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一)



1 柳下季是孔子的朋友。柳下季的弟弟是有名的土匪頭子名叫盜跖。盜跖手下有九千名囉嘍,經常各處流竄,打家劫舍,奪人財物,強姦殺擄,無惡不做。什麼慈悲友愛、孝順父母、慎終追遠等,他都嗤之以鼻,全不放在心上。這批土匪所到之處,百姓都望而生畏。大些的國家就封閉城池,不讓他們進來,小些的國家就只得定時繳稅納糧,交保護費以破財消災。沒有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或團體可以抗衡這股亂源,天下百姓都深以為苦。

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2 孔子認為自己應該挺身而出,來解決這股不安定的力量。

3 有一天,他去找柳下季。孔子對他說:「做父親的有責任管教他的孩子,做兄長的有義務教導其幼弟。若父親不能管教孩子,兄長不能教導幼弟,那麼我們建立父親、兄長這樣的親戚制度就沒有意義了。

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父子兄弟之親矣。

4柳下先生你是社會賢達,而令弟卻為土匪頭。你不能負起教導之責,以除天下之害,我真為你感到羞恥,如果你不能教他改邪歸正,那我只好為你走一趟,去勸勸他了。」

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丘請為先生往說之。」

5柳下季回答說:「對這件事我是很慚愧,可是如果有人像我弟弟那樣不從父親管教,不聽兄長教導,世俗規矩他全不放在心上,那你又能怎麼辦呢?

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

6 孔兄啊!你不知道,我弟弟這個人聰明絕頂,鬼腦筋一大堆。武的他能拒敵打仗,文的他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他的脾氣暴燥,順他的意思還好,稍微不對勁他就會大發雷霆,把你罵的狗血淋頭,我勸你還是不要去的好。」

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無往。」

7 孔子不聽柳下季的勸告,堅持要去,柳下季無奈,只得搖頭嘆息不再說什麼了。

8 顏回為孔子駕車,子貢站在右邊當侍衛,就這樣師徒三人出發去見盜跖矣!

孔子不聽,顏回為馭,子貢為右,往見盜跖。

9 孔子的車到達時,盜跖與其匪眾正在泰山東邊山角下紮營休息。這些匪徒取其殺害人的肝,切成細條,連血帶肉的當生魚片吃。

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

10 孔子下車後很有禮貌地通知接待人員。他說:「我是孔某,聞將軍德高望重,特地前來拜訪。」

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11 接待人員進帳通報,盜跖聽說孔子來了,不由的大發雷霆,眼睛瞪的像初一,十五的月亮,頭髮都氣的豎起來了。

12盜跖說:「這傢伙就是那個魯國的偽君子孔丘嗎?你出去轉告他,就說:『你這個人造謠生事,認為自己文武雙全,戴著那頂古理古怪的帽子,腰裡繫著牛皮帶,整天喋喋不休,胡說一通。身無一技之長,不事生產,騙吃騙喝,全靠一張嘴巴迷惑主上。

13 有了這樣的榜樣,年輕人均紛紛效尤,不去從事勞動生產。為了搏取好名聲,假裝成孝順父母、敬愛長上的模樣,以期有朝一日封候作官,享受榮華富貴。社會上所有這些虛浮不實的現象,都是你這個傢伙促成的。

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倖於封侯富貴者也。

14你出去叫他趕快滾,否則我就切他的肝,來當中飯吃。」

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

15孔子老遠跑來不甘心就這樣被趕走,他又對接待員說:「請你告訴將軍,我是柳下季的朋友,就請他看他哥哥的面子見我一面吧!」

孔子復通曰:「丘得幸於季,愿望履幕下。」

16 接待人員只得再進帳通報,盜跖聽說是哥哥的朋友,態度就軟了些,想了想說:「好吧!就叫他進來吧!」

謁者復通。盜跖曰:使來前!」

17孔子以晉見國王之禮,戰戰兢兢地走了進去,盜跖一生為盜,講的就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最討厭這些臭規矩。他看孔子又是鞠躬、又是作揖、三拜九叩心中無名之火又起。

