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ktx.com

廣東省中山市, 珠海; 澳門 二零零六年一月五至七日

香港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 <珠海, 中山, 澳門抵玩團> /  自遊行 <澳門歷史城區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u (世界文化遺產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一月五日 (星期四) 今天天陰, 清涼.

晨早六時正起床梳洗後, 番叮昨晚的飯餸作早餐.

約七時從家中步行至沙田 (Sha Tin) 的偉華中心 (近實惠門口) 等候中國旅行社的旅遊車.

七時三十五分當旅遊車來到時, 見座位差不多都已坐滿 (原來有往不同目的地的二團團友同坐這旅遊車. 往文錦渡後才分道揚鑣). 因尖沙咀是第一個上車點, 沙田是第二個; 故我們要往最後一站 上水 接團友.

約八時十五分取道文錦渡過關, 雖然只有幾條關卡線, 但過關的程序十分之順利.

於關口的大堂已見梁小姐 (導遊) 正在等候 (共二十二位團友, 大部分團友是從外國回來的).

約八時三十五分梁小姐帶大家上旅行車開始我們的旅程 (由褔田往中山的路途上領隊向行友不斷推薦中旅其他好玩的中國團, 如西藏, 北京, 上海等等, 他確是中旅盡職的員工).

- 於車上梁小姐介紹中山 (ZhongShan) 處於珠江三角洲的南端, 東瀕深圳, 香港, 南連珠海, 澳門, 西通江門, 北往廣州, 佛山, 面積一六八三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 125 萬. 有七十萬僑胞旅居海外六十四個國家和地區, 是著名的僑鄉.

- 中山原稱香山 (因境內五桂山花木蔥籠, 多產神仙花卉 (沈香), 香飄十里而得名).

- 香山縣翠亨村是孫中山先生故鄉 (可惜不是行程內的景點).

- 中山是一個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嶄新城市, 以其綠化, 淨化, 美化的環境, 贏得 '全國衛生城市', '全國園林綠化城市' 及'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等'稱號; 和一九九七年聯合國 '人居獎' 的榮譽.

- 中山素有 '魚米之鄉' 之稱, 創出許多獨具特色的菜肴. 尤其是石岐紅燒乳鴿, 沙朗羅氏沼蝦, 小欖鯪魚球, 三鄉粉果和瀨粉等名點.

- 特色小食如名滿中外的中山咀香園杏仁餅, 雞仔餅, 龍眼肉.

- 十時半到達中山的豐本農業園參觀. 由果園的導遊小姐 (呀靜) 帶大家往實地觀看遍佈全園的百多種科普生長的水果及了解園內瓜果蔬菜的科技種植過程後, 跟往影室看影帶 (主要介紹農業園所種植的水果及瓜果蔬菜的食療價值) 及給每位團友品嚐合時水果一份.

最後往農業園購物, 這兒熱鬧非常, 不但人釘人 (每位服務員去服務每位團友), 還不斷推銷團友選購貴的食品, 可惜大家對他們的食品都沒有興趣, 最終只有少數團友購物, 而我選購了一包花旗參話梅 (六元正).

- 約十一時四十分於鄰近的嶺南水鄉午膳. 這兒位於中山東北部的嶺南水鄉, 現仍保留著天然水鄉風情, 而大部份民居均建於河道兩旁, 以耕種及漁業為主.

- 午餐菜單: 老火例湯, 家鄉白切雞, 豉汁蒸魚, 火腩燜蓮藕, 紅燒豆腐煲, 蘿蔔燜魚餅, 蒸水蛋 (大家都滿意這餐, 尤其是蒸水蛋, 非常滑).

- 這亦是旅遊點 (除了入場進餐, 否則需購票), 於入口側的舞台可欣賞到傳統婚嫁, 而在另一面有豬仔比賽場 (好 Q 的豬仔, 當他們見到我倆時, 開心的想與我倆交朋友, 可惜沒時間與他們長談) 及不同的機動遊戲給遊客玩樂.

- 十二時四十五分接往菇蘇別館, 主要是培植不同菇 (如猴頭菇, 草菇乾, 雞髀菇, 鮑魚菇) 等等. 大家對菇場的推銷手法都感到非常有趣及好玩.

