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卅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以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莊子演義外篇知北遊(一)(18-21)(38。1)

18當道無法執行時,德也就跟著無法實踐了。

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19 道與德俱失,“仁”才會出現在人類社會之中來替補道德之不足。

20 當仁義也無法推行時,禮儀規矩才有機會被人們制訂出來,藉以維持社會的秩序。

21 所以有人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是一個社會道德喪失後的替代品,也是一個社會即將步入混亂的開始。

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



咸池評述(38。1)

1 一隻無繮的野馬在草原逐水草而居,牠的生活行為是由自然界的大環境在驅動及規範的,而這樣的驅動及規範,我們稱它為道與德。

2 當野馬被圍在一定的圍籬內,由人工飼養時,牠可以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小跑、或站、或臥,看起來好像有些自由又不太自由,這樣的馬兒,我們可以說,牠已經被規範在仁義之中了。

3 等到馬被套上繮繩,穿上鼻環,騎士們要牠朝東牠就朝東,要牠向西牠就向西; 要牠跑牠就得跑,要牠走牠就得走。這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被人控制、為人所安排,這時的馬兒,可以說,已經被禮俗、被禮儀所規範了。

4 80年代美國的種族問題非常嚴重的時候,社會上的平靜,絕大部份是依靠強大的警力在維持著。直到有一天,洛杉磯忽然大停電,導致警方的控制系統失靈,結果就有大批暴民集體地湧上街頭,殺人放火,搶劫商店, 社會秩序一時為之大亂。這種現象大概就如老子所言的:「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

5 也許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孔子才指出: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重要性。社會治安的良好,需要出自百姓們自動自發的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才行。

6 在龐大警力下所維持的寧靜都是暫時的,而一到陰暗處就偷雞摸狗,這樣的社會是不足取的。



莊子演義外篇天道(二)(14-31)(38。2)

14 事情要分輕重緩急,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後面。重要的原則要謹守,至於次要的部份則放在後面慢慢商量。

15 三軍及其軍備是政府的重要利器,然而,與德相較,它卻是屬於次要的。至於升遷、懲罰、鼓勵、獎賞以及各種刑法,原本是用來規範百姓的行為的,但是它們在教育百姓的方法中,卻是屬於最低劣的;

16 在治理國家的手法之中,禮儀、法律、階級制度,以及各式各樣的分工,也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17鐘鼓以及華麗的衣服,不是音樂演奏的上品配備;喪禮中號啕大哭、傷心哀嚎、穿戴麻衣等,也是次等表示悲哀的方式。

18 上面五種方法,大都是因為它們在表達之時是要用心、用意識去思考才發出表情的,它們並不是直接由內心直覺所表達出來的。所以說,它們不是好的方法。

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詳在於臣。三軍五兵之運,德在末也;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禮法度數,形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者也。

19 像上述這些所謂知識,古時的百姓也都知道運用,只是他們並不將之放在最優先,最重要的位置上來看待。

20 我們討論道,研究道,可是如果我們不重視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後秩序,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會失去道。當我們一邊討論研究道,試圖抓住祂; 可是所做的同時,又失去祂;,那麼,我們又何必花費那麼大的工夫去討論研究道呢?

21所以,從前真正瞭解明白道的賢者,他們都是先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然後再去研究討論道與德;

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夫尊卑先後,天地之行也,故聖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後,四時之序也;萬物化作,萌區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人道乎!宗廟尚親,朝廷尚尊,鄉黨尚齒,行事尚賢,大道之序也。語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語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哉!

22 道與德弄清楚後,他們才去討論仁義;

23瞭解了仁義之後,才去注意階級及職責等次級些的東西,階級及職責確定後,再將所有可能的工作分門別類劃分好,當這項分類工作完成後,他們就會按不同階級及職稱,分別分派一定的工作,讓官員們去負責。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賞罰已明而愚知處宜,貴賤履位,仁賢不肖襲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

24 工作分配完成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定期地檢討,攷查其工作績效,再由工作績效之中,分別定出各個人的能力優劣。