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

18 他兩腳一蹬,手按寶劍,眼睛直視著孔子大聲叫道:「丘老頭,你今天到我帳來,如果說的合我意那算你命好,若不合我意,則立刻就將你殺死在案下。」

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19盜跖的寶劍說時遲那時快,抽了出來,放在桌上,孔子到底是久經場面的人,並沒有被盜跖的恐嚇唬住,他穩穩地站在那心平氣和地對盜跖說:「我聽說天縱英才者有三種不同的等級,最上層者,他是生的英傑挺拔,不說一句話,站在那兒自然就有一種威嚴,人人對他生出敬畏之心。

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

20 中等的能人,他們是靠後天的努力,學識豐碩,見多識廣,什麼事都難不倒他。再次等的能人,他們勇敢善戰,遇事果斷,絕不拖泥帶水,帶起兵來指揮若定,克敵致勝,易如反掌。

知維天地,能辯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

21一般人只要有任何一種上述的才能,就能稱孤道寡,雄據一方的稱王。我看將軍兼具上述三種才能。身高八尺二寸,面目有光,脣如紅丹,齒如齊貝,音色如鐘,完全是一付帝王之相。只是因為沒有名人指點,今天才落為土匪頭,被人稱為盜跖,實在可惜。

今將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焉。

22如果將軍願意請我當參謀,為你籌劃興國大業,我這個做臣屬的,願意銜命到吳、越、齊、魯、宋、衛、晉、楚等國爭取大批土地,為將軍建立一個幅原數百里,人口數十萬的國家。推將軍為諸侯,與天下諸多霸主平起平坐,從此不用再到處打游擊,興兵動武,那麼辛苦。

23 將軍得此諸候之位後,榮華富貴集一身,可以光宗耀祖,將諸般親戚接到宮中共享清福,就是先祖也得到一定豐盛的祭祀。這是天下聖賢之士在時空允許下必定去做的事,也是天下百姓為求社會安定企盼政治家們去走的方向。」

將軍有意聽臣,臣請南使吳越,北使章魯,東使宋衛,西使晉楚,使為將軍造大城數百里,立數十萬戶之邑,尊將軍為諸侯,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收養昆弟,共祭先祖。此聖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願也。」

24 盜跖的氣頭並沒有因為孔子這番建議而稍微緩和。他說:「孔老頭!你那套巧言令色的玩意只能騙騙那些沒見過世面的笨蛋,在我面前你還是省省吧!

盜跖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恆民之謂耳。

25我長得高大威嚴、英俊體面,這都是我父母生給我的,跟我的才能沒有什麼關係,這方面不用你說,難道我自己不知道?我聽人說:『喜歡當面稱讚人的,都是馬屁精。』他們也最容易背叛你,在背後罵你。做我們這一行的,最恨的就是窩裡反。

今長大美好,人見而說之者,此吾父母之遺德也。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且吾聞之,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26 剛剛你建議我弄些土地,建城立國,靠百姓的稅捐來養我及政府,這種方式難道真的就是長治久安之策嗎?

今丘告我以大城眾民,是欲規我以利而恆民畜我也,安可久長也!

27 像我現在這樣子多好,我以天下為範圍,想到哪就到哪兒,有什麼道理以大求小呢?再說堯舜都曾做過君王,可是他們的子孫,聽說都窮得無立錐之地;湯武為君時神氣活現,不可一世,可是他們的後輩都被人殺害了。難道這就是你勸我穩定下來,成立邦國的好處嗎?

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湯、武立為天子,而後世絕滅;非以其利大故邪?