當齊齊入坐後, 菇場的推銷員一方面讓團友品嚐龍眼乾, 另一方面向大家講解各種菇菌的培植過程及抗癌能力高的食療價值 (當中亦與我們玩問答遊戲, 答中者有一小包杞子乾作獎勵). 大家玩得非常投入 (希望取得更多大奬, 如猴頭菇), 最後是 '戲肉' 由老板娘出馬與大家玩, 當然是說價及還價的時刻 (就是買不買都玩得開心).

- 在此逗留一小時就續前往蘆薈大觀園, 參觀世界各種蘆薈的培植過程及了解其功效 (食療: 包括醫腸胃病, 肝病, 糖尿病, 高血壓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外用蘆薈汁塗在燒傷, 燙傷口上, 傷口愈合快且不留疤痕等等的神奇 '萬應靈藥'. 我試食了一滴蘆薈汁, 其汁十分之苦悶.

- 三時十五分離開中山往珠海 (ZhuHai) 參觀四大名山風景區的普陀寺. 很快進入一個充滿現代化的珠海市.

跟直往座落於山青水秀的鳳凰山下的普陀寺 (集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華山, 四川峨嵋山, 山西五台山的主要建築物及名勝). 全寺佔地面積三萬平方米, 建築按 1:1 建造.

- 寺內正有出家人誦經, 故寺的導遊員叫大家自行去參觀. 而寺院正在修葺, 我倆亦有捐獻香油箱及一瓦 (每瓦五十元, 主要祝各人平安).

四時二十分開車先往今晚入住的金色假日酒店, 超大的空間及以白色為主的房間, 令人感受到豪華舒適及富麗堂皇.

我倆見還有半小時才集合去晚餐, 故於酒店對面的超級市場行行看看.

約六時十分返回酒店大堂集合後, 跟往海港城大酒樓品嚐 '極品雞煲翅宴'.

失望的一餐, 不是我想像的極品雞煲翅宴, 只是普通的晚餐.

七時二十分餐後往聚龍俱樂部. 每位入場者可獲得飲品一杯及一個細年曆 (旅費己包), 亦有服務員向遊客兜售生肖電話繩 (每條五元).

這是一場充滿幽默風趣, 勁歌熱舞, 懷舊風情夜, 大長今舞兼技驚四座的雙妹嘜雜技...等等精彩的表演.

約十時返回酒店, 跟沐浴後坐在床上看電視, 開始入睡了.

 

一月六日 (星期五) 今天天陰, 清涼.

六時正起床梳洗, 七時正接 Morning Call 後往酒店附近去欣賞四周的建築物.

七時半返回酒店享用早餐時, 才知道不是自助餐 (領隊昨晚說今早是自助餐, 可於 7:30 am 來享用), 服務員還要我們的枱等齊團友才開餐. Alan 唯有即時打電話到領隊的房間, 他很快來了解, 酒店認為只得中旅二團, 所以改食圍餐 (白粥, 小饅頭, 雞蛋, 豆漿, 生炒排骨, 油條, 花卷等等).

八時十五分開車往珠海的拱北口岸 (GongBei Port) 過關, 關卡較文錦渡為大, 過澳門的關閘 (Barrier Gate) 的程序十分之順利.

過關後即往旅遊詢問處索取旅遊資料 (如澳門地圖和旅遊指南), 在此遇見澳門的導遊馮小姐, 約九時十五分開車往澳門的景點參觀.

- 先往金莎娛樂場所外的金紫荊廣場的盛世蓮花 Lotus Flower in Full Bloom (蓮花高六米, 重六點五噸, 豎立在三層紅色花崗岩座基上) 拍拍照, 馮小姐教團友在那兒拍攝最佳.

- 跟往鄰近的背海觀音 Statue of Kun Iam (觀音像高二十米, 由青銅製成, 觀音蓮花寶座是一所佛教文化中心).

- 馮小姐帶大家往馳名老字號的 '老餅家手信店' 買手信. (她說這店的豬及牛肉乾, 每磅三十八元較平及好食, 若團友在此店買滿一百元, 店舖就有三元回給她). 我都 '幫襯' 了豬牛肉乾共四十二元.

