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因緣部

第三 十力品

[二一] 第一 十力(之一)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   世尊宣曰:「諸比丘!如來具足十力,具足四無所畏,示知牛王之事,於眾中作獅子吼,轉梵輪,濟度眾生。   [所謂]: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滅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受之集如是如是,受之滅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想之集如是如是,想之滅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行之集如是如是,行之滅如是如是;識如是如是,識之集如是如是,識之滅如是如是。此有時即彼有,此生時即彼生。此無時即彼無,此滅時即彼滅。

三   即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四   依無明之無餘,依離貪滅乃行滅,依行滅乃識滅……如是此為全苦蘊之滅。」   

[二二] 第二 十力(之二)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四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如來具足十力……如是此是全苦蘊之滅。

五   諸比丘!如是,由我善說於法,明確開顯說示斷紐。

六   諸比丘!如是,由我善說,明確開顯說示斷紐之法,使良家之子,依信而出傢具足修行精進,又於身體皮膚與腱與骨,殘餘,血肉枯竭,依人之勇猛、人之精進、人之精勤,應達未達者,則不捨離精進。

七   諸比丘!所以者何?懈怠者住於苦,被惡不善法所覆,使大利衰微。諸比丘!精勤者住於樂,遠離惡不善法,使大利滿足。

八   諸比丘!依劣則無能達於第一者。諸比丘!依第一則能達第一。諸比丘!師現前即以此梵行為第一者。諸比丘!為使未達者能達,未得者能得,未實證者能實證,實當應精勤。

九   如是,此我等之出家不為空,有果,有果報。依此我等受用衣服、飲食、臥具、病藥資具。此等雖為卑下之物,然於我等為大果、大利。 十   諸比丘!汝等即當如是學。諸比丘!唯依觀於自利、行不放逸具足。諸比丘!唯依觀於他利,行不放逸具足。諸比丘!唯依觀於俱利、行不放逸具足。」

[二三] 第三 緣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依知、見說漏之滅盡,非不知、不見而說。

三   諸比丘!如何知、如何見為漏之滅盡耶?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滅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識如是如是,識之集如是如是,識之滅如是如是。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為漏之滅盡。

四   諸比丘!滅盡之時,我說於滅之智為有緣而非無緣。

五   諸比丘!何為滅智之緣耶?當謂「是解脫。」諸比丘!我說解脫是有緣而非無緣。

六   諸比丘!何為解脫之緣耶?當謂「是離貪。」諸比丘!我說離貪是有緣而非無緣。

七   諸比丘!何為離貪之緣耶?當謂「是厭離。」諸比丘!我說厭離是有緣而非無緣。

八   諸比丘!何為厭離之緣耶?當謂「是如實知見。」諸比丘!我說如實知見是有緣而非無緣。

九   諸比丘!何為如實知見之緣耶?當謂「是三摩地。」諸比丘!我說三摩地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   諸比丘!何為三摩地之緣耶?當謂「是樂。」諸比丘!我說樂是有緣而非無 後。

十一   諸比丘!何為樂之緣耶?當謂「是輕安。」諸比丘!我說經安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二   諸比丘!何為經安之緣耶?當謂「是喜。」諸比丘!我說喜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三   諸比丘!何為喜之緣耶?當謂「是悅。」諸比丘!我說悅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四   諸比丘!何為悅之緣耶?當謂「是信。」諸比丘!我說信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五   諸比丘!何為信之緣耶?當謂「是苦。」諸比丘!我說苦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六   諸比丘!何為苦之緣耶?當謂「是生。」諸比丘!我說生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七   諸比丘!何為生之緣耶?當謂「是有。」諸比丘!我說有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八   諸比丘!何為有之緣耶?當謂「是取。」諸比丘!我說取是有緣而非無緣。

十九   諸比丘!何為取之緣耶?當謂「是愛。」諸比丘!我說愛是有緣而非無緣。

二十~二五   諸比丘!何為愛之緣耶?當謂「是受。」……當謂「是觸」……當謂「是六處。」……當謂「是名。」……當謂「是識。」……當謂「是行。」諸比丘!我說行是有緣而非無緣。