28據我所知,人類初期根本就沒有國家政府這樣的編制,可是大家都過的好好的。那時候禽獸多人少,人類選擇居在樹上,就是為了躲避野獸的緣故; 他們白天撿採些果子吃,晚上就睡在樹上,所以我們稱他們為『有巢氏之民』。

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29 原始的人類,他們也無所謂衣服,冬天去寒,就靠夏天收集的乾柴,生個火堆來取暖,所以我們又稱他們為會用火的『知生之民』。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30 到神農氏時人類的自性發展到最高境界,百姓們睡的安穩,活的愉快。家庭制度尚未形成,孩子只知道母親是誰,不知道父親的長相。他們養麋鹿吃其肉,喝其奶,自食其力,衣食無慮,彼此完全沒有相害之心。

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31 一直到了黃帝,因為個人野心,道德標準的差異等促使他與蚩尤大戰於涿鹿,雙方折兵損將,死傷無數,人類社會安穩祥和才開始走下坡。

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32後來堯舜等組成政府,確定親屬關係,社會開始分裂。在社會成員企圖佔有其最有利之地位的調整過程中,糾紛,爭戰,搶奪就產生了。湯就是將其君王放逐自己取而代之,武王更是將其老闆紂王殺死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

33 這樣的模式形成後,天下以強凌弱,以眾擊寡的現實確立。大家為了自保及擴充勢力,都紛紛建立武力,所以你看自湯武以後,歷史成為一部戰爭史。所謂開國元勳,都是些興風作浪的野心家,在這些人的統治下,天下哪裡還有安穩可言?

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34今天你修習文武之道,培養辯論的口才,自己學還不夠,還要收一大堆學生,傳授這些知識、學問。這些人平日穿你設計的儒服,生活行為都要遵守你訂的那些臭規矩,以虛偽不實的言論,行為,謀騙官職,以求榮華富貴。而這些官員經常出些怪點子,以謀長官的歡心,結果弄的天下大亂,戰爭不斷。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

35 我認真地說你孔老頭才是真正的大盜,論危害天下,我遠不及你,我奇怪社會為什麼不叫你盜丘,反而叫我盜跖呢?

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

36 你以甜言蜜語騙子路當你的門生,要他脫掉鋼盔換上儒帽,收起他的寶劍跟你學儒學之道。天下人都以為你孔老頭能收服這樣一位剛猛的武者佩服不已,可是結果怎麼呢?子路後來欲殺衛君,舉事不成,被衛國處以極刑,在東門刑場被剁成肉醬。子路有這樣的下場,不都是你教導他,讓他深入政治爭紛的旋渦所造成的嗎?

子以甘辭說子路而使從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殺衛君而事不成,身菹於衛東門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

37 你自認為是學豐識廣,品格端正的聖人,可是你自己遭遇,也好不到哪兒去!你兩次被魯王放逐,在衛國被軟禁,在齊國窮困潦倒沒人理你,被圍於陳蔡之間更是天下皆知的糗事。可見你的那些理論,並不適合大家的味口,在我看來,你的那些理論實際上一毛不值。

子自謂才士聖人邪﹖則再逐於魯,削跡於衛,窮於齊,圍於陳蔡,不容身於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子之道豈足貴邪?

38 你看,黃帝是你們儒家最崇敬的人了,可是黃帝尚不能達到德全的地步,他在涿鹿地方發起的蚩尤之戰,雙方戰士橫屍遍野,血流成河。

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39堯殺長子丹朱,稱不上慈。舜將自己父親聱瞍放逐,也不能說真的孝。禹不顧全身子,忙碌勞累地造成自己半身不遂,是不懂得養身。

40 湯將其主君放逐;武王將其老闆紂殺死,都是叛逆的反將。文王得罪商紂,被紂囚禁在羑里,是不知適應環境。

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

41 以上六人都是你們儒家歌功頌德的領袖人物,然而仔細分析,他們都或多或少地以利誘為手段,推行其政策,不是以真情去感動人心,他們在與長官或部屬週旋時,都強忍其情緒,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以真實面目與人相處。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論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42 這些官場上的虛情假意,在我看來都是極其可恥的,還不如我們土匪一根直腸子來的痛快。

43 你們儒家最尊敬的賢能人士在我看來也都不怎麼樣,伯夷叔齊這兩位糊塗蛋,他們丟下孤竹國的職務,跑到周國去找什麼明王,結果失望之餘,隱居到首陽山,被活活地餓死,屍骨都不得入土為安。