- 中旅帶團友往最後的遊戲景點觀光塔 (塔高達三百多米, 為全球第十位及亞洲第八位之高). 沒有團友購買登塔門票, 各自於塔內的迷你歷史城區參觀 (各遊客均獲贈一本由澳門旅遊塔和 'Hello Kitty' 合作精製的護照. 護照內印有迷你城區之地圖, 遊客可參照路線, 由迷你澳門旅遊塔開始, 遊覽城區每一個景點. 十六個景點中各設有 'Hello Kitty' 主題印章, 遊客齊集十四款印章及完成二十題有關 'Hello Kitty', 澳門旅遊塔及澳門歷史城區的問題後, 可獲贈 Hello Kitty 澳門特別版紀念品一份.

而我倆往外圍觀賞澳門的新標誌 '觀光塔' 及四周拍拍照.

- 十時四十五分離開塔前往金沙賭場散隊, 我倆跟往最近落成的金沙娛樂場所, 先把行李放於衣帽間, 然後入內參觀 (生意非常淡泊), 可惜場內的感覺不是太好, 就與 Alan 商討不再浪費時間於此, 決定乘金沙專車往碼頭, 然後再轉乘格蘭酒店的旅遊巴往位於氹仔之格蘭酒店放下行理 (於中旅訂了 2006/1/6 晚的房間, 連早餐, 共四百元正).

十二時半放下行理後 (下午二時才可取間房), 跟行往酒店附近參觀間細小的三婆廟及古樸的舊建築物後, 跟往小南閣午膳 (Alan 享用涼瓜牛肉飯, 我叫了青菜煨麵, 共三十三元).

下午一時二十分返回酒店乘專車往碼頭 (約八分鐘的車程) 開始我倆的澳門之旅.

- 先往東望洋山之稱的松山參觀. 我倆於遠處已望到東望洋燈塔 (Guia Fortress), 可惜行了許久仍找不到路前往, 最後遇上位好心的女士; 她主動來問我倆是否前往燈塔及帶我倆行了一段路, 途上她還說: 她每天都往燈塔附近一帶晨運, 那裡環境清幽, 景色怡人, 還可俯瞰美麗的澳門.

二時二十分到達澳門半島上最高的山嶺, 這兒不但有歷史悠久的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教堂, 還有地下隧道是四通八達, 俗稱防空洞. 各條隧道間雖然沒有相連, 卻貫通炮台, 堡壘和當時用作駐兵的營房, 組成軍事防禦網, 現已闢建為 '松山防空洞展示廊' 給遊客參觀.

而我對古老風貌的東望洋燈塔 (建於一八六四年, 塔高十三公尺及佔地八百平方米. 亦是遠東地區歷史上最悠久的燈塔) 結下不解之緣, 特別喜愛.

在此逗留半小時再沿松山的環山徑步行往大三巴, 沿途不難發現澳門通街通巷俱是古樸舊建築物, 非常吸引. 可惜要找其他旅遊點, 故不能盡情去欣賞四周的古蹟.

- 約三時二十五分來到澳門的地標大三巴 (Ruins of St. Paul's). 今天可能不是假期, 故遊客不多 (將開幕的英皇娛樂場, 在此派蒸餾水及紙巾來賣廣告. 正直珠三角一帶有咸潮, 故蒸餾水正好大派用場).

大三巴是前聖保祿教堂的遺蹟, 教堂前身是遠東第一所大學, 由意大利籍的耶穌會神父設計, 中日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術興建而成, 從一六零二年奠基, 至一六三七年才全部落成.

可惜一場大火 (於一八五三年), 把整間教堂焚燬, 只遺下現時所看到的教堂前壁.

聖保祿教堂的建築揉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 中西合壁, 雕刻精細, 大三巴牌坊的造價, 三百年前已耗資達三萬兩銀.

- 於大三巴牌後右側見間面積細小的哪吒廟, 跟前往參觀. 廟內僅一神殿, 建於清光緒廿七年公曆一九零一年.