25 升遷或懲罰是由他們的實際工作表現中來決定,經由這樣的評估程序,政府官員的智商,工作能力的高下,品德的優劣等都明確、公平的呈現出來。

26 不論是長官或部屬,都以這樣的標準去評估。官員處在這種的情況下,他們做事必也公正、細心、並傾力而為。

27個人修身方面,如果也能按著這樣的方法去努力,此人就再也不會為了個人名利,結黨營私,陰謀圖利。

28 國家政府的運作,假如能按著這個方式去進行,必定能開創太平之治。

29 根據書上記載:「有形有名」,形與名也就是政府的各類工作詳細劃分,這些是自古以來都有的,只是他們並不把它放在最優先的工作程序上。

30 在國家治理的優先程序中,形與名只排在第五位,而獎懲辦法更僅僅是排到第九位。將形與名放在首位去思攷,在治理國家的原則上是犯了根本的錯誤。一開始就講賞懲是犯了先後秩序顛倒的錯誤,至於不知事情的輕重緩急,行事背道而馳的人,他們只配當部屬,絕沒有資格做領導者。

31 只注重形名賞罰的人,我們說他們知道治理國家的方法,可是他們實不明白,何謂治理國家的原則,他們只能算是略知皮毛而已,並沒有學得完整的治國之方的精髓。

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謀不用,必歸其天,此之謂太平,治之至也。故書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九變而賞罰可言也。驟而語形名,不知其本也;驟而語賞罰,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說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驟而語形名賞罰,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於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謂辯士,一曲之人也。禮法數度,形名比詳,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咸池評述(38。2)

1 中國人在國家治理上倡導情理法,將情放在優先的位置上,這種想法大概就是出自莊子的這篇論述吧!

2 我始終認為,情理法是隨著人類社會逐漸發展而漸次形成的政治哲學。在社會結構簡單,人口不多時,大家約法三章,遵守簡單的規矩,各人都憑著自己的良心,自我要求,自我規範,也就是自律; 如此,團體就能維持正常的運作。這時候的社會,講求的是情。

3 當社會中度發展,人口漸增,國家統治者就會開始著手倡導仁義等比較切合實際需要的道德規範,行為規矩等條規來鞏固及維持社會秩序。這時候的社會,講求的是理。

4 等到國家社會發展到如今這樣的規模,一個上海市就有一千六百四十多萬人,龍蛇雜處,假如沒有明確的法令規章,沒有強而有力的法規執行能力的話,那麼,社會秩序的混亂將會是無法想像的。

5 基於此,是否我們就應該認為,老莊思想對現今社會是一點也使不上力呢?

6 據知,美國的法令執行觀念,基本上是首先假設每一個人都是正人君子,所以每一個人的活動空間,伸展範圍都很寬廣。可是員警、FBI等治安人員隨時都會守候在側,一旦有不尋常的現象發生時,他們也會儘量的施展出渾身解數,以避免宵小有可乘之機。

7 假設每一個人都是好人,而不假設每個人都是壞人,這樣的出發點,應該也是老莊思想的真髓吧!

8 從這個角度去衡量,老莊的政治理念畢竟還是不錯的。國家治理者,應該多從這方面去思考。

9 “此五未者,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者也”。

10 我們說,一個人的真情流露,是在他不經意的小動作中表現出來的才較為可貴。舉凡結婚紀念日、生日、夫妻間、朋友間互贈禮物等舉動,都是經過一番思考及安排之後而作出的; 按莊子的看法,這一切都不算是真情的流露。

11 夜晚睡覺時,太太為先生蓋一下棉被; 晚飯時餐桌上有好吃的菜,為太太夾一筷子; 有好消息立刻打一通電話通知對方,讓其分享; 夜晚為未歸的對方留一盞燈,這些都是小動作,可是卻都是不假思索,由內心深處湧出的關懷之情,這些都可以說是真正可貴也值得珍惜的。

12 有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的行為,我們有必要加以攷慮,仔細探究其背景動機,不要馬上為其感動,或被其迷惑; 與此相反,那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才是我們真正藉以觀察,用來判斷其真偽的著眼點。



莊子演義外篇在宥(二)(1-16)(38。3)

