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ktx.com

上環 二零零五年六月五日

香港歷史博物館 敎育活動 - 十八區歷史遊踪:上環歷史遊踪

今天天晴, 間中有涼風.

六時十五分起身床梳洗後, 然後步往沙田圍乘馬鐵至尖沙再轉坐渡輪至中環. 約七時二十分到達中環後 (還有個多小時才集合), 再步行至上環的中央街市.

跟隨往中央街市的熟食店飲茶; 要了一碟雞紮, 一碟鳯爪紮及一碟煎腸粉, 共二十九元.

八時五十分返回上環西港城時已見導遊蕭國健教授 (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 今次是十八區歷史遊之上環歷史遊踪的導遊) 及二位歷史博物館敎育活動的職員.

參加者亦陸續出現, 共四十多位隊員參加. 九時十分先沿西港城起步.
(
位於上環商業區的西港城, 前身是舊上環街市的北座大樓. 建於一九零六年, 採用了愛德華式的建築風格. 這座外形獨特大樓以紅磚砌成, 以花崗石作地基, 底層入口有大型圓拱門. 一九九一年, 土地發展公司把大樓修葺, 改建成充滿文化特色的傳統行業及工藝品中心. 現政府列為法定古蹟.)

續往上環街市南座舊址 - 上環市政大廈. 於上環的中央街市附近的地上有多個 ' Western Market' 的路標牌.
(
上環街市在一八四四年啟業, 原為一簡陋市場, 由中上環商人向政府承租. 於一九六年間, 添建新座, 稱北座. 上環街市南座於一九八一年拆卸, 改建為上環市政大廈. 前上環街市原由南北兩座風格相同的建築物組成, 現存者為北座.)

四圍的街道亦開設了不少辦館, 糧油店, 酒莊, 茶煙店, 小館和燒臘店, 各式各樣的酒樓及食市林立, 確是熱鬧. 沿咸文東街往 '南北行商會'.
(
一八六八年, 由馮平山先生和南北行商人等合議成立, 初時稱 '南北行公所'. 南北行商會於一九二年訂立了 '南北行例', 規定行內守則, 聘有更練, 維持區內治安, 並置有滅火車, 參與消防工作. 一九五三年, 南北行公所改建新廈, 一九五四年落成. 一九九七年再行拆卸重建. 而文咸街為一八五一年間填築上環海旁石灘而建成的新街道. 從廣州, 潮州, 福建, 山東及上海等地到來的商人於文咸街置業開鋪, 經營中國南北各省及東南亞南洋各地土產及雜貨為主, 因貨物貫通南北, 故有 '南北行' 之稱, 文咸西街亦稱 '南北行街'.)
文咸街和永樂街一帶仍可見不少充滿懷舊氣息的老式海味店和中藥店及燕窩店 (於永樂街仍有前居後舖的舊式建築.)

往皇后大道西時蕭教授教大家如何睇舊式建築. 約十時到達位於上環荷李活道近水坑口街的荷李活道公園.
(
於一八四二年英軍於該處登陸. 英治初期曾於這個臨海小山丘設立炮台和軍營. 後來開放給本地平民大眾作雜貨飲食擺賣, 江湖賣藝, 功夫雜耍, 馬騮/木偶戲表演等. 這些平價娛樂, 吸引到一班低下階層捧場, 這便使大笪地成為我們的 '平民夜總會'. 到了六十年代, 上環水坑口的空地就建成了荷李活道公園, 整個大笪地文化遷移至上環新填地.)

續往普仁街東華醫院.
(
該院在一八七年奠基, 一八七二年落成, 取名 '東華醫院'. 是取 '廣東華人醫院' 的意思, 用以取代廣福義祠及收納貧苦垂危的患病華人. 後因普仁街的東華醫院不敷應用, 一九三三年重建. 主樓於翌年改建完成, 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醫院. 而廣福義祠是建於一八五年代, 用以供奉遠道來港謀生而客死異鄉的華人神位. 祠內主祀地藏王, 使亡魂得以安息. 其後政府下令解散義祠組織. 贈醫施藥善舉交由新籌建的東華醫院統辦. 現在該廟正殿除供奉地藏菩薩外, 亦供奉濟公活佛, 後殿則是坊眾的百姓祠堂. 祠內不準拍攝, 怕攝到死去者的靈魂.)

太平山街與磅巷交界有許多不同類形的廟宇, 如觀音佛堂, 水月宮, 太歲廟, 關帝善堂.
(
太平山街開埠初期常有盜賊小偷出沒, 後該處鄰近設置軍營警署, 治安漸趨太平, 因而名為 '太平山'. 其後華人聚居日眾, 該地遂依山建街道, 今仍可見其狹窄及高低不平的特色.)

於卜公花園的附近有個 '中山史蹟徑' 以史事的方式展示孫中山先生在香港活動地點及其與香港的密切關係.
(
孫中山先生是反清革命的領導者, 在辛亥革命中於一九一一年推翻了清朝及二千多年的中國帝制, 建立中華民國. 一九一二年並被推任為臨時政府的總統. 而這個是 '中山史蹟徑' 的第二站 [共有十三站], 同盟會招待所舊址. 為接應逃亡來港的革命黨員, 同盟會於香港設置多個收容中心. 這些收容中心設於民居地方, 供黨人藏身, 提供庇護, 稱為招待所. 其中一個招待所則設於現址.)

