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棋人棋事.談各國象棋


作者:金庸

全國象棋最後決賽的那天晚上,許多朋友心情都十分緊張,為的是楊官磷能不能得全國象棋冠軍,局勢很是微妙。最后終于在收音機中收到了楊官磷在第二局中力克李義庭,何順安又一戰而胜王嘉良的消息,大家紛紛談論,感到很大的興趣。

有人就談到了象棋起源的問題。

這問題以往有許多說法,有印度、中國、阿拉伯、波斯諸說,但据近人考据,證明最旱的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有一個傳說,說發明者是錫蘭的一位王后,這傳說雖然沒有充分根据,但象棋源於印度,不論中國、西歐或蘇聯的學者們,在文獻和古物的研究上都已得到了確證。

据我國古代傳說,象棋是舜發明的。舜的弟弟象很壞,好几次想害死舜(《孟子》中曾有記載)。后來舜把他幽禁起來,又怕他寂寞,就製了象棋給他做文娛活動。象棋的「象」字,就代表舜的弟弟。這傳說已證明不可信,但据常任俠先生根据王國維氏的一些考据而推斷,從這個傳說中可以推想到象棋傳人我國的路線,他認為象並不是舜的親弟弟,而是我國以南產象地區(如緬甸等地)的領袖。象與舜曾結成兄弟同盟而戰胜其他民族,但后來兩人又發生衝突。很可能.象棋是從印度經過泰、緬等地而傳人中國。近年來華南象棋名手輩出,人才之盛似居全國第一,這雖與象棋先到華南沒有什麼關系,但在千餘年前,華南人就比中原人士先學會象棋,現在想來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据晏殊所寫的《類要》中說,象棋是在三國魏黃初年問(曹丕與諸葛亮的時代)流入中國的。

現代的象棋形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學家程顥有一首詠象棋的詩說;「大都博棄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揪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他詩中還沒提到炮,炮這兵種,是最後加入的,當然是要在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

印度原來的象棋由四個人下,好像打麻將一般,每人要先擲骰子,憑點數來下棋。被將死的一家退出戰局,殘存的棋子都歸戰胜者俘虜,俘虜降一級使用。四家淘汰為兩家后,兩家再決胜負。宋司馬光曾創七國棋,七個人可以合縱連橫,戰胜者兼并俘虜,增加自己實力。現在日本的「將棋」俘虜了對方的棋子也可供自己使用,這些規矩都源自印度象棋。在軍事上,利用敵人的俘虜,那麼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是比較人道主義些吧。

流行在歐美的國際象棋与印度象棋相同的一點,是都有六十四個方格,棋子放在格子中間。中國人卻想到了一個聰明辦法,棋子不放在格子之中而放在線路交叉的地方,這樣棋盤只增加一條線而位置卻從六十四增為九十,我想這或許是從圍棋得到的靈感,因為圍棋子是放在線路交叉處,而象棋盤又剛巧是圍棋盤格數的四分之一。

印度象棋傳到歐洲後,名稱上作了一些改變,如士變為后、象變為主教(俄國不變)、車變為炮台(或船),皇后本來威力极小,但歐洲把她改為縱橫斜飛無敵,遠胜于車。或者,這與歐洲人「女人第一」的觀念有關也說不定。

朝鮮棋是從中國象棋中變化出來的。据說在朝鮮戰爭時,美國的狄安將軍被俘,后來就學會了這种棋,在被俘期間天天與看守他的人下棋消遣。

此外有馬來棋、緬甸棋、逞羅棋、現代印度棋(共有三種),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有相異之處。

法國人布阿葉寫了一篇談象棋的文章,他說,歐美一般人雖然以為國際象棋具有世界性,其實它盛行的地帶只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四十,中國會下象棋的人,或許比全世界下國際象棋的人還要多些。

 

回最上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