1 沉溺於視覺享受就會過度地關注在色彩上面,忘了色彩與視覺的應有關係; 色彩為視覺服務,而視覺為人類求生的憑藉之一。

2 同樣地,沉溺在聲音的享受之中,就會被每個音符之變化吸引著,忘了音樂是為聲音服務,而聲音是人類求生中辨識客觀環境的工具。

3對仁過份追求,就會導致個人行為的偏失,忘記了仁是哲人為治理國家社會的工具,而非目的。

4 過份的講求義氣,就會侵犯到其他許多我們應該遵守的規矩。比如不良的幫派中,組織成員非常講究義氣,他們可以為兄弟作奸犯科,所謂義無反顧。

5 太重視社交禮儀的一舉一動,就會僵化,使得社會活動失去真情流露的機會。

6 過度耽於享樂的結果,往往導致樂極生悲,以至最終影響到日常生活的運作。

7 適度的性生活是生活的調劑,可以增加活力。而過度的縱慾,就會損害身體,攪亂行為,破壞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8 在某個領域,過份的追求其專有的領導地位,就會被這個專門知識所牽制,困在裡面,走不出來,無法欣賞宇宙完整之美。

9太重視知識,特別是認為對的知識,認同的知識,那就會養成輕易批評別人的習慣。

10 知識永遠是多樣化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執之一方而批評另一方,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實際上沒有人看清過全貌。

而且說明邪?是淫於色也;說聰邪?是淫於聲也;說仁邪?是亂於德也;說義邪?是悖於理也;說禮邪?是相於技也;說樂邪?是相於淫也;說聖邪?是相於藝也;說知邪?是相於疵也。

11 上述八種行為偏失,是人類習慣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只要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傾聽那發自自性的,不經意的直覺反應,這八項缺失對我們的影響就不會太嚴重。

12 如果我們不傾聽我們的直覺,執意地追隨上述八項行為準則。以上述八項行為作為我們的唯一指南針,那麼社會就會大亂,紛紛擾擾永無寧日。

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臠卷愴囊而亂天下也。

13然而,世人對這八種現象卻是推崇備至。因此,這個世界的精神層面,早已扭曲紛亂,成為陳年痼疾,根深柢固,而不可救藥矣!

14 你絕對不能視它們為一個簡單的,情緒上的問題。社會上人們普遍鼓勵專業,你只要看看每年各地舉行的各種專題研討會。各個科系的研究人員,分別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日以繼夜的工作。一有所成,大家都紛紛恭賀,並設立各種名目獎項來鼓勵專業,全世界的人都瘋狂地往這個方向疾奔,你說,我莊子又有什麼辦法呢?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豈直過也而去之邪!乃齊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人舞)之。

15 為此,如果一個人機緣巧合地被授以管理天下的職務,他最好採取無為而治的政策。只有無為而治,才能讓百姓有機會重返自然,重歸大自然所賦予他們的安靜平穩的生活。正因如此,視天下的安危,幸福為己任的人,才能託之以為天下的管理者。愛天下如愛己身者,才有資格接受天下人的寄託,去做他們的父母官。

吾若是何哉?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

16 這種人,他能控制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 不受外界的干擾誘惑。他不動如山,而出如蛟龍。他安靜時像是啞巴,而說起話來卻有如雷電。當他意念昇起想做什麼事時,天都動起來與之配合。他安祥悠閒地坐在那兒,似乎什麼事也沒幹,可是所有的事,都完滿無缺地,自動完成。人們又哪還須要死守著那些治國之方呢?

而且說明邪?是淫於色也;說聰邪?是淫於聲也;說仁邪?是亂於德也;說義邪?是悖於理也;說禮邪?是相於技也;說樂邪?是相於淫也;說聖邪?是相於藝也;說知邪?是相於疵也。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咸池評述(38。3)

1 現代進步社會中,尊重專業、崇尚專業,並且要求每一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2 通常,我們在與人打交道時,也希望對手是專業人士。比如專業的計程車司機,他就會保養好車子,車內保持清潔整齊,他對道路非常熟悉,對客人遺失的東西知道如何處理,務使失物原璧歸趙,車上也有足夠的零錢,以使交易能夠順利進行等等。

3 醫生的高度專業性,更是病人所賴以托負重任的依靠,而病家為尋求得具有專業水準及醫德的醫生,往往不惜付出重金,覆天蓋地地尋找。

4 一個不具專業水準的司機,可以引得你心情大亂,惱怒不已。

5 而一位密醫更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6 所以,在現今高度分工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專注地研發其專業,並以此來服務大眾,這一點已經是社會上的共識,毋庸置疑。

