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桑楚(八)



1一位修行完備的人,他認為,世俗的禮、義、智、仁、信等,都是人為的行為標準。而這些標準,是為了維持社會安定、平和、有利統治而設的。

2 原則上,它們與自性、佛性、氣、拙火、妙用等無關。因此,在個人行為表現方面,我們只將禮、義、智、仁、信等當作參考,作為入境隨俗的憑藉,而並不定格在它們的固定標準上。

3在緊要關頭及重要原則上,我們可以捨棄它們,在自性、佛性、氣、拙火、妙用等的安排與指引下,讓一切順其自然的發展。

4讓我舉個例子來說明。當我們在公共場合踩到一位陌生人的腳時,我們會自動的說聲:「對不起。」或者彎腰鞠躬,頻頻道歉。

5而如果我們踩到的是自己兄弟的腳,那麼我們就只需輕聲的說一句:「對不起。」同時舉個道歉的手勢就成了。

6 然而,假如踩到的是父母親的腳,那麼,我們只需回頭看一看,然後發出會心的一笑。同樣是踩到腳,為什麼卻竟然有那麼大落差的反應呢?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如果踩到父母親的腳還要道歉連連,打躬作揖的話,那就未免顯得太見外,而不合常理了。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已矣。

7所以,你看,同樣一個動作,卻有那麼多種不同的反應。如果你僵化地,執著在傳統的禮、義、智、仁、信上,不知變通,結果,肯定就會產生適應上的問題。

8 修行完備的人遵從道以行事,當他以道為行為準則時,他的禮卻是不分親疏,一視同仁的。

9 他也講義,可是他的義,是無論親疏,不分輕重大小,都一律平等對待的。

10 他固然擁有極高超的智慧,可是這樣的智慧,卻不是利用來施展謀略,或陷害別人,以為自己謀取厚利的。

11他的慈悲之心是自然流露的,不會因客觀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增減。他的言行舉止始終如一,不會因環境、時空、人物、或利益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他是堅定不移的,你可以放心的信賴他。

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