二六   諸比丘!何為行之緣耶?當謂:「是無明。」諸比丘!如是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苦,緣苦而有信,緣信而有悅,緣悅而有喜,緣喜而有輕安,緣輕安而有樂,緣樂而有三摩地,緣三摩地而有如實知見,緣如實知見而有厭離,緣厭離而有離貪,緣離貪而有解脫,緣解脫於滅有智。

二七   諸比丘!譬如天降雨於山頂,落大粒時,其水轉向低處、充滿山側之洞穴、罅、隙、壑,充滿山側之洞穴、罅、隙、壑,更充滿小池,充滿小池更充滿大池,充滿大池更充滿小河,充滿小河更充滿大河,充滿大河,繼而充之於海,大海。

二八   諸比丘!同於此者,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苦,緣苦而有信,緣信而有悅,緣悅而有喜,緣喜而有輕安,緣輕安而有樂,緣樂而有三摩地,緣三摩地而有如實知見,緣如實知見而有厭離,緣厭離而有離貪,緣離貪而有解脫,緣解脫而有滅智。」

[二四] 第四 異學

一   [爾時,世尊]住王捨城竹林。

   二   爾時,尊者舍利弗清晨著衣、持缽,入王捨城乞食。

三   時,尊者舍利弗生此思念:「至王捨城乞食,為時尚早,我寧往詣異學遊方者之 園。」

四   爾時,尊者舍利弗則行近異學遊方者之園。近彼等異學遊方者,與之相互致問,交談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向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彼等異學遊方者作如是言曰:

五   「友,舍利弗!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友,舍利弗!又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他作。」友,舍利弗!又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友,舍利弗!又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無因生也。」

六   「友,舍利弗!於此沙門瞿曇是如何說?作如何語耶?若我等答沙門瞿曇之所說,應如何說示耶?我等不可依無實而對沙門瞿曇有所譭謗。我等將說示法隨順法,任何說隨順說之同學將不住於難詰處。」

七   「友!世尊云:苦乃由緣生。依何而成耶?依觸而成。唯世尊作如是之所說,對世尊,無以無實而予謗毀,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住於難詰處。」

八   「?然而,業論者說示:「苦是自作。」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業論者說示:「苦是他作。」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又業論者說示:「苦是自作、他作。」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又業論者說示:「苦非自作非他作、是無因生。」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也。」」

九   「友!業論者說示:「苦為自作。」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24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理。又業論者說示:「苦是他作。」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又業論者說示:「苦是自作亦他作,」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又業論者說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無因生,」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理。」

十    尊者阿難聞尊者舍利弗與彼等異學遊方者之論議。

十一   爾時,尊者阿難至王捨城乞食,由乞食還,食後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悉將尊者舍利弗與彼等異學遊方者之論議,以告世尊。

十二   「善哉!善哉!阿難!如舍利弗之正當說示,予說示。阿難!「苦是緣生,」此乃我之所告。緣何如是耶?是依觸。如是乃我所說者。無以無實謗我,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住於難詰處。

十三   然則阿難!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云:「緣觸而有苦」. 業論者沙門、婆羅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為無因生。」亦云:「緣觸而有苦」。

十四   然則阿難!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實者「不依於觸而無苦之經驗,」彼不知於此處。……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非自作、非他作、乃無因生,」實者「不依於觸而不得經驗,」彼實不知於此處。

十五   阿難!爾時,我住王捨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十六   阿難!爾時,我清晨著衣、持缽,入王捨城乞食。

十七   阿難!當時我生是思念:「行至王捨城乞食,為時尚早,我何不先詣異學遊方者之園。」

十八   阿難!爾時,我來異學遊方者之園。至已,與彼等異學遊方者俱相致問、交談問候,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阿難!彼等異學遊方者,對坐於一面之我作如是言曰:

十九   「友,瞿曇!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為自作。」友,瞿曇!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為他作。」友,瞿曇!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是自作、他作。」友,瞿曇!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無因生。」

二十   於此尊者瞿曇作如何說?作如何語耶?若我等答尊者瞿曇之所說,應如何說示耶?不可或有無實、譭謗尊者瞿曇。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住於難詰處。

二一   阿難!如是雲耶?我對彼等異學遊方者作如是言:「友!我說:「苦是由緣生。緣何而成耶?是緣觸。如是唯我之所說,無以無實謗我,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則不住於難詰處。」」