7 社會中行業間相互攻擊,以及爭論的事情並不多見,就算有也是良性的競爭; 競爭讓適者生存,讓服務素質提昇,讓貨品品質得以保持精良,價格也公道; 所有這些對社會而言都是屬於良性的,並不如莊子所預言的會天下大亂。

8 事實上,反而是一旦沒有競爭,專業水準就會立刻下降,而民眾所能享受到的優質服務也就會緊跟著降低了。

9 當然,話說回頭,站在修行人的立場,對這些世俗的東西,都是要求保持距離、捨棄、不予重視的態度,那就又另當別論了。

10 莊子是以修行者的眼光來看事情,所以他要求人們,對這些世俗的東西應該要保持距離,俾看全貌。

11 修行人只須利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功能,以維持生命既可,不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這些工具; 就比如開車,只要會開就好,大可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在瞭解汽車的每個零件的性質、功能、維修、組合等太細的知識上。

12 汽車只須要會開,不須要知道太多,更不可沉溺在愛車的情結之中。這就是一般人與專業人士之間的區別。

13 修行人生活在這個世間,目的只為了利用這個生命去提升他們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提升自己的神識; 期望有一天能修成正道。他們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在研究顏色、聲音、嗅覺、美味、觸感以及思維上。這就是修行人與凡人之間的區別。



莊子演義內篇齊物論(一)(102-104)(38。4)A

102道在促成一件事時,大部分都是在默默中、無聲無息中完成的。花朵在我們不知覺時開了,又謝了。

103 瑜伽行者,每天默默地重複做一些動作,一段時間下來,身體變柔軟了,原本彎不下的腰,彎下去了,身體變好了;突然間自己懂得點穴,按摩,為人治病;突然之間發覺自己與神靈有了相應的感覺。這些事,都是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的,這種事物形成的現象,就是道的標準運作模式。

104 有許多修行人每天在廟裡,在教堂中,在道觀裡膜拜神明,祈求神明幫助他或勤讀經文,企圖找到修行之方。其實他們不知道,追尋不用那麼麻煩。將自己平日的生活按“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方式,以平常心去做。勤練打坐、瑜伽,就能完成。對神靈的膜拜不是不對,只是沒有那麼必要罷了。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莊子演義雜篇列禦寇(九)(4-6)(38。4)B

4 禪修三昧是在提昇自性之真。而自性之真是屬於大自然的道,是無私的。另外在三昧時的瑜伽功課是自性安排的。修行人的意識是位旁觀者,是不參與,也不許參與的。所以無上瑜伽的口訣是“空,不要有自己的動作, 童言無忌”。其要求就是要瑜伽行者不要自作聰明的去影響瑜伽的課程。如果不小心有這樣的念頭,也請自性不要理會,就當它是童言無忌吧!

5 瑜伽行者如此謹慎小心地提醒自己,就是怕三昧時意識竄出來以肉身之利益,個人的私慾為出發點,企圖影響自性去做個人私利的事或者自作聰明的去做些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瑜伽動作,妨礙了自性安排的正常課程,使修行者誤入歧途。

6修行人如果沒有這種警惕,三昧中讓心胡思亂想,隨便出主意。那修行就會錯亂而壞了章法。嚴重者走火入魔,末蒙其利,先得其害,那就慘了。

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



莊子演義雜篇徐無鬼(五)(2)(38。4)C

2 有一天,莊子對惠子說:「如果,在比賽射箭之前,我們不預先訂立一個公認的標靶,隨便任人亂射。以至於賽後,每一位射手都自稱自己已經射中了目標,都自稱是神射手,是另一位后羿; 這樣做,對嗎?我們可以稱他為神射手嗎?」

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莊子演義內篇大宗師(五)(13-17) (38。4) D

13 人在微笑之前,必有一個令他當場欣然歡笑的念頭。而此笑容是自然發出的。意識當時並沒有告訴他,嘴應該怎麼張,肌肉應該怎麼拉,眼神應該怎麼放出光芒。所以意識在我們身上其實是相當被動的,它真正主管的事也是相當有限的。

