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宥(三)



1 崔瞿對老子的無為而治,始終抱著懷疑的態度。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了,跑去問老子:「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人來統治管理,維持秩序,那麼,你又如何得知,每個人都會循規蹈矩地,做一個安份守己的平民百姓呢?」

崔瞿問於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2 老子回答說:「為政者應該注意,不要干擾到百姓內心固有的良好德性。人心容易被挑逗,不論是將之挑起或抑下,都是一項影響深遠的舉動。

老聃曰:「汝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強,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

3如果我們採取最溫文儒雅的態度,再硬的鐵石心腸,也總會有感動及軟化的一天。可是,如果我們魯莽地想要按自己的意思,將之改造,重塑,那麼人心必將遭到挑逗、刺激,交互產生了烈如野火,冷若冰霜的激烈反應,事情一旦走到了那一步,麻煩可就大了。

4 人心的變化是極其迅速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可以縱橫四海,完全不是你所能掌握得住的。

5 休息的時候,它會安安靜靜的一動也不動,可是只要它一甦醒過來,開始活動時,它就會一沖上天,遨遊天際,像一頭無韁的野馬,你是完全駕禦不住它的。

6 歷史上第一個干擾人心的就是黃帝,他試圖以仁義來教育人,結果他害得堯舜整天累的半死,以期養活其百姓。

7 他們扭曲人們內心自然的運作,以配合仁義的標準。他們耗損了百姓的精力以配合那些人為的法令規章、社會階級制度等。

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

8 即使是這樣,他們其實也沒有做的很順利或成功。你看他們將讙兜困在崇山。將苗族的三位首領放逐他鄉。將苗族百姓,趕到三峗的地方去居住。其他如共工也被他們那些為政者關至幽都監禁。這些都表示他們教育百姓,試圖改造人心的工作是失敗的。

然猶有不勝也,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投三苗於三峗,流共工於幽都,此不勝天下也。

9 這樣的情況延續到三皇時代,問題就更嚴重了。在他們仁義的標準裡,壞人有桀及跖,好人有曾史等。緊跟的儒家及墨家更是變本加利,結果弄得人心大亂,不該高興的時候高興,不該生氣的時候生氣,喜怒哀樂的情緒都被攪亂了。

10單從一個人的外表上看,我們很難辨別這個人是純樸的,還是狡猾的。品格高尚的人與心機險惡者,分別以他們自己的行為標準雄雄辯護,交相指責。似乎壞人壞事頓時之間也找到了理論基礎; 誠信的人與騙子們旗幟鮮明地辯論不休,社會秩序因而大亂。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畢起。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而天下衰矣;

11 當一個人的天生性格被這些外來的價值觀所取代,個人的道德標準被攪亂以致失去了和諧; 那麼,此人的生活就會面臨很大的挫折。

陶淵明有詩曰: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攸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12 當大家都在追求新知時,人們的慾念就會遠遠地超過了他們目前擁有的而感到不滿足。為了滿足其慾望,人們開始發明刀斧、鋸子等工具,以合法為掩護,極盡其殺戮之能事。整個國家在大家不滿足的慾念的趨使下,顯得紛紛擾擾; 而這一切現象的發生,都應該歸咎於那個最早挑動與干擾人心的措施。

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於是乎釿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決焉。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

13正因如此,所以修行的人才要躲到山洞中去避靜。而統治者則將自己關在廟堂之內,憂心國事,同時也擔心自身的安危。

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

14 為了爭權奪利,為了拓展疆域,為了糧食礦產,為了貿易,甚至為了美女; 大家打成一團,屍橫遍野。監獄裡人滿為患,小偷、強盜、土匪等到處都是,弄得民不聊生。

15 偏偏就在此時,孔子及墨子之流的人, 還到處宣傳其理念,大談治國之方。我的天啊!他們真是恬不知恥,難道他們一點也不會覺得臉紅嗎?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意,甚矣哉!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

16 我們一定要體認出,那些所謂聖人的知識,都是一件件套在犯人身上的枷鎖。仁義的另一層意義,其實就是腳鐐手銬,專門陷人於不義以及罪惡之中。

17 正因為有了曾史之流的學說,才造就了桀及跖等惡人的罪行。

18 因此,根本之道,在於捨棄這些知識學問,拋掉這些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只有這樣,國家社會才有真正落實祥和安定的一天,否則,一切免談。」

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椄槢也,仁義之不為桎梏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跖嚆矢也!故曰: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