建廟前, 澳門瘟疫流行, 死人無數. 區內坊衆以附近沒有神廟壓邪, 便與柿山坊眾商議, 擬請柿山哪吒到大三巴而建廟奉祀, 惟遭反對. 屢洽不果下, 於是自行建廟.

- 而在哪吒廟旁邊的黃土牆, 就是舊城牆遺址, 可追溯到明隆慶三年 (1569 ) 的城牆遺址. 葡萄牙人進駐澳門, 在澳門的北部, 東部和南部建造城牆, 並在要塞地區設置炮台, 防範他人入侵.

- 鄰近大三巴的而座落於大砲台的澳門歷史博物館 (來澳門的目的除了參觀 '世界文化遺產' , 另一目的是參觀不同的博物館), 我倆買了博物館通行證 (Museums Pass), 成人票價為澳門幣二十五元, 十八歲以下及六十歲以上的優惠票價為澳門幣十二元. 此證有效期為五天, 持證者可於有效期內參觀以下各收費博物館一次 (包括大賽車博物館, 葡萄酒博物館, 海事博物館, 林則徐紀念館, 澳門藝術博物館和澳門博物館).

- 澳門博物館保存數個世紀東, 西方文化在澳門交匯, 並和諧共存的多種面貌如傳統, 風俗和文化等.

這館共分三層, 一樓是介紹澳門地區的起源, 歐維士於一五一三年到達珠江三角洲前中國和葡萄牙各自的發展歷程, 兩者在澳門相遇後引起的貿易, 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觸和在往後的數百年裏逐漸形成的獨特的澳門文化.

二樓是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 讓參觀者可以了解澳門的傳統, 民間藝術和現已式微甚至消失的行業或活動.

三樓是展示當代澳門城市生活的特色和對未來的展望.

- 五時許當我倆離開博物館時, 正下起霧霧雨來, 這仍未減退我倆前往其他旅遊點的興致, 跟隨於大砲台行行看看. 這兒有綠草如茵的大片空地, 巨型鋼砲 (部份已生锈), 從大砲台可俯瞰澳門的美景, 更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

- 五時半離開大砲台續往位於市中心市政廳前之板樟堂街的玫瑰堂 (當其時的中國人見這聖堂是由木板建成, 所以叫它為板樟堂. 十七世紀才改為目前的磚木結構).

玫瑰堂的黃色外貌, 令人感到安寧及舒暢.

於玫瑰堂的正門聴到敎友禱告, 故我倆只放輕步履步至大門口 (沒有進場) 把頭伸進堂內參觀, 堂內充滿葡萄牙殖民地色彩及存有很多油畫和雕像, 而天花板佈滿圖案裝飾.

由於霧霧雨一直未間斷, 加上天色越來越黑, 而我倆又有點疲累及肚餓, 故決定不刻意去找旅遊點. 沿路參觀直至港外碼頭時, 在此與 Alan 商討買明日五時零五分回香港的船票 (普通位每位一百五十四元), 然後乘格蘭酒店的專巴往酒店取房 (取房時要給按金五百元正) , 於房間洗洗臉及歇一會.

- 約八時離開酒店往氹仔四周找餐館醫肚 (酒店專巴的司機有好介紹, 可惜找不到), 最後於新花城美食坊晚膳 (Alan 享用焗牛排飯, 我食牛肉酸辣粉, 共三十三元).

- 九時半返回酒店梳洗後, 跟與 Alan 查看明天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及商討去那間博物館及次序.

- 安排好明天的行程後就上床大睡.

 

一月七日 (星期六) 今天天晴, 清涼.

晨早六時起床梳洗及執好行理, 跟往退房及取回按金五百元後, 就往酒店的餐廳享用自助早餐 (款式不多, 但味道也不錯).

八時半乘酒店專巴往碼頭後, 再轉乘十號巴士 (每位車票二元五角) 往我倆第一個景點媽閣廟.

- 第一站媽閣廟: 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 (中國南方有漁民的地方就有媽祖), 建於一四八八年 (至今已逾五百年), 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者.

整座廟是背山面海, 沿崖建築, 古木參天, 風光優美.

廟內包括大殿, 石殿, 弘仁殿, 觀音閣等四座極富有文化特色的古建築.

