病者內心苦結一個重要階段。若能掌握技巧,有智慧地進行交談,我們便可以了解病者心結,與病者共同面對痛苦了。

        * Elizabeth Latimar, Humane Medicine Vol. 6,no.2, no.3 Spring ,Summer,1990

      5. 例子:
        • 1 你今天好些嗎?
        • 01 (沉默)…(O) 好痛呀!(S) (「沉默」是一種情緒,「很痛呀!」背後的語氣宜加注意。) (O)

        • 2 好痛呀?!哪裏呢?(探訪者已經立即流露出「悲哀」的語氣來,同時亦可能刪略追問病者痛的感受。)

          02 肚子很痛呀!(S) (注意:病者重覆了剛才的語句)。(O)

        • 3 有沒有吃過止痛藥?有一次我肚痛時,也是痛得很厲害,也要吃止痛藥。(探病者因病者的痛苦,便引發出自己曾經肚痛的苦痛經歷,並以己之經驗來表同情。)

          03 吃止痛藥無用的!(S) (也許病者已經開始感到憤怒,但亦可能他想提出那些止痛藥是無效的。) (O)

        • 4 跟醫生說罷!他們是有責任替你止痛的!(A)(探病者再次打差了話題的重心;令病者感到自己沒有跟醫生講,如今要承擔痛苦是自作自受。)

          04 (沉默)…..(O)

        • 5 (欲語無言)….
        • 其實,痛是普通經驗,人人都知道痛是什麼一回事。可是,病者對痛的感受卻是無人可以代為了解的。探病者在「•2」或「•3」之時,最好不要馬上表同情,不說話則更佳。在這種情形下,我通常會保持安靜,輕輕拍拍病者的手,示意同情即可。若要進一步了解病者苦痛,可以在輕拍病者的手之後,稍為安靜一會才去追問。「•4」所用的語句是不合宜的,此刻,應用安慰語代替提醒/迫使病者「跟醫生講」。

          細心聆聽並非一蹴即至的事。正由於我們愛護病者,才會急切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相信探病者的動機是善良的,可惜沒有掌握以上兩個基本原則。

    3. 與病人談死
    4. 有病人問我:「你是『生死學博士』,經常與晚期癌症病者談死,難道你不怕死嗎?」答案是:「我是唸教牧學,專注於晚期癌病者生死事上的心靈關顧,自然包括『死亡』這個課題;因此稱我為『生死學博士』並不正確。而且也必須承認,我和大部分人一樣會視『死亡』為蠍子的毒勾?!我也和普通人一樣,每年按時檢查身體,天天小心駕駛。可見我重視生命,並不歡迎『死亡』。然而,最終每個人都一定要與『死亡』相遇。」

      因此,當病者面對死亡逼近時,我們就需要帶著謙和的態度,細心聆聽病者對死亡的心事。

      請記著細心聆聽必須包括: 先操縱自己對死亡的感受和情緒; 繼而耐心聆聽及回應病者的心聲。換言之就是先聽,再問,然後才回應。

      1. 先聽:
      2. 要知道死亡是人類的公敵,是罪惡的結局。在神原先的創造計劃裏,並不包括死亡;而在將來永恆的國度裏,也沒有死亡、疼痛和眼淚。因此,在人間經歷死亡是痛苦的。人們對這種痛苦的感受,往往因個人的性格、背景及信仰的深度而有所差異。在我們開口勸勉(即步驟P)病人之前,最好按照上述提及的步驟逐一了解才發言; 否則,探病者只不過是用了勸勉作「包裝」,實則講出來的卻是自己對死亡的看法,對病者毫無幫助。

      3. 再問與回應—
      4. 在多數的情形下,病者不會直接道盡心中原委,所以「再問」是澄清病者心意的重要一環。探病時我們可以再問: 還有沒有呢? 你可否再講多一些呢?

      5. 例子:
      6. 在某日例行探訪中,關顧者問及病房內的設備和照顧有否達到要求時,病者忽然凝視遠方(O),嘆了一口氣(O)開始說話。

        病者: 看來我也要在這兒一直住下去…(S)。(說來語氣帶些哀傷)(O),此時病者談及的已不再是病房設備,而是他的前景了 (A)!