於卜公花園的入口處有個鼠疫災區遺址紀念牌匾, 紀念一八九四年, 太平山區發生鼠疫.
(
太平山一帶人口眾多, 衛生環境欠佳, 故災情嚴重. 港府將太平山區的房屋拆卸重建. 並在一九零四年以防止瘟疫為理由, 通過 '山頂區保留條例'. 除得港督允許外, 華人不得在山頂居住. 所以香港開埠之初, 華人的活動空間局限於上環和西區. 當時疫患嚴重的地方, 今已闢為卜公花園.)

而在卜公花園的左轉往上就是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
(
舊病理學院於一九零六年啟用, 為香港首間細菌學檢驗所. 在香港醫療服務方面, 發揮重要作用. 一九七二年, 病理檢驗所遷往域多利道新址, 舊大樓用作衞生署病理部儲物所. 一九九五年移交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用作博物館, 開放供市民參觀. 舊病理學院於一九九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因要收費, 我們未有內進參觀].)

在文武廟附近的摩羅街. 蕭教授說這兒又叫 Cat 街, 即有許多商店兜售 '老鼠貨'; 遊客在此購物仿如 '貓捉老鼠'. 這裡到處都是中國古董店及露天的古玩市集, 亦是遊客常去的景點之一. 最適合想購買既特別, 又富有中國特色手信的外地遊客.

荷李活道的文武廟.
(
始建於一八四七年, 奉祀 '文昌帝君' '關聖帝君' 俗稱 '關帝' '關公'. 香港開埠初期文武廟成為上環華人宗教信仰中心, 議事. 教育和仲裁的地方. 一九八年, 香港政府訂立文武廟條例, 將文武廟及其資產移交東華三院管理. 該廟現存文物甚為豐富, 內有一八四七年鑄銅鐘, 一八六二年和一八八五年製造的鑾輿以及碑記和匾額等.)

續往 '中山史蹟徑' 的第五站 - 拔萃男書室.
(
由聖公會創辦, 是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就讀之笫一所學校. 之前他曾在夏威夷接受初級英語教育約四年. 一八八三年, 孫中山先生到書室繼續其學業; 翌年轉讀中央書院.)

十二時半到達 '中山史蹟徑' 的第六站 - '四大寇' 聚所楊耀記舊址.
(
歌賦街二十四號. 四位志同道合者: 孫中山, 陳少白, 楊鶴齡, 尢列 常聚於楊耀記店舖內暢談反清革命. 楊鶴齡是孫中山先生家鄉之童年好友, 楊耀記為鶴齡之祖店; 陳少白為孫中山先生西醫書院的同學. 尢列則為楊鶴齡之舊同學, 當時任職於香港華人事務總註冊司署.)

往輔仁文社舊址 '百子里'. 進口處看似人家門口, 經小巷梯級上至 '中山史蹟徑' 的第七站.
(
輔仁文社為楊衢雲與謝纘泰等於一八九二年創立. 文社以開啟民智為宗旨, 但社員私下常聚談政事, 討論中國改革問題. 孫中山先生與其中部份社員接觸頗密, 楊衢雲烈士與謝纘泰後來都成為興中會之主要核心成員, 楊更是首屆會長.)

而 '中山史蹟徑' 的第八站是雅麗氏醫院及附設香港西醫書院舊址 - 荷李活道八十一號.
(
是一所由何啟及倫敦傳道會於一八八七年創辦之現代醫院. 同年孫中山先生由廣州博濟醫院轉到此院就讀. 習醫五年, 於一八九二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一九一二年西醫書院成為新創立之香港大學醫學院.)

道濟堂舊址 - 荷李活道五十九號, 是 '中山史蹟徑' 的第九站.
(
道濟堂位於雅麗氏醫院左鄰, 是倫敦傳道華人基督徒於一八八八年創立. 孫中山先生習醫期間, 經常到此參加聚會, 認識王煜初牧師 (王寵惠之父) 及堂長區鳳墀; 其後二人均成為孫中山革命運動之支持者.)

十二時四十分到達中區警署建築群 Central Plice Station Compound. 現仍是全港歷史最悠久, 最富維多利亞及愛德華時代建築特色之古蹟群. 其中以中區警署, 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群最有歷史, 建築及文化價值. 這組建築群更見證著香港法治及執法的歷史.

十二時五十分於石板街附近解散, 現為香港島現存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亦為香港開埠初期華人聚集之中心點. 街道分兩段, 前段為填海後加建的, 後段則為原有的街道.

續往醫學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及香港電影資料館 (目的是 '2005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 遊戲咭蓋上特別印章).  

交通資料:
路線 (費用 / 行車時間 / 備註)
火車 沙田圍---尖沙咀 $8.7 / 20分 /
渡輪 尖沙咀---中環 $1.7 / 10分 (下層)
電車 上環---筲箕灣 $2 / 60分 /
電車 西灣河---中環 $2 / 50分 /
渡輪 中環--- 尖沙咀 $1.7 / (下層)
火車 尖沙咀---沙田 $7.6 /

圖: 西港城 1906, 中區警署 1919
舊夢不須記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