從廟門拾級而上, 沿途可見香火鼎盛及極富中國色彩的石刻浮雕, 石階小徑, 甚有中國亭園色彩.

- 十時正往媽閣廟前地的海事博物館參觀 (開放時間 10:00 - 17:30).

地下是介紹澳門及南中國其它地區的漁民傳統及藝術, 在不同的陳列點可看到各類船隻, 服飾, 船上使用的工具及可了解漁民民俗的特別節日.

- 而我最有興趣是以生動的形式描述媽祖傳說的 '戲劇' (用四幅活動佈景組成). '戲劇' 中知道天后娘娘乃福建莆田人, 具有預知吉凶的能力, 死後常顯靈海上, 幫助漁民消災解難, 化險為夷.

- 澳門 (Macau) 英文名之由來 (在四百多年前, 葡國人抵達澳門後, 於廟對面之海岬登岸, 葡萄牙人詢問漁民此為何地, 可能是語言不通的關係, 漁民以為他們問的是廟的名字, 便回答是 '媽閣').

- 閣樓展出十四艘葡國傳統漁船的模型. 在各模型之上方還裝置了小螢幕, 透過畫面可知悉各船的資料. 還可觀賞到一艘宏偉的海上航海學府 - 薩格雷斯號的模型, 它是由博物館的工場按比例製造的.

- 海事歷史展覽廳展示十五至十七世紀與葡國及中國有關的海事歷史, 展品內容包括地理大發現時期, 葡國航海家使用的船隻模型, 例如卡拉維拉船及其它商船, 此外還有些輔助航行的器具. 透過電子路線圖, 更可清楚看到當時航海家所開發的航線.

- 海事技術展覽廳在最高層, 展出有關航海技術海上交通, 疏濬及其它航海儀器展品 (如八分象限儀, 望遠鏡, , 羅盤和各類六分象限儀).

我最喜歡的模型是一座東望洋燈塔, 它是中國沿海的第一座燈塔, 直至目前, 仍是指引船隻進入澳門的標記.

- 水族館是一個設有四個水族箱的水族館, 每個水族箱代表不同的水底環境, 可欣賞到不同魚類.

十一時十分離開博物館後, '世界文化遺產' 開始遂個捉.

- 第二站港務局大樓: 由媽閣廟向左走至媽閣斜巷, 便是俗稱 '水師廠' 的港務局大樓, 原稱摩爾兵營, 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蘇杜設計, 於一八七四年建成, 是當時由印度來澳的警察營地, 可駐二百多名官兵. 一九零五年, 大樓改為港務局及水警稽查隊的辦公地點.

- 第三站亞婆井前地: 亞婆井葡文之意是 '山泉', 這兒是澳門昔日的主要水源及葡人最早的聚居地之一. 澳門葡人民謠有云: '喝了亞婆井水, 忘不了澳門'. 可見亞婆井在葡人心目中的地位.

- 第四站鄭家大屋: 它建於一八八一年, 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 現今大修葺, 留待下次再參觀.

- 第五站聖老楞佐堂: 創建於十六世紀中葉, 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

- 第六站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聖堂於一七二八年由耶穌會士創辦, 旁邊的修院則於一七五八年落成.

其宏偉的外貌, 好像提醒你要自律不得亂闖. 而堂內莊嚴, 高雅, 具巴洛克建築風格, 圓拱形天花設計雕花, 細緻又典雅.

- 第七站崗頂前地: 古稱磨盤山.

雖然這地段不大, 但其自然環境非常清幽典雅, 濃郁的歐陸情調, 加上由碎石鋪成的波浪圖案路面吸引著, 很容易過了景點也不知道; 故為免走回頭路, 不時都要問路人 (第六, , , 九站都等一段).

- 第八站崗頂劇院: 建於一八六零年, 原名為伯多祿五世劇院, 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 為當年葡人社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之一.

這座劇院帶有濃濃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現時主要供戲劇及音樂會演出之用, 漫步其中, 令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劇院內有間富有葡國特色的餐廳.

