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逍遙遊(一)

1在北方的深海裡有一種魚,名字叫鯤。

2這種魚長有幾千里,然而,這麼大的魚卻依然能在北海中遨遊、生活,由此可見,北海之大、之深。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3 當鯤長到一定大小時,牠會如毛蟲變成蝴蝶般地蛻變成飛鳥。而當鯤變化成了飛鳥,我們就叫牠鵬。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4 鵬的背部好大好大,總共有幾千里長吧!當牠振翅高飛時,雙翼直垂天際,就如同烏雲,將蒼天都遮住了。

5 牠平時就在北海活動,只當六月海上起了風暴時,才會如候鳥般的,遷移到南海。

6南海是另一片完全不同的領域,我們稱此地為天池。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7 根據“齊諧”這本書的記載,鵬六月遷移到天池去時,其翅膀擊水的範圍超過三千里; 牠振翅一飛,就能直上九萬里的高空。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8 鵬在這麼高的地方往下看,陸地上的野馬有如塵埃般細小。奔馳起來也不過像是小蟲子在風中漂浮一樣。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9 我們在地上抬頭看天,天是藍色的。可是在天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完全看不到藍色; 反而是地上顯得一片蒼藍,美麗動人。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0 我們在地上看天空,會覺得天空高不可及,可是當有一天,我們飛到鵬鳥的高度時,我們就會發現地球也一樣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11有人問,為什麼鵬一定要到九萬里的高空去飛翔呢?

12 原來飛得高,空氣才夠多; 而空氣夠厚、風夠強,如此大的鳥才飛得動。

13 以水來舉例,如果水不夠多、不夠深,它就無法使大船浮起。而當我們將一杯水倒在地上凹下去的地方時,那攤水就只能讓一根小草、一片樹葉浮起而已。如果我們將茶杯放上去,那麼杯底很快就接觸到地面,而這攤水撐不起茶杯是因為太淺的緣故。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掊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14蟬及學鳩聽見鵬那麼大費周章地飛翔,笑著說:

15 「飛行對我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我想飛就飛,不一定要等到六月,也不需要什麼暴風來助飛,飛行對我而言根本就是輕而易舉。我一會兒飛到榆樹、一會兒飛到枋樹上,有時懶得飛就待在地上。為什麼要飛得那麼高?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功夫飛到那麼遙遠的南海去呢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這九萬里而南為?」

16 如果我們只到城外郊區去遊玩,那麼我們只要準備早、中、晚三餐就夠了。因為當日往返是不必準備宿糧的。

17 可是,如果要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旅行,我們就得準備至少三個月的盤纏才能上路。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18 蟬及學鳩,牠們的活動範圍都在咫尺之間,自然不能體會大鵬鳥的需求。

19 在知的層面裡也是這樣,只懂算術的人,我們無法和他們談微積分;

20 沒有打過網球的人,我們沒有辦法和他們談反手拍應該要注意,由於擊球點不同而產生不同之效果的道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1壽命只限於夏秋的蟬,很難與牠述說白雪覆蓋大地、寒風刺骨的冬季景象;

22 草菇長在草地上,剛長出來,一大早就被人採走。所以,它們是不會懂得午後炎熱、傍晚微風涼爽的自然現象。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23 楚國南方有一種龜,壽命極長,五百年只能算是牠的一個春季,牠的一年相當於人類的二千年。

24 這還不稀奇。上古時候有一種叫大樁的動物,以八千歲為一個春季。所以,牠的一年相當於人類的三萬兩千年。

25 我們一般人覺得彭祖活了八百歲很了不起。可是,假如比起大樁就是小巫見大巫,完全沒得比了。

26 我們前面說的有關鯤及鵬的故事,歷史中記載,在湯與其臣子棘之間,也有著大同小異的說法。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他們確實相信有這類生物的存在。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27 事實證明,考古學家發現的恐龍就是巨大無比的生物。對不知恐龍曾經存在的人們,與他們講述這些龐然大物,他們大概會罵你神經病。

28所以做一個芝麻小官的人,做一鄉之長的人,就算是一國之君,他們所能瞭解的,也都侷限在他們自己生活範圍中那麼一小點東西。浩瀚宇宙中的事事物物都不是他們那個小腦袋瓜可以理解的。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29 宋榮子瞭解這種現象。當他聽到人們井底之蛙似的言論時,大都一笑置之,不與他們一般見識。

30 國人對他稱譽讚美,他不會特別高興;國人對他惡意批評,他也不會生氣。他將主觀條件及客觀條件劃分得清清楚楚。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31 主觀條件上他勤練瑜伽、禪思默想,提昇自性、佛性、氣、挫火、妙用等;客觀條件上,他塞住自己的耳,閉起自己的眼,盡量減少與客觀條件的接觸,使榮辱都不能干擾他沉穩,安寧,祥和的心境。

32像這樣的人在世上已經是鳳毛麟角,非常難得矣!可是他們離修行完備還有一段距離。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33列子是比宋榮子要高明多了,列子已經修練到御風而行,隨風飄遊。他可以在空中待上十五天,然後安然返家。有列子這番功力者,古往今來是少之又少了,可是他還得靠風才能飛行。

34 真正修行完備者,他們乘天地之正氣,駕馭陰陽、風雨、晦明等氣候的變化,任意遨遊於天地之間,完全不受時空的限制,更不需任何物質的協助。

35 他們是無相、無住; 不求世榮、不做事業,專注涅盤之志的人。也是我們修行者努力的目標。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36有關不求世榮、不做事業這件事,我要說一個故事給你們聽。

37堯一直很敬愛、佩服許由,認為許由的智慧是高人一等的,如果天下讓許由來領導必定是百姓之福。

38有一天堯去拜訪許由,想要將王位讓給他。

39 堯說:「天已大亮,營火就沒有必要再燒;天已下雨,灌溉就應停止。許先生,你的思想學說已經是響遍大地了,對百姓更是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既然如此,我還佔著這個位置做什麼?許先生,不如,就請你來當君王吧!」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40許由坐在那兒動也沒動,他面無表情地說:

41 「國家在你這幾年的領導下已是國泰民安,一片榮景。如今你要我來接替你的位子,很顯然的,充其量我只能蕭規曹隨,按照你的舊規去做罷了; 如果是這樣,那我為什麼要接受呢?

42 既然不是為了實踐什麼好的政策,那麼我純粹就是為了名利才就任王位的了?我只是為了王位這個名稱而就職?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看待啊?你的傀儡、你的替身嗎?就為了好的名聲、好的薪俸,我就應該答應你的要求嗎?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43 老實說,鷦鷯在森林中築巢,牠只需要一根小樹枝就夠了;偃鼠喝水,最多就是一肚子,牠又能喝多少?

44我的生活極其簡樸,優厚的薪俸對我而言是多餘的。至於名聲我早就有了,否則你也不會來找我。

45 回去吧!我最敬愛的君王,你的王位對我是不具任何吸引力的。廚房裡的廚子罷工,不肯燒飯煮菜時,做祭司的也不會親自下廚取而代之。」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