二二   然則友!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為自作」亦云:「緣觸而有苦」……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為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亦云:「緣觸而有苦。」 二三   友!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為自作、」「不依於觸、不得經驗,」彼實不知於此處。……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不依於觸,即不得經驗,」彼實不知於此處。

二四   「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實於一句之中不能道盡一切之義。大德!若對此義予詳說,將更見甚深、深遠者。」

二五   「然者,阿難!於此,汝為顯示之!」

二六   「大德!若向我如是問:「友,阿難!老死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我對如是問,則如是說示:「友!老死乃以生為因、以生為集、以生為生、以生為起也。」大德!我對如是為問,則作如是說。」

二七   「大德!若對我作如是問:「友!阿難!生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對如是問,則如是說示:「友!生乃以有為因、以有為集、以有為生、以有為起也。」大德!我對如是問則為如是說。」

二八   「大德!若對我作如是問:「友!阿難!有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對如是問,則如是說示:「友!有乃以取為因、以取為集、以取為生、以取為起。」大德!我對如是問,則作如是說。」

二九~三一   「大德!若對我作如是問:「友!取之因是如何?……友!愛之因是如何?……友!受之因是如何?……」大德!若對我如是問:「友!阿難!觸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對如是問,則作如是說示:「友!觸以六處為因、以六處為集、以六處為生、以六處為起。」「友!由六觸處之無餘,依離貪滅,乃觸滅,觸滅乃受滅,受滅乃愛滅,受滅乃取滅,取滅乃有滅,有滅乃生滅,生滅乃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乃全苦蘊之滅。」大德!我對如是問,則作如是說。」

[二五] 第五 浮彌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   爾時,尊者浮彌於日暮自宴坐起,來詣尊者舍利弗之處。詣已,與尊者舍利弗俱相致問,交談問候及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尊者浮彌,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三   「友!舍利弗!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自作。」友!舍利弗!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他作。」友!舍利弗!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自作而他作。」友!舍利弗!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非自作,非他作,乃無因生。」

四   友!舍利弗!於此世尊作如何說?作如何語耶?若我等應答世尊之所說,則應如何說示耶?不應以無實誹謗世尊。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往於難詰處。」

五   「友!世尊說:「苦樂是緣生。」依何而生耶?依觸乃有苦樂,如是世尊之所說,因無以無實,不可謗世尊,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則不住於難詰處。

六   然則,友!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自作」;亦云:「緣觸乃有苦樂。」……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為非自作、非他作、為無因生,」亦云:「緣觸乃有苦樂。」

七   友!彼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為自作」,「不依觸無有經驗」彼實不知此處……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為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不依觸無經驗,」彼實不知此處。

   八   時,尊者阿難,聞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浮彌之此論議。

九   爾時,尊者阿難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方之阿難,將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浮彌之論議,悉奉白世尊。

十   「苦哉,善哉!阿難!說示如舍利弗者是正說示。阿難!是即:「苦樂是緣生,」是我所說。「緣何如是?是緣觸也。」如是乃我所說者,無有無實謗我,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住於難詰處。

十一   然則阿難!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自作,」亦云:「緣觸有苦樂,」……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了」亦云:「緣觸而有苦樂。」

十二   若然,阿難!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自作,」「不依觸、無苦樂經驗,」彼實不知此處。……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非自作、亦非他作、是無因生」;「不依觸、無苦樂經驗」彼實不知此處。

十三   阿難!於身以身思為因,生內之苦樂。阿難!於語以語思為因,生內之苦樂。阿難!於意以意思為因,生內之苦樂。

十四   阿難!緣無明,以自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阿難!緣無明,以為他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阿難!正心為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阿難!非正心為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

十五   阿難!為自語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阿難!為他語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

十六   阿難!正心……阿難、非正心為語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

十七   阿難!為自意行,緣此而生內苦樂。阿難!為他意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

十八   阿難!正心……阿難!非正心,為意行,緣此而生苦樂。

十九   阿難!於此等諸法,不生無明。阿難!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無有其身緣此而生內之苦樂。無有其語緣此而生內之苦樂。無有其意緣此而生內之苦樂。緣此而生內之苦樂,無其田(無生起之餘地)、無其事、無其理、無其論事。

[二六] 第六 優波摩那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   爾時,尊者優波摩那來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尊者優波摩那,向世尊作是言曰:

三   「大德!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大德!又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他作。大德!又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大德!又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

四   大德!於此,世尊是作如何說?如何語耶?若我等答世尊之所說,應如何說示耶?不可無實謗世尊。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將不住於難詰處。

五   「優波摩那!我說:「苦是緣生。」「依何而成耶?依觸而有苦。」如是是我所說,無有因無實謗我,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則不住於難詰處。

六   然則優波摩那!彼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云:「緣觸有苦」……彼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是無因生,」亦云:「緣觸而有苦」。

七   然則優波摩那!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不依觸、無得經驗,」彼實不知此處。……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不依觸無得經驗,」彼實不知此處。

[二七] 第七 緣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為全苦蘊之集。」

三   諸比丘!何為老死耶?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髮、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之老與此之死,諸比丘!此謂之老死。

四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滅,而有老死滅,唯此八支聖道,是趣老死滅之道跡。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五   諸比丘!生者何耶?……

六   諸比丘!有者何耶?……

七   諸比丘!取者何耶?……

八   諸比丘!愛者何耶?……

九   諸比丘!受者何耶?……

十   諸比丘!觸者何耶?……

十一   諸比丘!六處者何耶?……

十二   諸比丘!名色者何耶?……

十三   諸比丘!識者何耶?……

十四   諸比丘!行者何耶?諸比丘!有此等三行:[即]身行、語行、心行。諸比丘!此等謂之行。由無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無明之滅,而有行之滅。唯此八支聖道,乃趣行滅之道跡。即正見……正定。

十五   諸比丘!聖弟子知如是之緣,知如是之緣起,知如是之緣滅,知趣如是緣滅之道跡。諸比丘!此等聖弟子謂達見27,亦云達見,謂達此正法,謂見此正法,謂具足學智,謂具足學明,謂入於法流,謂聖明達慧,亦謂建立不死之扉。

[二八] 第八 比丘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   爾時,世尊曰:

三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如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

四   知生,……

五   知有,……

六   知取,……

七   知愛,……

八   知受,……

九   知觸,……

十 知六處,……

十一   知名色,……

十二   知識,……

十三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

十四   諸比丘!老死者何耶?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髮、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之老與此之死,諸比丘!此謂之老死。

十五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之滅,而有老死之滅。唯此八支聖道,乃趣老死滅之道跡。即:正見……正定。

十六~二四   諸比丘!生者何耶?……諸比丘!有者何耶?……諸比丘!取者何耶?……諸比丘!愛者何耶?受、觸、六處、名色、識者何耶?……

二五   諸比丘!行者何耶?諸比丘!有此等之三行。即:身行、語行、心行是。諸比丘!此等謂之行。由無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無明之滅、而有行之滅。唯此八支聖道,乃趣行滅之道跡。即:正見……正定是。

二六   諸比丘!有比丘,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滅、知如是趣老死滅之道跡。

二七~三六   知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知行之集、  知行之滅、知如是趣行滅之道跡。

三七   諸比丘!對此,比丘謂之達見,亦云達見、達此正法、見此正法、具足學明、入於法流、聖明達慧,建立不死之扉。

[二九] 第九 沙門婆羅門(之一)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十二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滅、不知趣老死滅之道跡。……不知是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滅、不知趣行滅之道跡。

十三   諸比丘!不知此等之彼等沙門或婆羅門,於沙門非正沙門、於婆羅

門非正婆羅門。又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或婆羅門之義,於現法自知,非入實證而住者。    十四∼二四   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知行之 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

二五   諸比丘!知此等之彼等沙門或婆羅門,於沙門是正沙門,於婆羅門是正婆羅門。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與婆羅門之義、於現法得自知入實證而住者。

[三0] 第十 沙門婆羅門(之二)

一   [爾時,世尊]住捨衛城。

二~三   爾時,[世尊宣曰:]「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滅、不知趣老死滅之道跡,彼等實不知住於超脫老死之處。

四~十二 不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

十三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滅、不知趣行滅之道跡,彼等實不知住於超越老死之處。

十四   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者,則知住於超越老死之處。

十五~二三   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

二四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處。」

  此頌曰:

  二之十力緣  異學與浮彌

  及優波摩那  緣與比丘二

  沙門婆羅門

Index

相應部

Home

巴漢辭典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