- 第九站何東圖書館: 座落在崗頂前地, 建於一八九四年以前, 原主人為官也夫人(D.Carolina Cunha). 後被香港富紳何東爵士於一九一八年購入用作別墅. 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 何東來澳居於此屋, 直至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 一九五五年何東爵士逝世後, 後人根據其遺囑, 將故居贈予澳門政府以作公共圖書館用. 該圖書館於一九五八年正式對外開放.

樓高三層, 是一座集歷史, 文化, 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樓宇. 由於當天要在中午一時才開放, 故沒有入內參觀.

- 第十站聖奧斯定教堂: 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於一五九一年創建. 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 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 每當大風吹來, 蒲葵葉便隨風飛揚, 華人遠遠望去, 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 就稱教堂作 '龍鬚廟', 後又以粵音轉稱 '龍嵩廟'.

- 沿路雖有許多著名食肆, 醫肚也不難, 可惜找不到適合價錢的美食. 唯有繼續參觀其他景點.

- 第十一站民政總署大樓: 位於議事亭前地附近, 是葡式建築物. 館內有一個室收藏當代文學作品, 報紙及雜誌, 佈置簡潔, 另有兩間內室, 是仿照葡國科英布拉大學的圖書館建成的, 充分表現出葡國木刻的藝術水平. 天花板呈金白兩色及懸有古典的燈架, 非常優雅, 圖書館內還珍藏著自十五世紀以來在澳門或其他地方印刷的典籍.

- 第十二站議會亭前地: 議事亭前地佔地面積為 3700 平方米, 整個廣場路面由碎石子舖就, 組成波浪形的圖案. 廣場四周的建築物 (旅遊局, 郵政局和仁慈堂等) 屬典型的歐陸建築風格, 充滿異國風情. 廣場中央有一噴泉, 廣場上的碎石路一直延伸到聖母玫瑰堂和大三巴牌坊前.

- 第十三站關帝古廟: 位於新馬路中段的營地街市附近, 前身原本是營地大街, 草堆街與關前街三街的商人會館, 所以有 '三街會館' 之名. 三街會館始建於何時, 今日已不可考, 其重修碑記載第一次重修是在清乾隆五十七年 (公元一七九二年), 按此則三街會館至少有二百年以上的歷史.

據說過去澳門的商業活動只局限於三街內, 為了聯絡商戶之間的感情, 團結力量, 有人牽頭組建會館, 以資聯絡溝通. 由於當時澳門的商業局限於三街內活動, 而經營者又都為社會名流, 日子一久, 三街會館不但成為了商業中心, 還成為了澳門華人的一個議事場所, 當時的澳葡政府也以會館作為聯繫華人的唯一機關. 因為商人也重道義, 崇奉關帝, 故此公所內供奉著關帝神位, 後來會館慢慢地演變成為今日的關帝廟.

今天的關帝廟座南向西, 藏身在市區巍峨的建築物之中, 別有風致. 廟內兩旁排列著多種銀質的古代武器, 為市內其他廟宇所無.

- 第十四站仁慈堂大樓: 其建築物甚有天主教的文化特色. 它潔白的外貌, 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 我倆沒入內參選, 只拍下外貌作留念.

澳門著名的 '婆仔屋', 也是仁慈堂的物業. 這早年原是一所女老人院 '婆仔屋' 之名因此而來. 一九九九年院內的婆婆已遷往新的老人院, 現今被澳門文化局列為受保護的文物建築.

- 第十五站大堂 (主教座堂): 該堂大約於一六二二年以三合土建造. 建築富有西班牙宗教色彩, 外形莊嚴純潔, 內部精麗巧飾, 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遺物及古跡. 教堂雄偉的祭壇下, 掩埋了一些古墓, 賈耐勞, 華年達, 嘉沙爾等十六, 十七世紀時的主教的骨灰或遺體, 都葬在大堂內.

- 第十六站盧家大屋: 這屋藏身於不起眼的平民化的小巷內 (大堂前地及板樟堂前地之間), 曾問過當地人, 他們完全不知位置.

