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出现不少诸如英国长弓与复合弓,弩与火枪比较之类的文章,莫衷一是。其中有不少新颖的观点,但是并不全面,这里个人胡说几句作为补充。。。

英国长弓长弓发源于威尔士的南部,1150年左右开始有关于它的记载。威尔士位于不列颠岛的西南部,受洋流的影响而温暖湿润,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到处都是密林和山地草场。威尔士人就在这些山岭之间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他们剽悍好战,尤其擅长利用地形开展小股民兵的骚扰袭击。因此,罗马人撤走以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等入侵者都没能征服他们。在长期的战争中,他们发展出了长弓这种简单而实用的武器。可惜诺曼底人要难缠得多。诺曼底人征服了英格兰后,分封到边境的伯爵们就开始了对威尔士的蚕食。他们通过修筑彼此呼应的城堡,不断地向威尔士人的腹地推进。经过二百年步步为营的挤压,到了爱德华一世(12391307),终于将威尔士并入版图。老爱是英国历史上的一大枭雄,政治、军事才能都很出众。他被长弓深深地吸引了,先是招募归顺的威尔士人为自己作战,继而通过立法在全英普及长弓。从13世纪末直至16世纪末,长弓一直是英国军队高效而不可或缺的武器,他们凭着它打了不少胜仗,多次以少胜多,甚至转败为胜。一般的长弓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短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长弓的强劲就全靠它了。上好的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而有弹性。原料出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提尔(今天的黎巴嫩)、克里特岛(地中海属希腊)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西班牙的一部分)的最好。英国国王为此设置了特别配额关税――每进口一桶欧洲大陆产的葡萄酒,都必须缴纳几条紫杉木坯材。不列颠岛上并非不出产优质紫杉,但数量稀少,被老谋深算的英国佬当作战略资源储备严加管理,不准动用。当黑太子远征西班牙、用长弓打败了当地原始的投枪时,卡斯蒂里亚人竟迁怒于树木,立法严令铲除所有的紫杉。榆木、白蜡木、橡木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选料十分仔细。制作要严谨,但并不复杂,技艺高超的制弓师傅2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好一张弓。

英国长弓在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征战中曾经大出风头。。。在训练有素的大批长弓手手上,它能成为准确、迅速、密集、致命的武器,用“箭雨”一词来形容英国长弓手的齐射一点都不过分。百年战争时期的一名优秀的长弓手,最快可以达到每分钟10-12支箭的射速——他们甚至能做到‘同时有两支箭在空中飞行’,这是同时代的弩、甚至直至19的火枪都远远不能及的。而长弓的有效射程,更是达到了短弓所难以望其项背的200码(183米)左右。。。

英国长弓击败了法国重装骑士部队,取得了克雷西和阿金库尔的辉煌胜利。。。但由此而产生的,就是后世对长弓的极度迷信。当然也有因此而产生的极度蔑视。。。比如,有人引用论文《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Archer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ling》(Antiquity 71271 124):134 (1997))给出了不同材料之间的蓄能状况进行的对比:

长弓 9000 kgf cm/kg (882 J/Kg)

    鞑靼弓 20000 kgf cm/kg (1960 J/Kg)

    土耳其弓 20000 kgf cm/kg (1960 J/Kg)

现代弓 30000 kgf cm/kg (2940 J/Kg)

 

也有人提出英国长弓拉力仅有80磅,也就是36公斤左右。。。蒙古弓的拉力可达到80公斤,而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 甚至“三十个劲儿”,也就是200-300公斤的拉力(满人拉弓力量所需极大,所以满人八旗子弟大都有扳指)。并由此得出长弓的威力并不像历史所描述的那样夸张。。。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些道理,上面论文给出的是不同材料每一千克所能够得出的蓄能情况,长弓是单体弓,蓄能自然比不上我们中国的复合弓,但是为了增加对箭整体推进的力量,所以将单一木料做成弓臂弄得很长。。。弓臂长了,自然会增加总体的蓄能值。。。对箭推动的力量也更大了,在欧洲,在长弓得到应用以前,弓箭长时期内不是作为主战兵器而使用,罗马人甚至喜欢使用标枪、投石而不使用弓箭。。。这就是由于长弓出现以前,单体短弓的杀伤力普遍不足,对于有防护的战士更是如此。。。以至于欧洲人喜欢排列成紧密的队形作战。。。但是长弓由于弓臂太长,只能步兵使用,骑兵是难以使用长弓的。。。骑兵必须使用较短的弓才能在马上进行骑射。。。比如,英国人曾经试验过给长弓兵配备战马进行迅速的长途机动,在作战时,长弓兵还要下马进行作战就是因为此。。。单体的短弓射程是难以超过步兵的长弓的。。。狮心王查理在十字军东征时大出风头,个人认为就是阿拉伯轻骑兵使用的应该是单体短弓,而狮心王所带的长弓手的射程大大超出阿拉伯轻骑兵,狮心王约束骑士下马,在步兵、长弓手、辎重外围进行防护,防止阿拉伯骑兵冲击,这是狮心王在中东沙漠获取战术优势的原因。。。

