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ktx.com

東區自然步道 -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廿八日

郊野探索 http://parks.afcd.gov.hk

今天天晴及有煙霞.

七時起身, 然後煮出前一丁麵 (加菜心) 作早餐.

八時許於楼下乘坐 74A  號巴士至牛頭角地鐵站. 再接乘地鐵至鰂魚涌.

約九時到達鰂魚涌, 於一所街市買麵包後, 再沿鰂魚涌街市旁的柏架山道往上行約十分鐘到達紅屋集合地點.

漁農自然護理署女職員正在講解換取 "東區自然步道" 布章的辦法. (如有自然日記又行畢任何四條自然教育徑的參加者, 可憑自然日記換取布章, 不用等十時正東區自然步道開幕典禮, 可即時起步. 若想取布章又沒有自然日記, 就要於東區自然步道開幕典禮後, 領取東區自然步道小册子, 再到終點換取布章.)

雖然離起步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 (Alan 都不想待同時間一齊出發, 因人多難取景拍照) 奈何我倆都想取東區自然步道的小册子, 這唯有等開幕.

參加者陸續出現, 人數也不少.

十時正由嘉賓介紹東區自然步道後, 大概十時十五分起步. (東區自然步道由鰂魚涌柏架山入口經大風坳, 大潭水塘道至陽明山. 該徑全程九公里.)

先從柏架山道緩登上一段斜坡及車路 (平坦易行). 沿途設有二十個傳意牌及十二個舊的傳意牌, 圖文並茂介紹沿途有多不勝數的生態特色及有趣的動植物和歷史景點.

而紅屋亦是這徑的路標, 紅屋原稱 "林邊樓" 以紅磚及花崗石建成的古雅大宅, 故稱 "紅磚屋". 這是 20 世紀初太古洋行高級職員的宿舍. 於二次大戰期間, 大樓一度給日人徵用, 並遭嚴重破壞.

漁農自然護理署不想遊客走馬看花, 特地設立傳意牌導賞員解說. 令遊客更易投入, 樂趣無窮.

而我對第十五的 "郊野綠化" 的傳意牌最感興趣, 這徑又稱 "綠色隧道" 或 "冷氣走廊". 因道路的兩旁皆生長著高大的樹木 (多數是楠樹), 它們那巨大的樹冠伸延至道路上, 在互相覆蓋下, 就像一把大傘子, 沿路為人們遮擋陽光. 所以, 經過這兒感到陣陣清涼, 行來極感舒暢.

Alan  忙著替傳意牌拍照, 因為網上遊戲 '自然學家龍虎榜' 的答案會於傳意牌上.

於居高臨下, 俯瞰山下的鰂魚涌及九龍的鯉魚門.

大概十時四十五分到大風坳, 這兒有一個靚公厠及三個流動厠所. 還有漁農自然護理署售賣郊野公園的書籍, 亦有遊客購買.

途中聴到遊客的話題, 離不開是股市及黃霑離世.

約十一時二十五分到達大潭水塘道, 在此不但可欣賞迷人的水塘, 更可觀賞水塘中的魚群悠閒地游泳.

十一時四十五分到達終點, 先用東區自然步道的小册子換取布章, 然後再用自然日記換取布章及密碼卡參加者網上遊戲.

其實我取了三本東區自然步道的小册子 ( Alan 話我取三本咁貪心) 加上 Alan 的一本及二本自然日記, 共換了六個布章.

於第四個傳意牌處 (戰時爐灶), 因參加者太多, 故我倆決定返回時才去看.

返回時, 於大風坳大休, 享受不美味的雞尾麵包 (過硬).

下午二時到達戰時爐灶----是由鰂魚涌樹木硏習徑入口步行數分鐘即至. 這個戰時遺跡是政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為與日軍長期作戰而預先建造的, 目的是供市民在戰亂期間作煮食之用. 據說由於港島於數天內便已告失守, 因此爐灶從來未經使用.

接往 "紅磚屋" (其實於樹木硏習徑有路可落至康怡花園, 可惜路途十分靜, 我怕遇山賊, 唯有原路折返).

於起點的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在收拾場地, 並暫時把圍着的 "紅磚屋" 的鐵鏈解下, 故我倆進入 "紅磚屋" 外圍行了個一大運及拍照.

二時二十五分乘電車由鰂魚涌至中環, 但在炮台山附近, 電車上層後面的兩塊玻璃窗被對頭轉彎貨車所載的長物插破. 幸好沒有人受傷, 最後各乘客都要落車. 我倆唯有行路, 約三時途經銅鑼灣的天后廟, 亦順道參觀.

四時二十分到達中環, 在皇后像廣場有世界武獅大賽. 全港最大的一棵聖誕樹在大廈在幻彩射燈的襯托下也變得非常吸引. 大家都興致勃勃地欣賞及紛紛爭着影相.

約六時回到樓下的餐廳吃晚飯, 我選了一個茶餐, 而 Alan 選了一碟牛排飯.

約六時半到家.   

: 陽明山莊 Hong Kong Parkview, 大潭水塘 Tai Tam Reservoir, 鰂魚涌

交通資:
路線 (費用 / 行車時間 / 備註)
74A 沙田團---觀塘 / $4.2 / 30
地鐵 觀塘---鰂魚涌 / $7.9 / 10
渡輪 中環---尖沙咀 / $1.7 / 10
81C
尖沙咀---沙田 / $7.5 / 45
順流、逆流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