14問題是,我們自小被告之,意識是行為的主導者。意識成為我們的主人。我們一生被意識拖著走,走向意識自己也不清楚的方向。

15所以我們要清醒過來,仔細認識意識的本質。在一些根本的事情上請意識靠邊站,讓該發生的事順理成章的進行。

16對生老病死這種不變的改變,我們就別讓意識插手,順其自然。

17 能夠做到這個地步,也許就算是修行小有成就了吧!」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咸池評述(38。4)A。B。C。D

1 通過上述四節,莊子試圖告訴我們,在我們體內有一個不受意識操控的超意識中心,祂就是道,而經由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德。

2 這個中心,是我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行為指揮系統,舉凡我們的呼吸、基本求生、成長、繁延後代等各種功能,都是借著祂的引導才能妥善的進行及完成。修行的人知道祂的存在及妙用,因此憑藉修練將之提升,以便更廣泛地將祂應用在生活的其他層面上,從而進入一個沉穩,安寧,祥和的生活。

3 一般人不知道這個寶貝,他們轉而去運用自己的意識,費盡苦心,絞盡腦汁的去求取世間許多多餘的,了無止境的欲望。在這些欲望中打滾鬥爭的結果是,將他們自已弄的遍體鱗傷,並且飽受貪、嗔、癡之毒害。

4 莊子就認清了此點,因此,他奮力地呼籲我們,一定要聽從自性、佛性、拙火、妙用等的引導,並以此來開拓一條更平穩、也更自由的人生道路。

5 然而,古往今來,真正聽得懂這些話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奈何!



咸池評述道德經演義(卅八)a。38

1 看起來老子是主張不算命的,他認為人應該讓自己這一生的戲碼,永遠的保持其原有的神秘性、完整性,不要輕易的去翻閱它、雕琢它。

2 老子就是喜歡那塊保持原形的破木頭。因為只要它經過加工、經過雕刻,就會失去了原味,就開始有了匠氣。所以,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只要先機一破,生活的步調就亂了。

3 如果一個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結婚對像是誰,那麼他婚前的感情生活,肯定就會變得枯燥乏味,缺乏多彩多姿之美。

4 老子說: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在練功人眼裡這就是「空,不要有自己的動作」,如果你的瑜伽動作是完全發自氣、挫火、妙用、道的直接啟發,那麼,你練功的成就是屬於最上等的,並且保証一定成功。

5 當你偶然產生某個念頭,想以意識來指揮氣去做什麼動作,然而又警覺到自己不應該這樣做時,在你心中立即升起了“童言無忌” 的警訊,至此,你的上德就已經搖 “身” 一變而成為下德了。

6 所以,處在最高階的練功者,他們的心中是沒有這些口訣的。他們是自自然然的進入練功狀態,完全忘我的進入瑜伽課程,最後在無意識中完成它。

7 換言之,假如你必須在瑜伽教室中由老師教你瑜伽動作,幾十個人擠在一堆,共同做同樣的動作; 在那樣的情況之下,那種瑜伽就已經流入下下品了。

8 所以,我一直說一般流行的太極拳都很好,對身體也都有益; 但是,它們絕對不是最好的。上品的太極拳應該是每人不同,每時不同,專門配合你的現存狀態,更是專門為你而量身訂做的太極拳。

9 老子說,那些表面上義、禮、忠、信面面俱到的人,你就得小心防著他們。 因為在他們的義、禮、忠、信的背後,很可能含有你猜不透的動機。所以在社會上浮沉,我們喜歡接近那種忠厚老實、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因為,他們比較沒有心機,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你對他們不須設防,你也不必害怕他們會在背後算計你、陷害你。

10 老子說: 「上禮為之,而莫以應,則攘臂而扔之」。當一個人對你禮數周到時,他心中一定期望著你也會採取同樣的態度來回報他,或著回報什麼他所希冀的東西。老子說,像這樣的人,如果你不理會他,不回報他,他就會捲起袖子來對付你。孔子說,來而不往,非禮也。而陽貨想逼孔子與之會面,使用的就是這一招。

11 總而言之,老子還是那一句老話: 反璞歸真。他認為,讓道來引導我們才是最佳的抉擇。然而,我相信老子所要表達的 “道”在練功上固然是箴言,可是我們同時卻也必須留意,不能一味盲目地將祂應用在複雜的人類團體生活中,否則的話,最終難免還是會產生問題的。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