拉力所作的功主要分成三部分:推动箭前进所作的功、弦震荡所浪费的功,弓臂恢复原状所浪费的功。。。这里面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推攻箭所需要的功,其余的所作的都属于无用功。。。要想使弓弦和弓臂所浪费的功少,那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弓弦和弓臂的质量,因为同等尺寸的功如果弓弦和弓臂恢复原状行程相差并不大。。。所以说,蓄能值还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上,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十分聪明的。。。在我们东方,自从东周时期就发明了复合弓,当时制弓使用干、角、胶、筋、丝、漆六种材料复合而成。复合的短弓的射程与威力也不亚于长弓。。。在唐代有步兵用的长弓和骑兵用的角弓,个人分析,长弓就应该是一种单体弓。。。而角弓则是复合弓。。。因为对于唐军而言,每人一弓,弓的需求量极大,采用工艺简单的来大量制作单体弓是正常的。。。复合弓是弓箭史上的一大进步。从此在东方弓弩成了主战兵器。。。蒙古骑兵使用这种复合弓横扫欧洲,复合弓的发明功不可没,据说蒙古复合弓属于典型的中国复合弓,又叫双曲反弯弓,下弦之后,弓身弯曲成U字形,蒙古弓极硬,行程短,上弦时需要有好几个人帮助才能上弦。据传说,成吉思汗在年轻时曾经单独一个人给弓上弦。。。

除了弓的力量以外,拉弓的行程也是箭初速得到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有诗为证“用弓当用强,用箭当用长”,用弓用强,就是指弓的力量要大,用箭用长,就是指弓的行程要大。。。我们从上面看出实际上长弓的拉力并不是很强,只有30-40公斤左右(有人说,发现英国古代长弓手的骨骼畸形,并认为这是由于拉弓的力量较大的缘故,个人对此持有异议,因为,蒙古人,满洲人使用的复合弓力量比长弓还大,怎么就没见这些人骨骼畸形呢,个人认为这是由于长弓手长期保持训练的缘故与因为要把弓拉满,而保持一种不自然的射箭姿态的缘故。。。)。。。但是长弓的行程很大,箭长3英尺(90厘米),英国长弓手要求身高很严格,必须在1.75米以上的缘故,个人认为并不是因为力量的缘故,而是因为手臂的长度。因为身高低于1.75米的人力量大的也是比比皆是,力量不能作为长弓手选拔需要身高的原因。。。身高较高的人,往往手臂长度也较长,也样,可以使用更长的长弓,并将弓拉满。。。而较矮的人就不行了。。。在描述我国古代善射者,大都是虎背蜂腰猿臂,比如说养由基、吕布、李广。。。虎背蜂腰因为背部和胸部肌肉丰满所以力量较大,而猿臂则是胳膊长度很长而且灵活。。。在我国明代以后,射术强调软弓长箭,认为如果持硬弓则刚刚引满就须发箭,不能久待,命中率反而降低。。。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强调于命中率强于射击速度,一个是因为中原人与北方人相比力量较小的缘故。。。而对于骑兵来说,在马上,显然不能把弓拉的很开,所以弓的行程往往很小,而力量却很大,也就是硬弓,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南人不善骑射的另一个原因(并不都是因为从小不长在马背上的缘故,也有身体素质限制的缘故)。。。