        探病者: 我剛才聽你說「看來我也要在這兒一直住下去」,你似乎是在說一些重要的事,你可否再講多一些呢?(追問 — A)

        病者: 人人都會有這麼一天的啦!醫生今早來過,他說我還剩下一個月…(O)。(病者再望向遠方)

        探病者: 聽到醫生說「還剩下一個月」的時候,你的心情覺得怎樣呢? (通常當病者講到「他祇有一個月生命」之際,探病者的心情即時會變得沉重,感到難過、緊張、欲與無言 --- 其實這時最要緊的,就是要控制自己情緒,平靜地追問病者心情,而不要假設他的心情。)

        病者: 好!終於解脫!(O:很明顯病者的語氣有點懼怕和哀傷。)

        (A:由於病者視死亡為「帶著哀傷的解脫」,探病者需要進一步向他提出挑戰,不宜緘默,更不要點頭表示同意。注意: 在提出挑戰之前,探病者必須保持情緒安定。)

        探病者: 你說的「解脫 」,意思是不是離開這個世界呢?

        病者: 是的。(O:病者點頭。)

        探病者: 這樣離開了,你會到哪裏去呢?

        病者: ……(O:病者凝視探病者,探病者宜用安慰的眼神和病者接觸,不要馬上發言。)

        探病者: ……(在肯定病者沒有再說話的意思後,纔可參考下列資料,按著病者的心聲來作回應。P)

        首先,回應病者懼怕的感受。

        再者,關顧者宜參考《聖經》詩篇二十三篇第四節: 神會陪伴我們走過死蔭的幽谷。就好像一個人遠遊之時,親人只可以在登機入閘處與他話別,遊子仍須自己從閘口入內;但可喜的是 — 神必然在入閘處接待我們。另一段可供參考的經文就是詩篇九十篇第一節,正因為「神是人世世代代的居所」,相信耶穌的人若離世,不但不會落在幽暗處,反而進入光明的居所。

        談死實在不容易!讓我們一同學習,使病者和自己都深得關懷和盼望。

    個案

    教會肢體,年40歲,最近經歷喪親之痛。

    在家庭探訪中,探訪員回應了以下安慰教導的話語。

    請你選出你不認同的用語,並加出X 符號:

    「神把你的(媽媽、爸爸、孩子)帶回天家,因為神十分愛他/她。」
    「你正在接受試煉,一個鍛煉忠於信仰的機會。」
    「別疑慮,神不會在你能力不及處考驗你。」
    「環顧周圍!比你更不幸的,大有人在。」
    「要折哀順變,神會化腐朽為神奇。」
    「現在,你在天堂上有一位天使了。」
    「上天總有最好的安排。」
    「根據神的旨意,一切事物的運作,對敬愛神的人來說,都是美好的。」

    觀察能力列表

    觀察範圍
    1.  對方的眼睛顏色是                       
    2.  他/她帶/不帶眼鏡   
    3.  眼鏡顏色是                     ,鏡框是塑膠/金屬的   
    4.  他/她頭髮顏色是                    ,頭髮是中間或左/右分界   
    5.  他/她穿的上衣顏色是                       
    6.  他/她身體語言顯示出他/她很緊張/安然/其他   
    7.  對方說話時他/她保持/不保持眼部接觸   
    8.  當我們剛遇見時,他/她有/沒有與我握手   
    9.  對方說話的聲浪是大聲/細聲/正常    
    10. 他/她說話的聲調是平淡/激動/安詳   


    自我評語

    我觀察能力強處有:
     
     
     
     
    我需改善之處:
     
     
     
     


    細心聆聽列表

    細心聆聽範圍
    1.  我在整個談話期間有保持眼部接觸嗎?   
    2.  我的身體語言有表達興趣,專心,和尊重對方嗎?   
    3.  我的面部表情顯示友善及不存偏見嗎?   
    4.  我的態度是友善、關心及不存偏見嗎?   
    5.  我有避免批評對方或作出批評的手勢嗎?   
    6.  我有表示興趣,例如在適當時候點頭嗎?   
    7.  我有表示興趣地聆聽對方說話嗎?   
    8.  我有表示尊重對方及尊重他/她所說的嗎?   
    9.  我有給予對方“藉得信任”和“誠懇”的感覺嗎?   
    10. 我有只藉著“聆聽”與對方建立關係嗎?   


    自我評語

    我觀察能力強處有:
     
     
     
     
    我需改善之處:
     
     
     
     


Copyright © 梁應安 版權所有 James Yeng-On Leung All Rights Reserved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