這幢大屋具有晚清時期廣東民居典型溫婉纖細的建築特色, 其中獨特的自然採光天井及金錢形狀的去水位, 皆極具特色. 大宅為三進, 上下兩層, 融合了中西裝飾手法, 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 灰塑, 滿洲窗, 橫披, 掛落, 亦可見南歐特色的鑄鐵欄杆, 青花瓷磚, 假天花等.

- 第十七站大三巴. 第十八站玫瑰堂母堂. 第十九站哪吒廟. 第二十站舊城牆遺址. 第二十一站大砲台. 第二十五站東望洋燈塔, 昨天已拜訪過.

- 第二十二站聖安多尼堂: 是全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位於白鴿巢公園對面, 始建於一五五八年, 由耶穌會所興建, 因聖安多尼聖人是天主教徒所奉的 '婚姻主保' 之神, 故俗稱此教堂為 '花王堂'.

- 第二十三站東方基金會會址: 現正在修葺, 只在門隙看一看內部的景致.

- 第二十四站基督教墳場: 由於是墳場, 不方便去打擾, 只在大門附近四周看看.

約十二時五十分完成澳門之世界文化遺產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 我倆都要找地方醫肚. 於行往大馬路的路途上, 見所舊餐店, 就進入試試 (Alan 享用牛腩菜飯, 連薯仔湯, 只收十元正, 而我食魷魚麵, 連薯仔湯, 都是九元正).

- 一時半乘 3 號巴 (每位二元五) 至賽車博物館, 展館的展品主要為澳門歷屆格蘭披士賽車的圖片及獎, 各款參賽戰車及電單車, 賽道模型等. 其中包括已故著名車手冼拿及車壇名將舒麥加當年參賽的跑車. 館內還設有模擬駕駛游戲, 電影館等.

- 葡萄酒博物館, 於澳門賽車博物館的對面, 參觀者可了解釀酒, 葡萄種植歷史, 瀏覽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制工具和器皿, 以及欣賞陳列的各種陳年酒和新釀酒. 還可品嘗各種美酒.

- 二時四十分我倆見仍有時間, 跟行往藝術館參觀 (我倆沒仔細去看, 只是行行看看). 這館樓高五層, 館內有展覽館五個, 展覽廳二個, 包括位於四樓之中國書畫館及中國陶瓷館; 三樓展出早期西洋繪畫及澳門藝術作品; 二樓設有一個大型專題展覽館; 一樓及零層分別設有展覽廳.

- 三時半離開藝術館後, 接往位於外港新填海區海岸漁人碼頭瀏覽. 這兒於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開幕, 不設入場收費, 但場內的康樂活動就要收費, 二十四小時運作.

場內有人造火山, 激流, 兒童機動遊戲, 品牌商店, 更有蘭桂坊式的餐飲酒吧, 適合一家大小歡度餘暇.

- 約半小時的逗留就前往碼頭, 而碼頭的服務員向我倆說, 可轉乘四時半的船返香港. 在船上我感都不舒服, 幾經辛苦才回到香港 (約一小的船程).

在上環信德中心遇上澳門賭王何鴻燊. 行往中環渡輪往尖沙咀後, 再於尖沙咀轉乘火車至沙田.

七半回到家中樓下的巷仔食車仔麵.

連結:
中山豐本假日名果園 www.zsfengben.com
金色假日酒店
www.zhholidayhotel.com 
藝術館
www.artmuseum.gov.mo 
澳門巴士
www.i-busnet.com/macau 
格蘭酒店
www.hoteltaipa.com 
海事博物館
www.museumaritimo.gov.mo
澳門博物館 www.macaumuseum.gov.mo 

: 攝於 Shot @ 中山豐本假日名果園, 珠海普陀寺, 拱北口岸 GongBei Port, 關閘 Barrier Gate, 盛世蓮花 Lotus Flower in Full Bloom, 觀音像 Statue of Kun Iam, 西灣大橋 Sai Van Bridge, 漁人碼頭 Fishermen's Wharf, 皇宮娛樂場 (賊船) Floating Casino, 東望洋炮台 Guia Fortress, 大三巴牌坊 Ruins of St. Paul's, 友誼大橋 Frienship Bridge, 澳門歷史城區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u (世界文化遺產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香港夜景 Hong Kong Night Scenery.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