那么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长弓的力量并不大,虽然行程很大,但是综合起来看,其箭的初速、威力并不比复合弓强到哪去,可是为什么射程却远远比骑兵用复合弓远很多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射击方法的缘故。。。我们知道现代火炮射击有间接射击与直射之分,间接射击采用很大的仰角,射程远远大于直射。。。无论是出了膛的炮弹子弹,还是射出的箭,总是受到两个因素初速的惯性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形成一个抛物线。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抛物线以45度仰角射程为最大,而且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说空气阻力,那么起初速,与末端速度是相同的。。。而如果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的话,那么以38度或者52度的仰角射程为最大。。。而英国长弓与其他弓弩不同之处就是在与此,长弓远距离射击是通过采用很大的仰角,向斜上方射出,射出箭的弹道是一种抛物线,从斜上方命中目标。。。据说英国绿林好汉罗宾汉曾经在小山丘上射出的箭在1英里(1600多米)外穿破了一英寸木板。。。如果采用仰射的射击术在特定的环境下,不是不可能的,比如说站在小山上,顺风,而且,气压低。。。而我们无法考证我们东方步兵射击是不是采取这种办法,但是骑兵射击显然很难进行这样的抛射。。。不过,我们从出土的战国弩机中发现,在弩机的望山上刻有刻度,这显然我国先人已经懂得这一道理。。。弩机望山上的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射击时的表尺。。。在合适的距离上,采取相应的刻度进行瞄准,这样可大大增加命中率,可惜得是,弩机望山的高度显然不可能让弩达到38度的仰角。。。当然,这也是符合科学的,因为过远的距离会受到空气气流的影响,使得命中率大大下降,可惜这种弩机在以后已经失传了,宋代沈括曾经得到过一种出土的弩机,居然认为十分机巧,献所不及。。。而在一些争论比如宋踏凳弩(个人一直认为这个凳,应该为蹬,是属于通假字,或者因为某种不可考的原因而写的白字,因为所谓踏凳弩是一种蹶张弩,就是用脚蹬踏上弦的弩,用踏蹬更符合原意)的射程究竟是300米还是900米,也可到此为止了,这是由于射击仰角不同的缘故。。。

英国长弓对弓弩和火枪的优势更在于射速。。。用“箭雨”一词来形容英国长弓手的齐射一点都不过分。百年战争时期的一名优秀的长弓手,最快可以达到每分钟10-12支箭的射速——他们甚至能做到‘同时有两支箭在空中飞行’,这是弩和火枪难以比拟的。。。

而显然英国人没有我们祖先那么聪明,在弩机望山上刻刻度来解决精确度量仰角的问题。。。英国人拥有培养长弓手的基础,然后从中选拔优秀者而得到的长弓手。。。在网上讨论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问:既然英国长弓手这么强,那为什么别的国家不学着建立同样的长弓手部队来对抗,而只是用骑兵跟他们硬拼?这是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得出的结论。。。长弓在英国长期作为一种“国技”存在的,尤其是在发源地的威尔士,每一个牧羊人都有一把长弓,并能够熟练使用,他们中许多人把长弓作为自己自卫和养家糊口的“技能”,这是英国人有能力拉起这么一支弓兵队伍的基础;而弓手的训练,和古代一样需要大量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就拿仰射这种技艺来说,需要估算目标距离,然后得出仰角,这需要大量训练才可能掌握的内容,用一句“毕生训练而得的技艺”来形容也不为过。。。在中世纪欧洲诸国除了英国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来培养出一支弓手部队。长弓是很便宜,但是长弓手不是火枪,更不是白菜,不是短时间内经过训练就能成军的。在后世随着生活的改善和英国面向海洋的开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船上怎么训练长弓仰射的技巧???),优秀的长弓手在英国逐渐稀少。。。在长弓与火枪之争中,曾经有一位将军曾说,我愿意带一队经过训练的火枪手,也不愿意带一队不合格的长弓手。。。长弓很厉害,甚至比19世纪初期的滑膛枪还要厉害,在火枪长弓之争中,长弓的威力远超过火枪。。。但是像比试中的那样出色的长弓手可是很难训练。。。就是英国人自己也很少有足够的合格的长弓手。在英法半年战争中,以英国的人口基数,最多时也不过出动了8000长弓手,其后的战役中长弓手一次比一次少。。。这是英国人为什么弃长弓而转向火枪的原因之一。。。

古代弓箭依弓背结构可分为单体弓和多体弓;依形状可分为长弓,反曲弓和复合弓。单体弓弓背由完整单一木材制成,多体(或曰平行重合)弓弓背由各种各样材料复合制成,可有木材,胶质,动物皮筋等等。长弓形状为简单的长条形,反曲弓为我们熟悉的蒙古弓形状,而复合弓直到近代才发明,其特点是通过机械结构使拉力和拉长不成正比(有一最大点)。

