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ktx.com

中西區文物徑 - 中區線 二零零四年九月廿五日

中西區文物徑 - 中區線 <實地文物徑考察之古蹟導賞>

今天天氣頗熱.

七時半起床梳洗, 然後煮出前一丁麵作早餐.

八時許於樓下乘坐 81P 巴士至尖沙咀.

約八時四十分到尖沙咀的星光大道 (有一棧五彩繽紛的大燈籠). Alan 替它拍照後, 繼續行至碼頭乘坐渡輪至中環.

九時四十五分到達皇后像廣場, 已見張先生 (古蹟辦) 替文物之友簽到. 當我替 Alan 簽到時, 才知今天有二團. 我是第一團 (十時正), Alan 應是第二團 (十時半). 張先生說: '我倆可同時跟第一團 (若人數不太多).

翁先生先 (導賞員) 問團友關於殖民地的歷史, 我非常賞欣團友的歷史知識 (起碼知道英皇愛德華七世及英皇喬治五世).

跟着領賞員由 1842 年說起. 清政府簽訂 <南京條約>, 將香港島正式割予英國.

1843年 4月 5日, 英國宣佈香港為英屬殖民地. 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  期間經歷五個英國皇朝: (一) 女皇維多利亞; (二) 英皇愛德華七世; (三) 英皇喬治五世; (四) 英皇喬治六世; (五) 女皇伊利沙白二世.

皇后廣場的四個銅像: 於 1942 年日軍佔領香港, 銅像被運去日本, 準備熔作軍火材料.

1945 年香港光復, 戰後港府將之尋回.

昃臣爵士銅像重置廣場內, 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則移放到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現今皇后廣場已無皇后像).

而我對銅像的去向最感興趣 (從來不知有四個銅像於皇后廣場).

和平紀念碑位於大會堂與皇后廣場之間. 建於 1962 年, 以紀念兩次大戰中在港殉難的軍人.

碑上刻有的月桂花代表勝利, 而每年重光紀念日 (八月份最後一個星期六) 政府例有悼念儀式.

立法會大樓(舊最高法院): 大樓的建築風格雖然屬 [英國派], 具有古典建築特色, 正門的大石柱是愛奧尼亞式石柱環抱. 是古羅馬流行的五大柱式之一.

正門柱廊上立有希臘法律與正義之神泰美思神像, 像雙目為布遮蒙, 手持天秤, 表示公正無私. 團友們對正門兩大柱上所寫的英文頗感興趣, 紛紛估計年份  ERECTED. A. D. MDCCCCX, 906 年.

跟隨過馬路到達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廈. 這裏是香港首座大會堂的舊址 (建於 1935 年).

而銀行門前有一對複製的銅獅, 為該銀行之代表 (右邊合口叫施迪, 左邊張咀大吼叫史提芬, 他們身上已彈痕累累).

翁先生向大家說笑 - 誰人有膽量騎上銅獅, 就得一元; 我們也跟他說笑 - 倒不如你騎上去, 大家就給你一元.

跟着從滙豐銀行大廈過馬路及沿石級往終審法院 - 位於中環炮台里1 號, 建於 1915 年, 由英國商務監督莊士敦興建, 因名莊士敦樓.

首任總督砵甸爵士及其後之戴維斯爵士皆曽入往.

1915 年, 巴黎外方傳道會購入該樓, 並加修建. 1917 年落成, 並定名為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大樓樓高三層, 整座建築以花崗石和紅磚蓋成,  屬新古典風格. 大樓曾先後用作教育署總部, 維多利亞地方法院, 最高法院及政府新聞處.

聖約翰座堂位於政府總部側的, 興建於 1847 年. 是香港聖公會的教堂. 是為當時新設的香港教區而建設, 主要是為歐洲裔信徒提供禮拜的地方.

其建築風格是揉合英國哥德式及法國諾曼式. 光線從外滲進屋頂的彩繪玻璃窗, 確令座堂倍添神聖.

約十一時十分到達最後一站, 是座落於金鐘紅棉路的香港公園.

翁先生詳細地解說這兒前身為域多利軍營.

(公園面積頗大, 設施是多元化. 有觀鳥園, 温室, 園景花園, 壁球中心, 體育館, 兒童遊樂場, 視覺藝術中心, 茶具博物館及菜館等等. 不但為市民提供一處休閒活動的好地方, 更是一處學術寶庫.)

約十二時完成今次的導賞團.

非常多謝翁先生的解說!

此行令我倆對這些古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 已往我曽觸摸過 '銅獅' 無數次, 郤不知他們身上有這些彈痕).

統籌/導賞: 張先生, 翁先生

連結: http://www.amo.gov.hk

: 舊最高法院 (立法會大樓) Old Supreme Court (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和平紀念碑, 滙豐的銅獅 - 史提芬 () HSBC's lions - Stephen/ 施迪 () HSBC's lions - Stitt,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終審法院) Former French Mission Building (Court of Final Appeal)
賣身契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 1