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於首陽之山,骨肉不葬。

44 鮑焦也是莫名其妙的怪人,他為了子貢一句激將話--:“吾聞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汙其君者,不履其土。” ---,結果他老兄爬到樹上,沒吃沒喝地,飢渴而死。

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

45申徒狄勸諫主上不獲回應,突然就懷石投河自盡,成為魚蝦王八的食物。

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

46 介子推追隨文王一片忠心,在文王落難,沒有東西吃的時候,他將自己大腳上的肉割下來給文王吃。後來文王因細故將之開除,子推氣得投入火堆中,自焚而死;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47 尾生這傢伙就更是死的不值得,他與一位女子相約在橋柱下相會,可是時間過了這位女子沒有出現,我們這位癡心漢,卻在橋柱下傻等,結果漲潮時被活活地淹死。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48 以上六者都是你們儒家鼓吹為賢達之士,可是認真地說,都是些不知愛惜生命,如野狗乞丐般的可憐蟲,哪裡值得尊敬,學習?

此六子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

49你們所謂忠臣就屬王子比干及伍子胥了,他們兩位的下場又怎麼樣呢?伍子胥投江而死,比干則被剖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所以這兩位所謂忠臣實在也沒有什麼值得效法的。

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然卒為天下笑。自上觀之,至於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

50 你今天想要告訴我的,除了神鬼等另一個空間的事,我沒有辦法知道,其他有關人間的事,大概也就是上述幾樣東西了。

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

51怎麼樣?我還分析的清楚吧!所以,你也就不必費神,再向我嘮叨了。

52既然你來了,我今天心情也不錯,讓我來告訴你一些人之常情吧!

53 眼睛就是喜歡看美好的事物,耳朵就是想聽好聽的聲音,嘴巴就是想吃可口的美食,心就是一天到晚瞎想沒完沒了,什麼非禮勿視、勿聽、勿想等都是背情之舉。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

54 一個人的壽命長的百歲,中的八十,差些的約六十幾歲,在這個有生之年中病痛、死喪、憂患等佔據了大部份的時間,真正開懷大笑、心情愉快者一個月裡最多有這麼四、五天罷了。

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55 所以人生是苦,這是宿命。天地的時空無限,人的壽命與之相比極其短暫,就像是快馬飛馳經過一個縫隙似的一閃即過,在這樣有限的時空裡,凡是不知專心貫注傾力完成其理想,不知愛惜生命,保養身子的信念,都是不合人性、本性、道的要求。

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56 孔老頭!你提倡教導的那些東西都是我要丟掉的,所以你也不必再說什麼了趕快滾吧!我不想聽你那些為鑽營功名富貴而設計出來的詐巧虛偽的論述。這些不合人性,不符真理的東西,我不願意再浪費我的時間。」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去走歸,無復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57 孔子站在那兒臉一陣紅、一陣白的,汗珠不斷地自額頭滴下,盜跖要他走,他真有如釋重負之感,孔子禮貌地鞠躬後輕輕地碎步走出帳外。

58 上了車精神還是停留在聽盜跖教訓的沮喪情緒之中,目光散渙、臉如死灰。沿途孔子整個人緊靠著把手低頭不語,大氣都沒有喘一聲,恍恍惚惚地手中的轡就掉了三次。

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

59車子回到魯國東門外正巧遇見柳下季。柳下季對孔子說:「這幾天都沒看見你,看你們三人風塵僕僕地是不是去見我弟弟盜跖了?」

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

60 孔子仰天長嘆了一說:「是啊!我們跑了一趟。」

孔子仰天而嘆曰:「然!」

61柳下季接著說:「我弟弟是不是像我說的那樣,將你好好地數落了一陣,絲毫也沒有改變他的看法呢?」

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

62 孔子說:「對!你說的沒錯!他是好好地教訓了我一頓,不過這些都是我自找的,誰叫我自作多情不自量力地跑到虎頭上去撥動虎鬚,差一點沒有被老虎一口吃掉。」

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