  
单体长弓是所有弓箭中最容易制成,射程最大(除了弩),射击频率也最高。但是对臂力要求最高,尺寸最大,携带不便,精度射击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

本文将教会你一天内制作一张单体长弓的佼佼者------英国长弓。如果你每只手有百斤以上气力,并且受过良好训练,并且拥有一张大力长弓,那你的射程可达四百米,杀伤射程可达二百米,五十米内可射穿1毫米钢板,每分钟可放10箭,真可谓价廉物美,无坚不摧!实为居家旅行,杀人放火之必备利器。



制作步骤:

1
。材料选取和总体切削:寻找一根尽可能直而无支条/树节的新鲜树干,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为4厘米边长正方形、长度与射手身高相等的弓背材料,从横截面看,要取偏中间的部分,一半为木心,一半为边材。木料越坚硬致密,弓的力量越大,所以一般用名贵的紫杉木,其它的质量稍次。如果你力拔千斤,可以适量按比例增大你的长弓各项尺寸。具体切削方法如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1/13/d419899c.JPG


2
。弓背内外侧切削。选择经过初步切削的木料的木心一侧为弓背内侧(发射时候面向你的一侧),边条较多一侧为弓背外侧。因为内侧必须柔软乃压缩,外侧必须坚硬有张力。选定后,将弓背外侧置于地,只切削弓背内侧,切削成两头扁,中间厚的双锲形。下图为侧视图,其中白色为切削后剩余部分,两个边缘厚1.5厘米,中部高3厘米。尺寸同样可以按比例调节。

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1/13/067c34ed.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弓背左右侧切削。将弓背外侧翻转向上平置,从中部向两头切削成双锲形。如下图,其中中部尺寸不变,两头尺寸都为1厘米。(左线0.5厘米,右线1厘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弓背总体精细切削。切削弓背形状最终如下图。切削过程中经常轻微用力正反拉动弓背,如有异常突起须磨平,如有凹陷则适量磨平周边以求整体平滑。最终弓背形状务必对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制作拉弦点:在距两头5厘米处分别刻出于弓体成45度角向外,深1厘米的拉弦点,尽量不要破坏弓的坚硬性。侧视和正视图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训弓。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弯它。长弓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复杂形状。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样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弯曲的过程叫做驯弓,就是让弓背逐步适应弯曲。做这事需要一个专门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制成,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侧面由上到下以4厘米的等距离刻8—10个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头20厘米。在弓背松弛状态将绳子绑住两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匀用力,慢慢拉弦,挂到第一弦槽里,弓背就被略略弯曲了。这是,要仔细检查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绳拉开,逐次加大开度向下挂槽,并不断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3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2厘米。 当达到弓手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满弓开度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 托架如下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外部处理。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亚麻籽油或其他耐腐蚀耐潮湿的涂层作为保护层。油干了,便可以挂弦。弓弦古法是用羊肠或筋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你也可以用双缆尼龙绳代替。挂弦时的固定开度掌握在弓弦与弓背中心的距离达到相当于握紧拳头再竖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约15厘米。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可以用挂砝码的办法测一下弹性系数,越硬的弓射程越远,但也需要越强的膂力,霸王的弓你能拉得开吗?一般的长弓拉个满月大致需45—55公斤的力,最强的达到80公斤。

8
。正式上弦。弓手结可防止脱落。如下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箭的制作。标准箭长90厘米,稍稍多于大部分人的满弓开度。箭分多种,头固然是铁的,箭杆比较粗,必须要直,才能平稳飞行。用山杨木、白杨木、接骨木、白桦木、柳木等较轻材质制作的叫飞箭,射程较远;用白蜡木、角木等重材制作的叫重箭,虽然因自重较大而射程较近,但近距离的穿透力更强。羽毛粘在箭尾18厘米的地方,不仅用胶水固定,还要绑扎牢固,以免快速飞行中脱落。通常24支箭绑成一捆, 算一个基数吧。 精良的箭是优良射手不可或缺的。 射击时,将乘有箭的底部有尖头的箭筒插在右首地上,随取随射。

我曾经在英国匠人指导下制作了一张长1.83米,满开拉力25公斤的长弓,经过1年的训练,终于能够十发十中50米外的人形靶,每中必破靶! 下面是我的弓的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各位觉得好就给点mp吧!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