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十一)



1 諄芒往東要到大壑去遊覽,在東海附近,他遇到了苑風。

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

2苑風問諄芒:「你要到哪兒去啊?」

苑風曰:「子將奚之?」

3諄芒說:「我想去大壑逛逛。」

曰:「將之大壑。」

4苑風問:「為什麼選擇大壑呢?」

曰:「奚為焉?」

5諄芒說:「大壑是一片大海,這海是如此寬廣,不論你放多少水進去它都不會滿,不論你抽多少水出來它也不會乾,如此寬闊深廣的地方正適合我的胃口,因此我才想到那兒去玩。」

曰:「夫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遊焉!」

6苑風說:「我想到人類群居的地方去看看,你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啊?我想順便請教你,在人類社會中,應如何才算是聖治呢?」

苑風曰:「夫子無意於橫目之民乎?願聞聖治。」

7諄芒回答說:「我剛從那兒來,不想再回去了。不過根據我考察的結果,聖治必須符合幾項標準:

一、 施政要恰當,過與不及都不好。

二、 選拔官員要依據他們的才能,不可走後門、憑關係,買官、賣官就更不行了。

三、 國家政策是跟著百姓的實際需求走,不可走在百姓的前面。不要自以為聰明,想做一名領航員,民之所欲而為之才是正確的施政目標。

四、 放手讓百姓在生活的第一線上,根據其實際需要,自己決定應採取的行動,這樣天下自然而然地就興盛太平矣!身為首領的人,沒必要一天到晚忙得焦頭爛額,為百姓想這個、做那個; 他只要動動手指,使個眼色,全國百姓自己會把所有的事都辦的恰到好處。

8能符合上述條件者,就可以稱之為聖治。」

諄芒曰:「聖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

9 苑風又問:「那怎樣才算是德行完備,修道有成的人呢?」

「願聞德人。」

10 諄芒回答說: 「一個德行完備,修道有成的人,他的心是平靜無波的,深沉而穩重。

11他居家之時不會胡思亂想,做起事來按部就班,信心十足,沒有疑慮。

12在他的觀念裡,根本無所謂世俗的道德標準,他對別人的毀譽也毫不在乎。只要能讓他周圍的人幸福美滿,他認為這就是好的。凡是可運用的資源,假如能妥善地分配給周圍的人,並且能實際有效的解決他們生活中所迫切面臨的問題,他就覺得心安理得。

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四海之內共利之之謂悅,共給之之謂安;

13 他的面容略帶憂傷,好像失去母親的嬰兒。看起來笨笨的,就好像迷途的羔羊似的。

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14 他的帳戶裡永遠都有足夠的錢供其花用,他自己也想不通為什麼總是鴻運高照。

15 他感覺自己口福不淺,經常有人請吃飯。大江南北各式菜餚都吃過,各大館子都去過。至於為什麼會這樣,他自己也想不通。

16 在我的觀察裡,這些都是德行完備,修道有成者的共同現象。」

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謂德人之容。」

17苑風被諄芒的解釋吸引住了,他覺得應該把握機會,趁著諄芒興致好時多挖些寶藏。

18苑風緊接著問:「那修行完備,已經是半人半神的修行者呢?」

「願聞神人。」

19諄芒閉上眼,仰起頭,慢慢地說:「修成聲聞覺、獨覺、菩薩覺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乃至佛者,他們已跳出輪迴,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做已做,自知不再受有。非我的肉身再也不能拘束他,生老病死、憂慮等苦源都不再能困擾他。他來去自如,再也無須聽命於任何主宰。色受想行識等不再能誘惑、引導他的言行舉止,此時,他已經是一個絕對自由自在的人了。

20我想,這就是你所說的神人吧!」

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是謂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復情,此之謂混冥。」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